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绿染张掖:林草共舞绘就生态新画卷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07日 15:32

分享到: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绿染张掖:林草共舞绘就生态新画卷

——“十四五”期间张掖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发展综述

  中国张掖网讯 每到春季,临泽县北部防风固沙生态治理区、高台县“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项目现场,络绎不绝的治沙人在沙丘上划线备草、挥锹压埋、挖穴栽苗,一片片网格状沙障渐次排开,一株株梭梭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迎风而立,绿色希望在麦草方格织成的“金网”保护下不断向沙漠深处延伸。“十四五”以来,张掖市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逐年提升,202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1.41%;2024年全市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42%(指标值为>2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不断增加(指标值为≥75%/≥80%),2024年全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75%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80%以上;今年,全市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410万亩(指标值为300万亩)……

  “十四五”以来,张掖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以林长制为牵引,抢抓国家“三北”工程重大战略机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1.73亿元,生态修复1317.61万亩,全市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已经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强化项目支撑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

  紧密结合规划目标任务和项目建设布局,坚持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相结合,聚焦重点生态区域,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黑河中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一批林草重点项目,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224.71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092.9万亩,退耕还林4.17万亩,生态修复治理面积逐步扩大。

  以保护山水、增加绿量、治理风沙为主线,全面打响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加快建设北部沙区锁边防风固沙体系和防风防沙生态林带,依托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双重”规划、“三北”工程六期等重点项目,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409.97万亩,总投资5.85亿元的35项“三北”工程六期项目有序推进,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减少,“绿进沙退”良好态势持续巩固。今年4月,全国“三北”工程种苗等物资供需对接会议在张掖市召开。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绿满陇原”行动部署要求,大力实施“百村万树千里林”绿色工程行动,积极构建“大绿化”“大生态”格局,全力推进城市绿化、镇村绿化、农田林网建设、荒滩沙地治理等行动,建成19个森林小镇、89个乡村绿化示范村,全市新增及改造提升乡镇休闲公园103处、村庄公共休闲绿地533处,新增及改造提升城区绿地6881亩、乡村绿化11543亩,全市林木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实现双增长,城乡生态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完善制度体系林草资源保护全面加强

  研究制定林长制市级会议、督查落实、部门协作、工作考核、林长巡林等制度,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网格化管理体系,2720名各级林长累计巡林13万余次,制定全省首部地方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印发《张掖市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全市林长制配套制度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近三年在全省林长制考核中位居前列。

  以创建省级林长制改革试点示范区为契机,建成“五有”标准化乡镇林长制办公室25个,组建“民间林长”“爱心林长”队伍56个。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林草企业+乡镇村社”、“五个一”服务机制、“重点林草项目+护林员”等林草管理新机制,有效解决基层林草资源管护力量薄弱等难题,打通林长制落地“最后一公里”。

  严格标准要求、严把整改时限,全面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涉林问题整改工作和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题片反映涉草问题现地核查。坚持举一反三,健全完善林草资源常态化监测机制,补齐短板弱项和监管盲区。扎实开展“清风”“绿盾”等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林草违法行为,查处各类违法破坏、占用林草地案件。细化落实“8311”工作措施,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网络化、科学化、自动化、智慧化监测体系,常态化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活动,凝聚爱林护草广泛共识,近年来全市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有害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情防控,建成省级草原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区4处,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目标全面完成。

深化综合改革群众生态福祉不断增进

  全面完成临泽县省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全省首批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书成功颁发,典型经验做法被绿色时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其它县区充分借鉴临泽县试点经验,通过试点先行、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一地一域”向全市全面推开,全市共清理原林权档案25961份,勘测宗地9418宗23.33万亩,颁发不动产登记证1617本,流转集体林地1.1万亩,三权分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林木采伐管理3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林草资源活力充分释放。

  深入落实全省三年倍增行动和全市现代农业升级行动,有序推进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新增特色林果种植面积7.65万亩。扎实做好“甘味”农产品申报工作,创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草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加快推进优质牧草产业,全力构建特色草产业带,全市草种生产经营主体达到99家,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130万亩,特色林果产业不断壮大。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积极探索推进林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在全省率先完成35.1万亩林业碳汇和400万亩草原碳汇交易,实现碳汇收益7450万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项目均开发成功的市州。积极稳妥推进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全市首期造林碳汇CCER项目实现公示并完成第三方审定与核查机构现场审定。大力探索开发碳金融产品,成功发放首笔300万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质押贷款。《临泽县以沙治沙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五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案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典型案例”。

  稳步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新划入国家公园范围的矿业权全面退出,公园历史遗留和矛盾冲突问题有效解决。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结束后,张掖市抢抓体制试点期结束后补助延长三年的政策机遇,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涵盖23个村镇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段入口社区规划》,并积极争取国家公园项目资金支持,先后实施完成了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马蹄乡入口社区、康乐镇生态文化村等5处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基地项目,总投资达到7732万元。(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资料图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绿染张掖:林草共舞绘就生态新画卷

