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掖有种·种天下】
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育繁推一体化”锻造种子“高台质量”
中国张掖网讯 祁连山下,张掖绿洲,一粒粒金色的种子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位于高台县工业园区的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从2010年创立之初的一家本土种子企业,发展成为如今年产值超8500万元的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家企业不仅实现了高台县国家级审定玉米品种零的突破,还成功跻身“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行列,成为高台县首家获此资质的种业公司,标志着该企业在育种研发、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推广方面实现了全链条整合,为地方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攻坚“农业芯片”,打造自主研发体系
企业要发展,创新是引擎。甘肃隆丰祥自成立以来,便将品种选育作为立企之本,构建起以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研发中心为平台,以甘肃、海南、贵州、河南等综合试验站为基础的商业化育种科研体系。这种布局使公司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不同农业生态区的气候特点,加速育种进程。
“我们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截至目前,已自主研发出16个玉米新品种,其中1个通过国家审定,15个通过省级审定。”公司科研中心主任常寿仓介绍。在研发团队建设上,隆丰祥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教学合作关系,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的创新活力。其国审品种“隆丰3106”实现了高台县国家级审定玉米品种零的突破,在黄淮海夏播区亩产较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深受农户青睐。



创新的根基在于种质资源。公司在高台县总部建设的公用种质资源室已初具规模,预计可容纳5.3万份种质资源,目前已收集约3000份优良资源,为未来的育种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企业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携手,共同推动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现代化生产体系,锻造种子“高台质量”
在种子生产环节,隆丰祥公司展现出强大的现代化生产能力。公司在张掖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2022年,公司落实玉米制种面积1.5万亩,实现产值5382万元;到2025年,生产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实现产值8500万元,年生产优质种子800多万公斤。


在生产设备方面,隆丰祥公司在高台县工业园区拥有占地100亩的大型种子加工厂,建成1000吨和200吨果穗烘干成套种子生产线以及每小时10吨籽粒烘干、成品种子生产线各一条,玉米种子果穗生产加工车间1座,果穗机械化剥皮生产线4条。拥有储量3600吨的钢板仓,5600平方米的3座常温库,30000多平方米的晒场,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2022年,公司率先在高台县引进制种玉米收割机7台,实现了制种玉米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
“种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收益。”公司质控中心副经理向海瑞语气坚定。为此,公司明确了严格的质量管控指标:发芽率稳定在95%以上,纯度达98%以上。并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我们通过订单生产等方式,带动合作农户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有效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总经理助理张吉龙表示。
通过从播种到加工的全流程精细化管控,2025年度生产的所有种子均达标,部分批次种子发芽率高达98%、纯度达99%。“这证明我们全面达到了张掖玉米种子质量标准,超过了全国玉米种子质量标准。”向海瑞自豪地说。
育繁推一体化,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2025年,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迎来了重要发展里程碑——成为高台县首家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企业。这一转变标志着公司从单一的种子生产经营向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种业集团转型。
“接下来,公司将与国内顶尖的科研与销售机构深入合作,让隆丰祥的种子走向全国更多区域。”张吉龙对未来充满信心。公司将继续采取商业化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品种选育与高产、特用品质需求、抗性等相结合的模式,实现种子生产标准化、智能化、机械化,不断研发新产品、引领市场走向,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隆丰211”“隆丰3106”等系列品种已在西北、黄淮海、东华北等区域累计推广超1000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贡献了坚实的“隆丰力量”。



随着今年9月24日玉米种子生产国家级A证的取得,隆丰祥的销售渠道已遍布全国,意味着公司完成了从“研产推”分段协作到一体化运营的关键跃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正以科技为翼,以质量为本,在振兴民族种业的大道上稳健前行,奋力书写着“中国碗”里多装“甘肃粮”的崭新篇章。(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录 张海燕 实习记者 边悦铃)
【张掖有种·种天下】
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育繁推一体化”锻造种子“高台质量”
中国张掖网讯 祁连山下,张掖绿洲,一粒粒金色的种子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位于高台县工业园区的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从2010年创立之初的一家本土种子企业,发展成为如今年产值超8500万元的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家企业不仅实现了高台县国家级审定玉米品种零的突破,还成功跻身“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行列,成为高台县首家获此资质的种业公司,标志着该企业在育种研发、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推广方面实现了全链条整合,为地方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攻坚“农业芯片”,打造自主研发体系
企业要发展,创新是引擎。甘肃隆丰祥自成立以来,便将品种选育作为立企之本,构建起以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研发中心为平台,以甘肃、海南、贵州、河南等综合试验站为基础的商业化育种科研体系。这种布局使公司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不同农业生态区的气候特点,加速育种进程。
“我们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截至目前,已自主研发出16个玉米新品种,其中1个通过国家审定,15个通过省级审定。”公司科研中心主任常寿仓介绍。在研发团队建设上,隆丰祥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教学合作关系,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的创新活力。其国审品种“隆丰3106”实现了高台县国家级审定玉米品种零的突破,在黄淮海夏播区亩产较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深受农户青睐。



创新的根基在于种质资源。公司在高台县总部建设的公用种质资源室已初具规模,预计可容纳5.3万份种质资源,目前已收集约3000份优良资源,为未来的育种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企业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携手,共同推动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现代化生产体系,锻造种子“高台质量”
在种子生产环节,隆丰祥公司展现出强大的现代化生产能力。公司在张掖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2022年,公司落实玉米制种面积1.5万亩,实现产值5382万元;到2025年,生产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实现产值8500万元,年生产优质种子800多万公斤。


在生产设备方面,隆丰祥公司在高台县工业园区拥有占地100亩的大型种子加工厂,建成1000吨和200吨果穗烘干成套种子生产线以及每小时10吨籽粒烘干、成品种子生产线各一条,玉米种子果穗生产加工车间1座,果穗机械化剥皮生产线4条。拥有储量3600吨的钢板仓,5600平方米的3座常温库,30000多平方米的晒场,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2022年,公司率先在高台县引进制种玉米收割机7台,实现了制种玉米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
“种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收益。”公司质控中心副经理向海瑞语气坚定。为此,公司明确了严格的质量管控指标:发芽率稳定在95%以上,纯度达98%以上。并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我们通过订单生产等方式,带动合作农户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有效发挥了联农带农作用。”总经理助理张吉龙表示。
通过从播种到加工的全流程精细化管控,2025年度生产的所有种子均达标,部分批次种子发芽率高达98%、纯度达99%。“这证明我们全面达到了张掖玉米种子质量标准,超过了全国玉米种子质量标准。”向海瑞自豪地说。
育繁推一体化,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2025年,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迎来了重要发展里程碑——成为高台县首家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企业。这一转变标志着公司从单一的种子生产经营向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种业集团转型。
“接下来,公司将与国内顶尖的科研与销售机构深入合作,让隆丰祥的种子走向全国更多区域。”张吉龙对未来充满信心。公司将继续采取商业化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品种选育与高产、特用品质需求、抗性等相结合的模式,实现种子生产标准化、智能化、机械化,不断研发新产品、引领市场走向,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隆丰211”“隆丰3106”等系列品种已在西北、黄淮海、东华北等区域累计推广超1000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贡献了坚实的“隆丰力量”。



随着今年9月24日玉米种子生产国家级A证的取得,隆丰祥的销售渠道已遍布全国,意味着公司完成了从“研产推”分段协作到一体化运营的关键跃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正以科技为翼,以质量为本,在振兴民族种业的大道上稳健前行,奋力书写着“中国碗”里多装“甘肃粮”的崭新篇章。(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录 张海燕 实习记者 边悦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