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进入防汛关键期以来,山丹县强降雨天气易发多发,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并伴有雷电、大风等情况,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为确保安全度汛,县水务局立即行动,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全面打响防汛攻坚战。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防汛“最强大脑”。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心规划打造以智慧供水为核心的“1+ 3+ N”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具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整合气象、水文、水利等多部门数据,运用AI算法精准分析,提前3小时预测洪水演进趋势,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当平台监测站点降雨量达到预警阈值时,出现准备(立即)转移提醒,平台预警信息会及时发送至相关防汛责任人,让暴雨危险区群众提前做好转移准备,成功避开可能的灾害威胁,确保科学防汛防患于未然。
立体监测,织密防汛预警“天罗地网”。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多措施开展强降水1262递进式预报预警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短信、应急喇叭、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多种监测手段,对全县18个雨量站、1个雨量水位一体站、60个预警广播站、17座水库、32处山洪灾害易发点等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对河道、水库、堤防及山洪灾害易发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排险,实时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监测。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及时发布预警,启动应急大喇叭“叫醒叫应”机制,在短时间内快速传递到群众,确保信息到村、到户、到人。截至目前,该县共发送县乡(镇)村各级预警信息24564条,覆盖范围涉及养蜂、放牧、野外施工等506人,预警信息员356人,充分发挥了全方位监测预警覆盖功能,解决了防汛“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精准防汛全领域覆盖。
双班联动,织密值班响应“无缝链条”。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值班责任制,针对突发暴雨天气实行“双班守”值班制度,成立县水务局强降雨天气工作专班,下设5个汛情处置小组,全员发力,全力做好强降雨天气应急排查工作。各级防汛责任人时刻保持通信畅通,第一时间精准上报雨情、水情、汛情,一旦发生灾情,及时启动防汛预警响应联动机制,组织专业队伍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处置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救援物资到位、抢险人员到位,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位。
物资前置,筑牢应急保障“坚实后盾”。秉持“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的原则,全力做好防汛物资保障工作。在全县各水库管理单位设立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提前储备雨具、沙袋、救生衣、抽水泵、应急照明等常用物资,确保险情发生时“步行15分钟内可获取”。同时,建立物资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各前置仓库物资数量、保质期,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储备种类和规模。此外,与辖区大型机械设备持有者签订“装备协议”,一旦发生险情,大型设备需立即到场支援防洪抢险,确保防汛物资万无一失。
群测群防,提升应急处置“硬核能力”。将预案修订和预演预练作为防汛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汛前组织专家修订完善县乡(镇)村三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预案,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真管用。按照“一村一案”“一灾一练”的要求,组织开展全覆盖、经常性的防汛应急演练,聚焦预警响应机制、转移避险组织、应急物资调运、群众急救互救等关键环节,模拟暴雨山洪暴发场景,特别针对夜间降雨、通讯中断等不利情况开展实战演练。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应急演练4场次,参与人数达320余人次。通过演练检验预案效果,锻炼应急队伍,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提升基层临灾预警响应、组织动员和避险自救能力,确保防汛机制发挥实效。(陈洁 钱芝娇)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进入防汛关键期以来,山丹县强降雨天气易发多发,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并伴有雷电、大风等情况,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为确保安全度汛,县水务局立即行动,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全面打响防汛攻坚战。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防汛“最强大脑”。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心规划打造以智慧供水为核心的“1+ 3+ N”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具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整合气象、水文、水利等多部门数据,运用AI算法精准分析,提前3小时预测洪水演进趋势,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当平台监测站点降雨量达到预警阈值时,出现准备(立即)转移提醒,平台预警信息会及时发送至相关防汛责任人,让暴雨危险区群众提前做好转移准备,成功避开可能的灾害威胁,确保科学防汛防患于未然。
立体监测,织密防汛预警“天罗地网”。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多措施开展强降水1262递进式预报预警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短信、应急喇叭、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多种监测手段,对全县18个雨量站、1个雨量水位一体站、60个预警广播站、17座水库、32处山洪灾害易发点等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对河道、水库、堤防及山洪灾害易发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排险,实时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监测。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及时发布预警,启动应急大喇叭“叫醒叫应”机制,在短时间内快速传递到群众,确保信息到村、到户、到人。截至目前,该县共发送县乡(镇)村各级预警信息24564条,覆盖范围涉及养蜂、放牧、野外施工等506人,预警信息员356人,充分发挥了全方位监测预警覆盖功能,解决了防汛“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精准防汛全领域覆盖。
双班联动,织密值班响应“无缝链条”。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值班责任制,针对突发暴雨天气实行“双班守”值班制度,成立县水务局强降雨天气工作专班,下设5个汛情处置小组,全员发力,全力做好强降雨天气应急排查工作。各级防汛责任人时刻保持通信畅通,第一时间精准上报雨情、水情、汛情,一旦发生灾情,及时启动防汛预警响应联动机制,组织专业队伍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处置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救援物资到位、抢险人员到位,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位。
物资前置,筑牢应急保障“坚实后盾”。秉持“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的原则,全力做好防汛物资保障工作。在全县各水库管理单位设立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提前储备雨具、沙袋、救生衣、抽水泵、应急照明等常用物资,确保险情发生时“步行15分钟内可获取”。同时,建立物资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各前置仓库物资数量、保质期,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储备种类和规模。此外,与辖区大型机械设备持有者签订“装备协议”,一旦发生险情,大型设备需立即到场支援防洪抢险,确保防汛物资万无一失。
群测群防,提升应急处置“硬核能力”。将预案修订和预演预练作为防汛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汛前组织专家修订完善县乡(镇)村三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预案,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真管用。按照“一村一案”“一灾一练”的要求,组织开展全覆盖、经常性的防汛应急演练,聚焦预警响应机制、转移避险组织、应急物资调运、群众急救互救等关键环节,模拟暴雨山洪暴发场景,特别针对夜间降雨、通讯中断等不利情况开展实战演练。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应急演练4场次,参与人数达320余人次。通过演练检验预案效果,锻炼应急队伍,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提升基层临灾预警响应、组织动员和避险自救能力,确保防汛机制发挥实效。(陈洁 钱芝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