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8专题 >> 张掖市核心价值观微电影拍摄先进典型库 >> 资料库 用爱点亮孩子的双眸 ——记甘肃省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张掖市民乐县张萍家庭  来源:中国张掖网    2018年06月05日 17:43

用爱点亮孩子的双眸

——记甘肃省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张掖市民乐县张萍家庭 

      家是什么?有人说,家就像根,永远是落叶的归宿;有人说,家就像贴身的棉袄,虽不会产生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炉火都不能代替的温暖;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是魂牵梦绕的无尽牵挂。而张萍夫妇告诉我们:“家就是治疗人们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在民乐县团结巷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她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热心助人。他们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社区居民的称赞,他们就是张萍一家。

      家庭美不美,关键在是否有真爱相随。1987年,身为乡村小学教师的葛兴祖经人介绍认识了同为小学教师的张萍。初次见面,葛兴祖觉得张萍性格直爽,举止优雅大方,透着柔美与文静的气质。张萍也觉得葛兴祖为人忠厚耿直,性格敦厚诚朴。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使两颗年轻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很快就组建了小家庭。结婚后,夫妻俩相敬如宾,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工作之余,总是你追我赶地备教案、学知识、探讨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常常为如何教好每一个孩子、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而争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教学成绩的高低而暗暗较劲,是同事们眼中出了名的工作狂夫妻。每当听到别人这样评价他们的时候,小两口总是很默契地相视一笑。葛兴祖说:“我从来没在意过这些评价,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张萍很赞同丈夫的话,说:“这只是我们夫妻俩平日里的较劲,我们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不甘认输。”可就是他们的不认输,才向中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培育出了众多的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如果没有后来的故事,他们也许就如同好多夫妻一样幸福而平凡地生活下去,不会有太多的波澜。

      人虽有旦夕祸福,但天无绝人之路。1991年,张萍夫妇的儿子葛永栋出生了,初为父母的她们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得知了一个惊天的噩耗。原来,孩子的双眼患有先天性眼球角膜白斑病,看不到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震惊、悲痛、绝望朝着夫妻俩席卷而来,有人劝她们放弃这个孩子,但葛兴祖很坚决地说“不!”他说,如果连父母都放弃了,那么这个幼小的生命该有多么失望和寒心啊。既然他选择做我的儿子,我就有责任和义务抚养、教育他,哪怕是砸锅卖铁,也不会放弃。面对灾难,葛兴祖总是这么坚强,这么坚决。张萍在了解到儿子的病情后,也没有坐一天安稳的月子,而是拖着虚弱的身子抱起小孩就走!抱着一线希望,她们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兰州、西安、北京、上海等地,尽管跑了很多医院,找了好多专家,但最后的答复仍然是无法治愈!夫妻俩听到医生们异口同声的话,一直不愿相信也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张萍抱着孩子跌跌撞撞地哭诉着:“不可能,不可能!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怎么会治不好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还这么小,还没有享受生命带给他的美好啊。”孩子的姥姥、姥爷、叔叔、婶婶等亲朋好友和街坊邻舍听到这不幸的消息后,都纷纷前来安慰,并劝她们放弃治疗。但张萍坚决地说“我一定要把孩子抚养大,培养好,眼睛虽然瞎了,但他的心绝对不能瞎!”张萍坚毅的一句话,让葛兴祖深受感动。就这样,对孩子的挚爱支撑着他们风雨同舟,一路前行,永不放弃。生活当中,他们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尽量给小永栋筹集医药费;求医路上,他们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简单的饭菜,常常是一块饼子就白开水就是一顿晚餐。看着没做过一天月子的妻子日渐消瘦的样子,葛兴祖总感到心疼和无奈。时不时地长叹:哪个女人生完孩子不是家里人全勤伺候着坐月子呢?但为了孩子,张萍不顾虚弱的身子,跟着自己东奔西跑,忙前忙后,实在是于心不忍啊。一想起这些,葛兴祖就觉得对不起妻子。当丈夫劝张萍多休息、吃点有营养的保健食品时,她总是说自己不累,让丈夫多吃点,有时候还抱怨丈夫不懂得照顾他自己。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虽然贫苦,却从来没有抱怨,没有放弃,不管多苦多累,他们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庭。一有空闲,夫妻俩就带着小永栋出去散步、玩耍,追逐打闹,时不时给小永栋买益智类玩具,经常给小永栋讲些感人动听的小故事,一家三口说说笑笑,充满温馨和欢乐。周围的人都说张萍是个好妈妈,葛兴祖是个好爸爸。

