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张掖:水权善治筑基绿色发展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0月30日 17:37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讯 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将农业用水通过水权交易置换为工业用水,解决了园区新建项目用水问题;园区水务公司凭借3个取水许可证,通过“甘肃信易贷·陇信通”平台获得500万元质押贷款,成为甘肃省首笔取水权质押融资案例。

  “这笔宝贵的金融‘活水’,被精准地注入园区的血脉之中。新建管网12.8公里、维修养护47处,成功联通了第二净水厂、金山水库与工业园区,全面提升了园区的供水保障能力。”民乐县工业园区水务公司总经理郭建军说。

  正如郭建军所说,这笔“取水权质押贷款”的成功实践,其意义远不止一笔贷款。它盘活了沉睡资产,为缺乏传统抵押物的公共服务企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融资路径,打开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共赢之门。

  这是张掖市以水权改革赋能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水是生存之本、发展之要。推进用水权改革,对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张掖市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以水权改革为破局之钥,通过“确权定水、预算控水、市场活水、监管护水”四项举措,探索出“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协同、节水增效与优化配置并重”的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新路径,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

  水权确权登记精准确权,共发放水权证233819本,工业及城市供水全部核发取水许可证,水权确权率100%;水权交易市场培育成效显著,设立水权交易中心(平台)21个,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3680宗,交易水量12014.84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5亿元;实现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等工业用水权交易,为全省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加快供水价格机制创新探索出新路径……

  这一系列扎实的成果,正是张掖市系统推进水权改革、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具体体现。

确权先行明晰“水户口”

  水权改革,确权是基础。张掖市制定《张掖市水权改革工作方案》,按照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要求,将用水总量预算指标分解到县区、乡镇(灌区),细化落实到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小组和用水户,建立了市、县区—乡镇—协会—用水户分级负责的水权分配体系。出台《张掖市水权交易管理细则》,明确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公共供水管网水权、水预算节余水量“五类”水权交易范围、价格、期限、程序等核心要素,并将水权流转交易纳入国家级平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制度体系。市、县两级每年出台水预算草案,科学确定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等行业用水指标和比例,将用水总量精准分配至各县区,水权逐级分配到用水单元和取用水户,共发放水权证233819本,工业及城市供水全部核发取水许可证,水权确权率100%,做到了底数清、家底明,为水权改革夯实了基础。

精细预算强化“水约束”

  精打细算,方能细水长流。张掖市印发《张掖市水预算管理试点实施方案(2024—2026年)》,借鉴财政预算与审计监督理念,推进“零基预算”管水模式,通过“年初下达预算、年内动态监督、年终决算审计”的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了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用水单位的用水权为预算上限,将23.38万农业用水户、143个工业企业及30.34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居民和非居民用水户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建立了市—县(区)—乡镇(灌区)—用水户“四级”预算体系。依据省政府下达的20.41亿立方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综合考虑年度用水计划和主要产品用水定额,制定差异化水预算额度核算方法,零基预算用水规模,按照“生活、生产、生态”次序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调整用水结构、产业结构,增强水资源承载能力。

灵活交易培育“水市场”

  盘活水权,关键在“流动”。张掖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节水供水工程建设运营,通过转让节约的水权获得合理收益。印发了《张掖市用水权收储管理制度》,对未实现交易的节约水量,由政府按照基本水价的120%回购,用于重新配置或交易,逐步构建“县域内即时交易、跨区域协议交易、跨行业置换交易”三级市场。出台《张掖市水权交易监管办法》,规范水权分配、审批、管理、交易等环节管理,推进市内外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水预算节余水量交易,设立水权交易中心(平台)21个,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3680宗,交易水量12014.84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5亿元。通过水权交易将高标准农田节约水量收储重新配置,完成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等工业用水权交易3宗。“水权交易的顺利完成,切实解决了企业的用水难题,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长电(张掖)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质量安全部主任李小虎道出了水权交易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在项目建设和后续运营中,我们将加大节水技术的投入和应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李小虎补充道。

  水权交易不是简单的水量置换,而是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通过制度创新,让每一滴水释放出经济、生态、社会三重效益,生动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张掖实践’。”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福说道。

监管护航筑牢“水安全”

  刚性约束,离不开严密监管。张掖市强化源头管控,完善计量监测设施,工业、生活、服务业等取水全面配备计量设施,地表水年许可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年许可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取水,对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全部实现在线计量,325家规模以上非农用水户全部接入省级监控平台,全程跟踪水权交易实施情况。依托县区、灌区公共服务大厅,实现了水权交易全流程规范化管理,保障了水权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与公开透明,确保交易“权属无争议、流程无漏洞”。

  从“水户口”的权属明晰,到“水预算”的刚性约束,再到“水市场”的活力迸发,以及“水监管”的全过程护航,一套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的现代水治理体系已然成型。展望未来,张掖这片节水热土,正将改革实践中凝聚的智慧与勇气,转化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构筑更加稳固的水安全屏障持续探索前行。(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宁 刘秉刚)

