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秋日的阳光洒在张掖市山丹县的广袤田野上,青翠饱满的富硒西兰花花球闪烁着健康的光泽。采收机械穿梭其中,工人们麻利收割装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
“以前种普通蔬菜,收益一般。现在跟着专家学种富硒西兰花,产量高、价格好,一年下来亩产翻番还不愁卖!”正忙着采收的种植户李秀兰直起身,笑着擦去额角的汗水。不远处,陇原青年英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连瑞一边查看花球品质一边补充道:“我们通过品种筛选和智慧化管理,不仅实现了硒含量的稳定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农产品安全、优质、高效,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菜’。”
近年来,山丹县锚定“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依托天然富硒土壤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持续推动农技专家、产业人才向生产一线集聚,为富硒产业发展注入核心动能,探索出一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智绘硒景,科技人才赋能产业升级新路径。大力推进“天然富硒+科技智农”模式,柔性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70多名,围绕富硒农作物品种筛选、智能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节水滴灌等开展试验示范、带徒传技与推广普及。通过配套智慧农业高效节水综合服务平台,实行精准化控制、智慧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全程化追溯、品牌化运营的“五化”生产模式,实现节水33%、节肥40%。基地所产的富硒西兰花硒浓度高达282毫克/千克,且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有机硒形态,首茬平均亩产超1500公斤,是传统蔬菜种植效益的2倍多,品质与产量实现同步跃升。
链通八方,经营人才构建产业闭环新体系。持续优化“公司+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投资130余万元建立智能灌溉系统、可视化苗情监测系统等智慧农业设施,采取农户集中流转土地、企业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回收销售的模式。构建“4+2”富硒产业格局,重点培育马铃薯、燕麦草等4个主导产业和杂粮、蔬菜2个特色产业,认证“甘味”及富硒绿色品牌5个。同步引入配套技术人才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并组织标准化生产,搭建起从种植到销售的闭环链条,成功将富硒西兰花等特色农产品打入东南亚及港珠澳大湾区等高端市场,亩净收入突破5400元,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根植沃土,本土人才共筑产业富民新格局。打造13个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选派65名专家人才、102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示范基地提供技术培训及帮带指导,解决农业技术难题80余项,培训本土人才超100人次。推行“党组织+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抱团打造“共富工坊”,不仅保障了基地高效运转和产品品质如一,更促进本土人才深度融入产业链,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上半年,富硒蔬菜智慧化示范基地已吸纳周边140余人就业,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间接带动种苗繁育、冷链物流、尾菜处理等就业岗位2000余个,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稳定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秋日的阳光洒在张掖市山丹县的广袤田野上,青翠饱满的富硒西兰花花球闪烁着健康的光泽。采收机械穿梭其中,工人们麻利收割装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
“以前种普通蔬菜,收益一般。现在跟着专家学种富硒西兰花,产量高、价格好,一年下来亩产翻番还不愁卖!”正忙着采收的种植户李秀兰直起身,笑着擦去额角的汗水。不远处,陇原青年英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连瑞一边查看花球品质一边补充道:“我们通过品种筛选和智慧化管理,不仅实现了硒含量的稳定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农产品安全、优质、高效,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菜’。”
近年来,山丹县锚定“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依托天然富硒土壤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持续推动农技专家、产业人才向生产一线集聚,为富硒产业发展注入核心动能,探索出一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智绘硒景,科技人才赋能产业升级新路径。大力推进“天然富硒+科技智农”模式,柔性引进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70多名,围绕富硒农作物品种筛选、智能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节水滴灌等开展试验示范、带徒传技与推广普及。通过配套智慧农业高效节水综合服务平台,实行精准化控制、智慧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全程化追溯、品牌化运营的“五化”生产模式,实现节水33%、节肥40%。基地所产的富硒西兰花硒浓度高达282毫克/千克,且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有机硒形态,首茬平均亩产超1500公斤,是传统蔬菜种植效益的2倍多,品质与产量实现同步跃升。
链通八方,经营人才构建产业闭环新体系。持续优化“公司+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投资130余万元建立智能灌溉系统、可视化苗情监测系统等智慧农业设施,采取农户集中流转土地、企业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回收销售的模式。构建“4+2”富硒产业格局,重点培育马铃薯、燕麦草等4个主导产业和杂粮、蔬菜2个特色产业,认证“甘味”及富硒绿色品牌5个。同步引入配套技术人才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并组织标准化生产,搭建起从种植到销售的闭环链条,成功将富硒西兰花等特色农产品打入东南亚及港珠澳大湾区等高端市场,亩净收入突破5400元,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根植沃土,本土人才共筑产业富民新格局。打造13个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选派65名专家人才、102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示范基地提供技术培训及帮带指导,解决农业技术难题80余项,培训本土人才超100人次。推行“党组织+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抱团打造“共富工坊”,不仅保障了基地高效运转和产品品质如一,更促进本土人才深度融入产业链,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上半年,富硒蔬菜智慧化示范基地已吸纳周边140余人就业,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间接带动种苗繁育、冷链物流、尾菜处理等就业岗位2000余个,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稳定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