      转眼间,儿子已到了上学的年纪,当地没有盲人学校,张萍就把孩子带到自己的课堂上去旁听、灌输耳音。在父母的鼓励下,小永栋很坚强,也很乐观,凭着仅有的一点点模糊视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写作业。虽然每写一个字都要花费比别人多四五倍的时间,但他从不叫苦,总是努力地完成作业。一个偶然的机会,葛兴祖夫妇发现小永栋非常喜欢听音乐,她们转而一想:“孩子写字看书困难太大,但弹琴也许会熟能生巧呢?历史上不是有好多盲人音乐家吗?”张萍灵机一动,就萌生了让小永栋学钢琴的念头。夫妻俩一拍即合,小永栋也信心十足,刚满4岁就上了县城里唯一的一家钢琴培训班。1997年,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夫妻俩借1万元钱买了一架钢琴,供孩子练习。当时的1万元,对于民乐这样一个西部小县城的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于葛兴祖一家,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但为了孩子,他们无怨无悔!从此,叮咚的琴声陪伴着小永栋慢慢成长。钢琴也成了他心灵的眼睛,生命的曙光。但由于看不清琴键,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他手指上的血泡一层层磨成了老茧,屁股下的琴凳换了又换。夫妻俩虽对音乐一窍不通,但总是经常陪伴在小永栋的身边,听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每一首曲子。看到小永栋对钢琴的挚爱,夫妻俩感到很欣慰。怕儿子会因为眼睛看不清心里有压力而自悲、自责,两口子总是耐心地教导儿子,给他讲很多残疾人勇于进取、永不放弃、大有作为的励志故事。有了父母的耐心陪伴和悉心教导,小永栋从来没有抱怨过,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就如当初父母不曾放弃过他一样。小永栋说,他不想让任何人看不起他、同情他,他知道别人的同情是没有用的。当然,由于眼睛看不见,多年来他内心也有痛苦自卑的时候,但他从来没有告诉过家人,因为他深知,即使告诉父母也于事无补,只不过是给父母多增加些伤心和难过而已。他十分清楚,父母终究不能陪他一辈子,只有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能迎来他人生的光明,他暗下决心,学不成誓不休。小永栋常告诉别人说:“爱拼才会赢!我要用双手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托起生命的太阳!”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7月,葛永栋考入青岛盲校高中部学习,期间,他依旧坚持不懈地学习钢琴;2009年7月,他踊跃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四地青少年艺术节,荣获青年组钢琴比赛金奖;2010年7月,他被北京联合大学录取,专修音乐表演和钢琴调律专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一家人控制不住情绪,流下了喜悦而幸福的泪水。2013年6月大学毕业后,葛永栋回到了民乐,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开办了一家琴行,着手钢琴课程的辅导培训工作,下决心为家乡的孩子开启一条音乐之路,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和人生价值。近年来,他已考取钢琴中级调律师资格,被中国乐器协会吸收为调律师分会会员,荣获甘肃省第四届自强模范,多次代表相关单位参加各类钢琴赛事活动并多次获奖,先后有80多个孩子接受他的培养辅导。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赞誉;细心周到的辅导,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现在的葛永栋,每提起他的父母,都会潸然泪下。他说:“感谢父母的不放弃,感谢父母一生的陪伴。我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骄傲!”

      启示:人生之路漫漫,幸与不幸时刻相伴。每个人虽会遇到别样的不幸,但却拥有同样的幸福。很多人会问幸福是什么?葛兴祖一家用他们特有的真爱和坚强,告诉我们,幸福就是一起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是默默无语相伴一生的美丽,是信念坚定不离不弃的奋斗!

 

 

编辑: 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openresty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