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批:顶碗舞

    2023-05-17 稿源:
    【顶碗舞】 顶碗舞是一种独家传承的民间舞蹈,流传于民乐县洪水镇汤庄村,集杂技与舞蹈为一体,具有民族性、民间性、技巧性和欣赏性,是民间集体舞蹈艺术精品。据《民乐县志》记载,汤庄顶碗舞最早为清乾隆年间民乐汤庄驻军梁军门的部队所留传。传承人汤贤才对顶碗舞逐步完善,在村上教会了许多
  • 第二批:高台霸王鞭

    2023-05-17 稿源:
    【高台霸王鞭】 霸王鞭是流传于中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又称“打连厢”“打花棍”“浑身响”“金钱鞭”等,清代初期的著作中已有对它的记载。鞭长约1米,以竹、木做成,两端嵌有铜钱,鞭身饰以彩纹。有单鞭也有双鞭,舞者以鞭敲击肩、臂、腰、背、腿,打出有节奏的声音,随之跳跃舞蹈。两人或多人
  • 第二批:高台胡公子叼亲

    2023-05-17 稿源:
    【高台胡公子叼亲】 “叼亲”是高台方言,意为抢亲。胡公子叼亲,高台本地人又称“打棍”“八打棍”“双头棍”等,为汉族民间舞蹈,起源于中原地区,明代官方移民传入,目前为黑泉乡永丰村(原名娃坝堡)传统社火节目。据《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记载,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寇家河乡龙槐塬亦有流
  • 第二批:甘州社火

    2023-05-17 稿源:
    【甘州社火】 社火是远古祖先在春初为活地脉而举行的一项民间活动,具有祭祀之义。“社”字由“示”和“土”组成,表示“祭土”,而“火”,代表着社火的排练和演出都要放火,名曰演员煨火,实则以火祭之,由此称之为社火。甘州社火广泛分布于甘州区城乡,名目繁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许多
  • 第二批:山丹耍龙

    2023-05-17 稿源:
    【山丹耍龙】 耍龙在山丹较为普遍,较出名的是山丹县清泉镇西街村和东乐乡城西村的耍龙。西街村民国年间的龙骨架现在仍保存完好,其的特点在于体积比较大,总长近五十米,龙头重62斤 ,龙身或48节 ,或36节 ,均为12的倍数,闰年加1 节,参与人数众多,龙的整体色调为蓝色调,俗称
  • 第二批:山丹竹马表演

    2023-05-17 稿源:
    【山丹竹马表演】 “竹马”一词起源于唐代。文献中最早记载“竹马”的则是《后汉书》。东汉后,“竹马”正式作为儿童游戏加以提倡。唐代后“竹马舞”“竹马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继出现。到了宋代和明代,竹马表演已在民间社火中出现并逐渐得到普及。“竹马舞”曾经流行于全国许多地方,虽大同小
  • 第二批:临泽毛家秧歌子

    2023-05-17 稿源:
    【临泽毛家秧歌子】 毛家秧歌子是一种集体锣鼓组合舞蹈秧歌,在当地俗称为“秧高子”。一般由19人组成,另有击锣、鼓、铙、镲者和撑旗、掌灯的仪仗人员若干。形式古老严谨,表演程式复杂热烈,传承脉络完整,套路丰富繁多。套路有三先礼、拳太极、一至十盏灯、一至九道黄河湾、一至三层蛇蜕皮
  • 第三批:山丹桌凳摞垒舞狮

    2023-05-17 稿源:
    【山丹桌凳摞垒舞狮】 舞狮是中国人特有的民俗传统,通过舞狮表演寄托民众除恶扬善、激人奋进、祈祷生活安康、祝愿幸福吉祥的朴素情感。山丹民间舞狮历史现已无从考证,起源众说纷纭,目前表演的舞狮技巧主要传承于清末时期的民间杂技。山丹桌凳摞垒舞狮又称山丹高空舞狮,除注重神态动作外,主
  • 第四批:姚寨子舞龙

    2023-05-17 稿源:
    【姚寨子舞龙】 姚寨子舞龙简介永固镇姚寨子因在汉代驻扎过霍去病将军的人马而得名。因霍将叫霍骠姚,军队在东山东石驻扎了的地方叫霍城,东山西石驻扎了的地方叫姚寨。永固镇姚寨子地处童子坝河西岸,童子坝河有神童的传伦,据传唐僧取经时路过这里,大战了红孩儿就在这一带,红孩儿武艺高强,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