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掖有种·种天下】
开启玉米智能育种新时代
——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数字育种纪实
2024年5月8日,国家玉米育种能力提升项目——西北科研中心在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张掖市在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耦合、育繁推贯通”的现代种业体系上迈出新的步伐;今年10月26日,西北科研中心人工智能气候实验室正式启用,为张掖玉米新品种研发培育推广、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数据支撑。

用AI算法模拟生长环境,在西北土地造出“热带雨林”。在西北科研中心人工智能气候实验室,一株株翠绿的蔬菜幼苗率先“入住”,在专为玉米种子打造的“理想家园”中吐纳生长,开启了一段“数据育种”新旅程:LED补光灯洒下和煦“阳光”,轴流风机送来阵阵“季风”,湿帘水泵适时补充“雨水”,供暖管道精准调控温度……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捕捉环境细微变化,将光照、温度、土壤肥力、空气湿度、CO₂浓度等关键参数传回控制中心,依托数字孪生和AI算法,系统自动调节各项指标,1:1复刻把海南温湿光照“搬”到彩虹张掖。全生长周期科技协同悉心呵护,全年无休式突破时空限制“就地育种”,让玉米育种彻底告别了“候鸟式”的南北迁移,真正迎来了“北繁北扩”的主场时代。
“过去,玉米新品种选育和实验示范必须送到‘南繁硅谷’海南崖州湾鉴定,不仅成本高,周期也长。”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王涛介绍,“如今,这座高标准人工智能气候实验室的建成,在北方就能完成加代种植实验,缩短玉米制种育种周期、提高成果转化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外来病虫害侵入风险。”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号召,落实张掖市委“张掖有种·种天下”的发展愿景,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建成占地1600平方米的“西北科研中心”,打造集“育、繁、推”于一体的现代化种业平台。2025年,企业再度投入1000万元,历时6个月建成占地800平方米的人工智能气候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三套独立舱体,划分五个繁育区域,可同时开展多品种繁育并实现分区调控,补光、遮阳、加热、通风、降温等系统协同运作,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技术屏障”,让育种过程更安全、更精准、更可控。
实验室的投运,有效突破了种质资源的地域限制,可完全模拟海南气候、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显著缩短科研周期、提升研发效率,实现玉米制种“北繁北扩”的突破和玉米制种产业在张掖本土的“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结合已建成的种质资源库与高标准试验田,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聚焦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生物育种、玉米新品种选育等领域,扎实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产业技术供给、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集玉米育种研发、人才培养、产业服务、试验示范于一体的创新平台,组织优秀科研团队在张掖对优质种质资源进行实验示范,加速构建生物育种大数据平台,引领和带动张掖种业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高质量发展。


从“跟着季节跑”到“围着AI转”,从“南繁依赖”到“北繁自强”,昔日育种者追逐南方温热气候的身影,如今已融入实验室里流转的数据与茁壮的新绿。这座在张掖拔地而起的人工智能气候实验室,同时按下了玉米育种的“加速键”和种业变革的“启动键”,“张掖有种·种天下”金色招牌,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钰 岳永舜)
【张掖有种·种天下】
开启玉米智能育种新时代
——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数字育种纪实
2024年5月8日,国家玉米育种能力提升项目——西北科研中心在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张掖市在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耦合、育繁推贯通”的现代种业体系上迈出新的步伐;今年10月26日,西北科研中心人工智能气候实验室正式启用,为张掖玉米新品种研发培育推广、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数据支撑。

用AI算法模拟生长环境,在西北土地造出“热带雨林”。在西北科研中心人工智能气候实验室,一株株翠绿的蔬菜幼苗率先“入住”,在专为玉米种子打造的“理想家园”中吐纳生长,开启了一段“数据育种”新旅程:LED补光灯洒下和煦“阳光”,轴流风机送来阵阵“季风”,湿帘水泵适时补充“雨水”,供暖管道精准调控温度……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捕捉环境细微变化,将光照、温度、土壤肥力、空气湿度、CO₂浓度等关键参数传回控制中心,依托数字孪生和AI算法,系统自动调节各项指标,1:1复刻把海南温湿光照“搬”到彩虹张掖。全生长周期科技协同悉心呵护,全年无休式突破时空限制“就地育种”,让玉米育种彻底告别了“候鸟式”的南北迁移,真正迎来了“北繁北扩”的主场时代。
“过去,玉米新品种选育和实验示范必须送到‘南繁硅谷’海南崖州湾鉴定,不仅成本高,周期也长。”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王涛介绍,“如今,这座高标准人工智能气候实验室的建成,在北方就能完成加代种植实验,缩短玉米制种育种周期、提高成果转化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外来病虫害侵入风险。”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号召,落实张掖市委“张掖有种·种天下”的发展愿景,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建成占地1600平方米的“西北科研中心”,打造集“育、繁、推”于一体的现代化种业平台。2025年,企业再度投入1000万元,历时6个月建成占地800平方米的人工智能气候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三套独立舱体,划分五个繁育区域,可同时开展多品种繁育并实现分区调控,补光、遮阳、加热、通风、降温等系统协同运作,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技术屏障”,让育种过程更安全、更精准、更可控。
实验室的投运,有效突破了种质资源的地域限制,可完全模拟海南气候、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显著缩短科研周期、提升研发效率,实现玉米制种“北繁北扩”的突破和玉米制种产业在张掖本土的“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结合已建成的种质资源库与高标准试验田,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聚焦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生物育种、玉米新品种选育等领域,扎实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产业技术供给、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集玉米育种研发、人才培养、产业服务、试验示范于一体的创新平台,组织优秀科研团队在张掖对优质种质资源进行实验示范,加速构建生物育种大数据平台,引领和带动张掖种业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高质量发展。


从“跟着季节跑”到“围着AI转”,从“南繁依赖”到“北繁自强”,昔日育种者追逐南方温热气候的身影,如今已融入实验室里流转的数据与茁壮的新绿。这座在张掖拔地而起的人工智能气候实验室,同时按下了玉米育种的“加速键”和种业变革的“启动键”,“张掖有种·种天下”金色招牌,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钰 岳永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