——“十四五”期间张掖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发展综述

  中国张掖网讯 每到春季,临泽县北部防风固沙生态治理区、高台县“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项目现场,络绎不绝的治沙人在沙丘上划线备草、挥锹压埋、挖穴栽苗,一片片网格状沙障渐次排开,一株株梭梭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迎风而立,绿色希望在麦草方格织成的“金网”保护下不断向沙漠深处延伸。“十四五”以来,张掖市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逐年提升,202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1.41%;2024年全市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42%(指标值为>2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不断增加(指标值为≥75%/≥80%),2024年全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75%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80%以上;今年,全市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410万亩(指标值为300万亩)……

  “十四五”以来,张掖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以林长制为牵引,抢抓国家“三北”工程重大战略机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1.73亿元,生态修复1317.61万亩,全市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已经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强化项目支撑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

  紧密结合规划目标任务和项目建设布局,坚持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相结合,聚焦重点生态区域,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黑河中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一批林草重点项目,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224.71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092.9万亩,退耕还林4.17万亩,生态修复治理面积逐步扩大。

  以保护山水、增加绿量、治理风沙为主线,全面打响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加快建设北部沙区锁边防风固沙体系和防风防沙生态林带,依托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双重”规划、“三北”工程六期等重点项目,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409.97万亩,总投资5.85亿元的35项“三北”工程六期项目有序推进,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减少,“绿进沙退”良好态势持续巩固。今年4月,全国“三北”工程种苗等物资供需对接会议在张掖市召开。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绿满陇原”行动部署要求,大力实施“百村万树千里林”绿色工程行动,积极构建“大绿化”“大生态”格局,全力推进城市绿化、镇村绿化、农田林网建设、荒滩沙地治理等行动,建成19个森林小镇、89个乡村绿化示范村,全市新增及改造提升乡镇休闲公园103处、村庄公共休闲绿地533处,新增及改造提升城区绿地6881亩、乡村绿化11543亩,全市林木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实现双增长,城乡生态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完善制度体系林草资源保护全面加强

  研究制定林长制市级会议、督查落实、部门协作、工作考核、林长巡林等制度,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网格化管理体系,2720名各级林长累计巡林13万余次,制定全省首部地方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印发《张掖市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全市林长制配套制度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近三年在全省林长制考核中位居前列。

  以创建省级林长制改革试点示范区为契机,建成“五有”标准化乡镇林长制办公室25个,组建“民间林长”“爱心林长”队伍56个。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林草企业+乡镇村社”、“五个一”服务机制、“重点林草项目+护林员”等林草管理新机制,有效解决基层林草资源管护力量薄弱等难题,打通林长制落地“最后一公里”。

  严格标准要求、严把整改时限,全面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涉林问题整改工作和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题片反映涉草问题现地核查。坚持举一反三,健全完善林草资源常态化监测机制,补齐短板弱项和监管盲区。扎实开展“清风”“绿盾”等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林草违法行为,查处各类违法破坏、占用林草地案件。细化落实“8311”工作措施,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网络化、科学化、自动化、智慧化监测体系,常态化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活动,凝聚爱林护草广泛共识,近年来全市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有害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情防控,建成省级草原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区4处,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目标全面完成。

深化综合改革群众生态福祉不断增进

  全面完成临泽县省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全省首批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书成功颁发,典型经验做法被绿色时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其它县区充分借鉴临泽县试点经验,通过试点先行、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一地一域”向全市全面推开,全市共清理原林权档案25961份,勘测宗地9418宗23.33万亩,颁发不动产登记证1617本,流转集体林地1.1万亩,三权分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林木采伐管理3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林草资源活力充分释放。

  深入落实全省三年倍增行动和全市现代农业升级行动,有序推进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新增特色林果种植面积7.65万亩。扎实做好“甘味”农产品申报工作,创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草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加快推进优质牧草产业,全力构建特色草产业带,全市草种生产经营主体达到99家,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130万亩,特色林果产业不断壮大。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积极探索推进林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在全省率先完成35.1万亩林业碳汇和400万亩草原碳汇交易,实现碳汇收益7450万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项目均开发成功的市州。积极稳妥推进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全市首期造林碳汇CCER项目实现公示并完成第三方审定与核查机构现场审定。大力探索开发碳金融产品,成功发放首笔300万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质押贷款。《临泽县以沙治沙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五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案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典型案例”。

  稳步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新划入国家公园范围的矿业权全面退出,公园历史遗留和矛盾冲突问题有效解决。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结束后,张掖市抢抓体制试点期结束后补助延长三年的政策机遇,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涵盖23个村镇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段入口社区规划》,并积极争取国家公园项目资金支持,先后实施完成了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马蹄乡入口社区、康乐镇生态文化村等5处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基地项目,总投资达到7732万元。(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资料图

编辑:邢琪琦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