  资料图

  

  中国张掖网讯 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将农业用水通过水权交易置换为工业用水,解决了园区新建项目用水问题;园区水务公司凭借3个取水许可证,通过“甘肃信易贷·陇信通”平台获得500万元质押贷款,成为甘肃省首笔取水权质押融资案例。

  “这笔宝贵的金融‘活水’,被精准地注入园区的血脉之中。新建管网12.8公里、维修养护47处,成功联通了第二净水厂、金山水库与工业园区,全面提升了园区的供水保障能力。”民乐县工业园区水务公司总经理郭建军说。

  正如郭建军所说,这笔“取水权质押贷款”的成功实践,其意义远不止一笔贷款。它盘活了沉睡资产,为缺乏传统抵押物的公共服务企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融资路径,打开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共赢之门。

  这是张掖市以水权改革赋能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水是生存之本、发展之要。推进用水权改革,对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张掖市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以水权改革为破局之钥,通过“确权定水、预算控水、市场活水、监管护水”四项举措,探索出“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协同、节水增效与优化配置并重”的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新路径,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

  水权确权登记精准确权,共发放水权证233819本,工业及城市供水全部核发取水许可证,水权确权率100%;水权交易市场培育成效显著,设立水权交易中心(平台)21个,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3680宗,交易水量12014.84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5亿元;实现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等工业用水权交易,为全省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加快供水价格机制创新探索出新路径……

  这一系列扎实的成果,正是张掖市系统推进水权改革、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具体体现。

确权先行明晰“水户口”

  水权改革,确权是基础。张掖市制定《张掖市水权改革工作方案》,按照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要求,将用水总量预算指标分解到县区、乡镇(灌区),细化落实到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小组和用水户,建立了市、县区—乡镇—协会—用水户分级负责的水权分配体系。出台《张掖市水权交易管理细则》,明确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公共供水管网水权、水预算节余水量“五类”水权交易范围、价格、期限、程序等核心要素,并将水权流转交易纳入国家级平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制度体系。市、县两级每年出台水预算草案,科学确定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等行业用水指标和比例,将用水总量精准分配至各县区,水权逐级分配到用水单元和取用水户,共发放水权证233819本,工业及城市供水全部核发取水许可证,水权确权率100%,做到了底数清、家底明,为水权改革夯实了基础。

精细预算强化“水约束”

  精打细算,方能细水长流。张掖市印发《张掖市水预算管理试点实施方案(2024—2026年)》,借鉴财政预算与审计监督理念,推进“零基预算”管水模式,通过“年初下达预算、年内动态监督、年终决算审计”的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了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用水单位的用水权为预算上限,将23.38万农业用水户、143个工业企业及30.34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居民和非居民用水户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建立了市—县(区)—乡镇(灌区)—用水户“四级”预算体系。依据省政府下达的20.41亿立方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综合考虑年度用水计划和主要产品用水定额,制定差异化水预算额度核算方法,零基预算用水规模,按照“生活、生产、生态”次序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调整用水结构、产业结构,增强水资源承载能力。

灵活交易培育“水市场”

  盘活水权,关键在“流动”。张掖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节水供水工程建设运营,通过转让节约的水权获得合理收益。印发了《张掖市用水权收储管理制度》,对未实现交易的节约水量,由政府按照基本水价的120%回购,用于重新配置或交易,逐步构建“县域内即时交易、跨区域协议交易、跨行业置换交易”三级市场。出台《张掖市水权交易监管办法》,规范水权分配、审批、管理、交易等环节管理,推进市内外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水预算节余水量交易,设立水权交易中心(平台)21个,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3680宗,交易水量12014.84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5亿元。通过水权交易将高标准农田节约水量收储重新配置,完成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等工业用水权交易3宗。“水权交易的顺利完成,切实解决了企业的用水难题,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长电(张掖)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质量安全部主任李小虎道出了水权交易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在项目建设和后续运营中,我们将加大节水技术的投入和应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李小虎补充道。

  水权交易不是简单的水量置换,而是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通过制度创新,让每一滴水释放出经济、生态、社会三重效益,生动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张掖实践’。”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福说道。

监管护航筑牢“水安全”

  刚性约束,离不开严密监管。张掖市强化源头管控,完善计量监测设施,工业、生活、服务业等取水全面配备计量设施,地表水年许可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年许可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取水,对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全部实现在线计量,325家规模以上非农用水户全部接入省级监控平台,全程跟踪水权交易实施情况。依托县区、灌区公共服务大厅,实现了水权交易全流程规范化管理,保障了水权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与公开透明,确保交易“权属无争议、流程无漏洞”。

  从“水户口”的权属明晰,到“水预算”的刚性约束,再到“水市场”的活力迸发,以及“水监管”的全过程护航,一套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的现代水治理体系已然成型。展望未来,张掖这片节水热土,正将改革实践中凝聚的智慧与勇气,转化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构筑更加稳固的水安全屏障持续探索前行。(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宁 刘秉刚)

  资料图

  

编辑:邢琪琦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