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金秋九月,焉支大地五谷丰登、硕果盈枝。在全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山丹县广袤田野间处处跃动着丰收的喜悦,现代化农业的蓬勃活力与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交织共鸣,共同奏响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奋进乐章。
在陈户镇岸头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收获机履带碾过田垄,铁犁翻卷的泥土中,一颗颗圆润饱满的大西洋马铃薯应声“跃”出。
种植户梁芳手里攥着刚分拣出的马铃薯,嗓门亮得像敲铜锣:“今年承包了300亩地,机器一天能收50亩,乡亲们按大小分拣,编织袋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梁芳指着地头的运输车笑着说,“上午收的下午就发山东,那边薯片厂等着呢,咱这货不愁卖!”田垄间,收获机的轰鸣声、编织袋的碰撞声、人们的谈笑声,织成一片喧闹的丰收图景。
在位奇镇十里堡村的洋葱种植区,另一番丰收景象同样火热。白色的洋葱顶着翠绿的秧苗,舒展着饱满的鳞茎。种植户陈永凤正弯腰割秧,“咔嚓”声里,秧苗齐刷刷倒下,露出白净的葱头。
“400亩小白葱,全靠滴灌带。”她用手指戳了戳湿润的土壤,“过去漫灌费水不说,土还容易板结,现在用滴灌省水,土松得很,机器一犁就出来了。”田边的拖拉机旁,工人们正把洋葱装进网袋,白色的葱头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辛辣味。“机械化收起来省劲儿,估摸着一个星期就能收完。”陈永凤的话语里满是笃定。
从“抢农时”到“巧耕耘”,山丹县的丰收故事藏着农业现代化的智慧。高标准农田让土地更“听话”,水肥一体化让资源不浪费,特色产业集群让农民有奔头。如今,“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撑起乡村振兴的腰杆,20多个千亩基地连点成面,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持续攀升。“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让山丹农特产品端上各地餐桌,丰收的喜悦不仅绽放在田间地头,更写进了每一位农户的笑靥里。(吴鹏 拜占红)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金秋九月,焉支大地五谷丰登、硕果盈枝。在全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山丹县广袤田野间处处跃动着丰收的喜悦,现代化农业的蓬勃活力与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交织共鸣,共同奏响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奋进乐章。
在陈户镇岸头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收获机履带碾过田垄,铁犁翻卷的泥土中,一颗颗圆润饱满的大西洋马铃薯应声“跃”出。
种植户梁芳手里攥着刚分拣出的马铃薯,嗓门亮得像敲铜锣:“今年承包了300亩地,机器一天能收50亩,乡亲们按大小分拣,编织袋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梁芳指着地头的运输车笑着说,“上午收的下午就发山东,那边薯片厂等着呢,咱这货不愁卖!”田垄间,收获机的轰鸣声、编织袋的碰撞声、人们的谈笑声,织成一片喧闹的丰收图景。
在位奇镇十里堡村的洋葱种植区,另一番丰收景象同样火热。白色的洋葱顶着翠绿的秧苗,舒展着饱满的鳞茎。种植户陈永凤正弯腰割秧,“咔嚓”声里,秧苗齐刷刷倒下,露出白净的葱头。
“400亩小白葱,全靠滴灌带。”她用手指戳了戳湿润的土壤,“过去漫灌费水不说,土还容易板结,现在用滴灌省水,土松得很,机器一犁就出来了。”田边的拖拉机旁,工人们正把洋葱装进网袋,白色的葱头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辛辣味。“机械化收起来省劲儿,估摸着一个星期就能收完。”陈永凤的话语里满是笃定。
从“抢农时”到“巧耕耘”,山丹县的丰收故事藏着农业现代化的智慧。高标准农田让土地更“听话”,水肥一体化让资源不浪费,特色产业集群让农民有奔头。如今,“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撑起乡村振兴的腰杆,20多个千亩基地连点成面,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持续攀升。“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让山丹农特产品端上各地餐桌,丰收的喜悦不仅绽放在田间地头,更写进了每一位农户的笑靥里。(吴鹏 拜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