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9专题改版 >> 2023专题签发栏 >> 张掖里的非遗 >> 第二批:山丹竹马表演 来源: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05月17日 16:39

0
【山丹竹马表演】

  “竹马”一词起源于唐代。文献中最早记载“竹马”的则是《后汉书》。东汉后,“竹马”正式作为儿童游戏加以提倡。唐代后“竹马舞”“竹马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继出现。到了宋代和明代,竹马表演已在民间社火中出现并逐渐得到普及。“竹马舞”曾经流行于全国许多地方,虽大同小异,但经过漫长的流传演变和历代艺人的修改,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艺术风格的多种表演形式和内容。竹马,是利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外糊数层厚纸或布,彩绘后涂上清漆,成为表演道具。竹马舞是一种由多人进行表演、以动为主的民间社火表演项目,在山丹县许多村庄都有表演队伍。相传,在清朝中期由外来戏班传授,本地乡民代代继承下来。表演队伍由12人、16人或28人组成,有“群马奔腾”“六合”“七星”“八卦”“蝴蝶”“梅花”“椅子”等动作套路,常常是边跑边唱,深受群众欢迎。表演时,人们将竹马跨于腰间,似骑马状。传统的竹马舞大多化妆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地方戏曲中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各行当齐全,演员手中的道具,或马鞭,或刀枪剑戟,或棍棒,根据人物身份而定。表演者通过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山丹县东乐乡竹马表演始于何时,已没有文字记载。据老一辈讲,至少已有百年历史,主要有《三英战吕布》《火焰山》《玉观音救驾》《战马超》等节目,曲调是秦腔带板。如《三英战吕布》中人物造型为:吕布是红马红衣红樱枪,刘备是黄马黄袍双人剑,张飞是黑马黑衫九节鞭,关羽是绿马绿衣青龙月牙刀。表演辅以踩高跷、大头娃娃、蛮婆及排鼓队等,阵势较大,参加表演及安全保护人员约需百人左右。 2010年7月6日,山丹竹马表演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张掖市山丹县文化馆。

 

 

编辑: 臧晓玉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