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从“单点优质”到“集群卓越”
——张掖集团化办学书写教育新篇
中国张掖网讯 深秋时节,张掖中学高三(3)班的英语课上,岳淑华老师正带领学生进行期中考试前最后的冲刺。与众不同的是,这节课的听课者不仅有本校教师,还有来自市实验中学和肃南一中的英语教师。他们认真记录,不时拍照,将这堂精品课的教学设计完整地带回自己的学校。
这寻常又不寻常的一幕,正是张掖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后教学常态的缩影。2024年5月,张掖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由张掖中学牵头,市实验中学、肃南一中共同参与,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的新篇章。

打破壁垒,优质资源流动起来
张掖中学教育集团创新举措——设立“博学班”和“实验班”,集结优质校骨干教师组建联合授课团队。集团全面推行备课、授课、检测、测评“四同步”机制,打破了校际壁垒,让薄弱校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优质校同等的优质教学资源。
集团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质量评价、统一考核机制,这种一体化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同时又尊重各成员校的办学特色。
张掖中学副校长李德胜介绍:“集团自成立以来,坚持‘打破壁垒,示范带动,创新攻坚,共同提升’原则,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组织教师赴名校跟岗赋能师资建设,成员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优质资源辐射效应凸显。”

师资共享,从“单点闪光”到“集群辐射”
在肃南一中的教室里,来自张掖中学的数学教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函数专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清晰透彻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们眼前一亮。
集团建立了教师流动制度,促进集团师资有序流动、持续优化。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专任教师进行点对点交流、结构性补缺、跨校执教、模块化教学。张掖中学以“名师工作室”和“青蓝工程”为抓手,近三年引进57名优秀毕业生,这些优质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跨校流动,惠及更多学子。
甘泉街小学教育集团同样在师资共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集团实施“骨干教师走教”“青蓝结对”工程,组织跨校区联合教研、集体备课数十次,促进师资柔性流动与专业成长,让优质资源从“单点闪光”到“集群辐射”的转变。

教研融合,从“各显神通”到“协同作战”
张掖中学教育集团的教师们会固定时间齐聚一堂,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他们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分享教学资源。“以前各校教研基本上是‘各显神通’,现在变成了‘协同作战’。”岳淑华老师感慨道,“我们集中智慧,共同攻关教学难点,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升。”
集团构建了教研教改共同体,设立跨校教研组,分年级、分学科扎实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同课异构、听课观摩、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联校教研。
甘泉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周吉学表示:“集团以‘共研、共享、共成长’为核心,从优势引领到区域协同,汇聚了集团内各成员校的智慧与力量,围绕关键议题,深入剖析教学痛点,形成了可复制的教学策略。”

特色发展,从“千校一面”到“各美其美”
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共性基础上发展个性,实现“一校一品”。
市实验中学充分发挥音乐、美术教学优势,统筹集团内其他高中音乐、美术教师资源,办好音乐、美术特长班;肃南一中则借助集团优质师资,办好实验班,同时保留民族教育特色;张掖中学继续加强奥赛、强基工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甘泉街小学教育集团依托成员校优势学科,牵头开发并共享“甘泉读书系列”“甘泉劳动教育系列”特色课程资源包,丰富成员校的课程体系,集团校劳动教育特色初步显现,形成“一校一品”格局。

成效初显,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学子
集团化办学改革启动时间不长,但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整体提升、特色发展、队伍优化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周吉学介绍,集团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教师交流常态化,多名青年教师在区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师资结构得到优化,专业能力显著增强。
张掖中学教育集团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有效激发了集团校办学活力,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集团每年12月接受市教育局和肃南县教育局组成的评估组对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措施到位、效果显著。

从张掖中学到甘泉街小学,张掖的集团化办学实践正在书写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生动篇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这一美好愿景正在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一步步变为现实。(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祁晓蓓 韦娜)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从“单点优质”到“集群卓越”
——张掖集团化办学书写教育新篇
中国张掖网讯 深秋时节,张掖中学高三(3)班的英语课上,岳淑华老师正带领学生进行期中考试前最后的冲刺。与众不同的是,这节课的听课者不仅有本校教师,还有来自市实验中学和肃南一中的英语教师。他们认真记录,不时拍照,将这堂精品课的教学设计完整地带回自己的学校。
这寻常又不寻常的一幕,正是张掖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后教学常态的缩影。2024年5月,张掖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由张掖中学牵头,市实验中学、肃南一中共同参与,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的新篇章。

打破壁垒,优质资源流动起来
张掖中学教育集团创新举措——设立“博学班”和“实验班”,集结优质校骨干教师组建联合授课团队。集团全面推行备课、授课、检测、测评“四同步”机制,打破了校际壁垒,让薄弱校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优质校同等的优质教学资源。
集团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质量评价、统一考核机制,这种一体化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同时又尊重各成员校的办学特色。
张掖中学副校长李德胜介绍:“集团自成立以来,坚持‘打破壁垒,示范带动,创新攻坚,共同提升’原则,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组织教师赴名校跟岗赋能师资建设,成员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优质资源辐射效应凸显。”

师资共享,从“单点闪光”到“集群辐射”
在肃南一中的教室里,来自张掖中学的数学教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函数专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清晰透彻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们眼前一亮。
集团建立了教师流动制度,促进集团师资有序流动、持续优化。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专任教师进行点对点交流、结构性补缺、跨校执教、模块化教学。张掖中学以“名师工作室”和“青蓝工程”为抓手,近三年引进57名优秀毕业生,这些优质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跨校流动,惠及更多学子。
甘泉街小学教育集团同样在师资共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集团实施“骨干教师走教”“青蓝结对”工程,组织跨校区联合教研、集体备课数十次,促进师资柔性流动与专业成长,让优质资源从“单点闪光”到“集群辐射”的转变。

教研融合,从“各显神通”到“协同作战”
张掖中学教育集团的教师们会固定时间齐聚一堂,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他们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分享教学资源。“以前各校教研基本上是‘各显神通’,现在变成了‘协同作战’。”岳淑华老师感慨道,“我们集中智慧,共同攻关教学难点,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升。”
集团构建了教研教改共同体,设立跨校教研组,分年级、分学科扎实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同课异构、听课观摩、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联校教研。
甘泉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周吉学表示:“集团以‘共研、共享、共成长’为核心,从优势引领到区域协同,汇聚了集团内各成员校的智慧与力量,围绕关键议题,深入剖析教学痛点,形成了可复制的教学策略。”

特色发展,从“千校一面”到“各美其美”
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共性基础上发展个性,实现“一校一品”。
市实验中学充分发挥音乐、美术教学优势,统筹集团内其他高中音乐、美术教师资源,办好音乐、美术特长班;肃南一中则借助集团优质师资,办好实验班,同时保留民族教育特色;张掖中学继续加强奥赛、强基工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甘泉街小学教育集团依托成员校优势学科,牵头开发并共享“甘泉读书系列”“甘泉劳动教育系列”特色课程资源包,丰富成员校的课程体系,集团校劳动教育特色初步显现,形成“一校一品”格局。

成效初显,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学子
集团化办学改革启动时间不长,但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整体提升、特色发展、队伍优化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周吉学介绍,集团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教师交流常态化,多名青年教师在区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师资结构得到优化,专业能力显著增强。
张掖中学教育集团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有效激发了集团校办学活力,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集团每年12月接受市教育局和肃南县教育局组成的评估组对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措施到位、效果显著。

从张掖中学到甘泉街小学,张掖的集团化办学实践正在书写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生动篇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这一美好愿景正在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一步步变为现实。(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祁晓蓓 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