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肃南 黄金草原的生态梦 ——肃南县创新模式探寻保护草原生态新路径 来源:中国张掖网    2018年11月09日 17:43

黄金草原的生态梦

——肃南县创新模式探寻保护草原生态新路径

  天蓝水碧,青草无边,黑河两岸,黄金草原。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远处的牛羊,一幅人与自然的“生态画卷”纵情叙说着肃南县草原生态环保的永续发展。

  秋末冬初的10月,走过林海雪原般的祁连山和肃南县夏日塔拉黄金草原,一条条牧道上,随处可见牧民们赶着牛羊陆续转往临近的高台、甘州、民乐、永昌等农业县区借牧。

  肃南县是全国独有甘肃省惟一的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北麓,享有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美誉,拥有各类草原2677.55万亩,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2091.9万亩,年饲养各类牲畜100万头(只)左右,年出栏各类牲畜50多万头(只),畜牧业收入约占农牧民收入的65%以上,是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和全省优质高山细毛羊基地。

  近些年,肃南草原生态由于气候变暖、超载过牧、毒杂草、鼠虫害、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肃南县的草地资源严重退化和荒漠化。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肃南县畜牧业的发展。针对现状肃南县采取舍饲半舍饲养殖、草原流转、异地借牧和压缩牲畜规模等措施实行了严格的禁牧、休牧、轮牧制度,把舍饲养殖、错季销售、以草定畜制度作为恢复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有效实现了草原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了草原生态逐年好转、畜牧业稳步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局面。

舍饲养殖环保增收两不误

  在肃南县大河乡牧羊坊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贺德勤家,宽敞明亮的屋子里,置办一新的橱柜和茶几上,摆放着各色糖果,显示出草原人家独有的祥和与温馨。 “以前,靠自己家的草原养牛养羊养家糊口还勉强,可供孩子读书,家里零七碎八的支出,一年下来,各种费用需要三四万元甚至更多,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说起往昔的穷日子,贺德勤神情显得有些凝重。

  2013年,他家的牧羊坊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合作社的建成实现了生产标准化、畜群良种化、饲养规模化和营销品牌化,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牧民收入的多元化,让祁连山下的草原人家真正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的协调发展。贺德勤说“十月份开始购入了二百多只羊羔,在十二月份卖掉,这样能增加收入也能减轻草原压力,恢复植被。”同时,国家草原补奖政策也给牧民们带来了实惠,极大地保护了草原,由过去掠夺粗放型向生态效益型、靠天养畜向现代设施养畜转变。

  肃南县在草畜平衡、减畜任务落实中出实招,求实效,依托退牧还草工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肃南县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项目,完成投资资金7563万元,建成养殖小区(场)3个,建设舍饲棚圈756座61650平方米,储草棚256座。

  通过禁牧封育、补播改良、“三化”草原治理、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人工饲草基地和舍饲棚圈建设等措施,达到草畜平衡、自我修复的良性发展格局。止目前共完成围栏封育1520万亩,改良退化草原375万亩,补播改良30.5万亩,防蝗灭鼠1660万亩,清除毒草33万亩。

  据草原监测调查数据显示,肃南县草原亩产草量较2011年提高了20.6%,牧草平均高度达到19厘米,平均总盖度达到78.2%。全县牲畜冬春季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75%以上,95%以上的小畜越冬实现了暖棚化。2018年全县7个乡镇舍饲养殖户为4446户,储备饲草2331万公斤,饲料1011万公斤,按照全舍饲折算,饲草料利用率为70%,共减畜5.71万羊单位。

徒步千里生态保护从异地借牧开始

  在大河乡通往许三湾的公路上,东岭村牧民马存寿和同伴正赶着羊行走茫茫戈壁上,在与马存寿交谈中他告诉我们,“去邻近县乡借牧虽然辛苦,但可以让自己家的冬春季草场得到休养生息,挺划算的。现在去到明年三月回来,在租赁的玉米茬地放牧的羊膘风好,母畜奶水足,相对来说接羔成活率也比在草场上好得多”。

  “早上放到玉米地里吃两小时,下午两小时,这样既节省了成本还保护了自己的草原。”说起借牧丁天有算是药草村的第一人,他手里忙着赶羊,口中给我们讲述着他的借牧账。眼下在肃南,跟他们一样去农业地区借牧或舍饲养殖的牧民还有很多。至目前,在农区茬地借牧涉及我县54个村、417户农牧民,涉及牲畜数为9.77万头只,借牧面积为10.59万亩,按借牧区秸秆亩产草量200公斤、利用率为70%,借牧180天,折合减畜4.58万羊单位。

  据县长白勇介绍,肃南县牢牢抓住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这一契机,积极采取政策驱动、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等措施,加大天然草原承载牲畜核减力度,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同时,整合项目资金,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方式,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农牧户发展舍饲养殖,切实减少天然草场的牲畜饲养量,促进草原生态有效恢复,实现草畜平衡。同时,不断扶持和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依靠企业带动,延伸绿色产品产业链条,切实解决保护草原生态与发展经济的矛盾。真正达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目标。2018年从天然草原转移牲畜27.63万羊单位,全面完成天然草原核减牲畜任务,基本达到动态平衡。

  “今年我们西岔河村有二十多户牧户到骆驼城、许三湾村等地进行借牧,借牧的牲畜达到六千多头只,到异地借牧和在草场放牧的成本,相比异地借牧要低一点,这样一来,我们就达到了既保护生态又发展了生产。”肃南县大河乡西岔河村党支部书记安新宏说。

  为加大草畜平衡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草原管护联动网络,在7个农牧业乡(镇)设立了草原监督管理站。落实《牲畜贩销奖励办法》,对年内贩销牲畜累计达到3000只以上的贩销户,每个羊单位奖励5元,鼓励群众加大牲畜出栏力度。实现了减缓草原生态压力,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双赢目标。

  “每年十月底,肃南的牧民都会到我种植的玉米地借牧,这样不但节约了我们处理秸秆的费用和劳动时间,还给我们增加收入,实现了双赢,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五六年了”,在异地种植玉米的山丹县耕地承包户代生喜高兴的告诉记者。

经济转型,生态与发展的“绿色诉说”

  如果说政策驱动、舍饲养殖、异地借牧是看得见的改变,那么,农牧民观念正在发生的明显变化,则象征着新的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正在祁连山北麓逐步推进,这是一种深刻的变化,对生态保护注入了可持续的动力。作为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和全省优质高山细毛羊基地,肃南正在生态与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县农牧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采取树立公告牌、按户分发告知书和其他宣传形式,重点加大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严格落实《肃南县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将乡(镇)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与绩效考核资金挂钩,将牧户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挂钩,建立天然草原牲畜清点和出栏核查机制,通过机制落实倒逼牧户主动承担草畜平衡义务,彻底打消群众超载放牧的侥幸心理和念头,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参与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的良好氛围。

  大河乡西岭村支部书记顾伟东谈起当初禁牧减畜保护生态环境话题时说:“以前不懂得科学保护草原,也不理解让我们脱贫致富为什么还要禁牧减畜,政府三番五次劝导、耐心讲解奖励政策,费了很大的劲才动员起来大家,起初,大家的想法就是以后收入会减少很多,可是没想到的是,虽然牛羊数量和草场没有以前多了,但是,收入反而增加了,以前不知道有绿色有机牧业和平时放牛放羊有啥区别,现在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肃南县委书记李宏伟说:“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肃南县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创品牌效益等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推进有绿色有机牧业产业化集群效应,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相依存、相促进的循环发展模式,扎实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武雪峰)

 

 

编辑: 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