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文苑 一苇杭之 来源:金张掖周刊    2017年07月31日 11:13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这首出自《诗经卫风》的诗,所咏的是旅居卫国的宋人,因受某种阻挠,思归不能,面对河水,反复唱叹。水在该诗当中是一种阻隔的意象,主人公踯躅河边,故国近在对岸,但却不能渡过河去,内心焦急,长期积压胸头的忧思如同排空而来的浪涌,诗句夺口而出,向上天发问以宣泄心中的不平。河面并不宽广,一根芦苇就可以渡到对岸,故国并不遥远,踮起脚就可以望得到,夸张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客子思归而不得的焦急心情。“一苇杭之”飘然间就克服了所有的困难险阻,芦苇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巨大的力量。

  芦苇是一种高大的湿地植物,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种植,尤其是河滩湿地之上更适合它的生长,张掖多湿地,所以张掖的芦苇分布的就广。城北有一片两万多亩的湿地,高高低低生长的都是芦苇,初夏时节正是芦苇拔节的时候,齐刷刷的芦苇似从大地上射出的利箭指向辽阔的天空,积蓄了一个春天的芦芽饱满而有力量、苍劲富有锐气,放眼过去刚刚绽放的叶片如翡翠般的嫩绿,让人有含在嘴里品尝滋味的冲动。摘一片新叶细细咀嚼,品味的就不单单是芦苇的味道而是吃下了整个春天的馈赠。芦苇性甘味苦,是清热解毒的一味良药,这在《本草纲目》里有详细的记载,如若不信到张掖湿地来采摘几片叶子尝尝,或许你能药到病除。夏季初生的芦苇叶子还是制作芦苇茶的好原料,将新发的苇叶洗净切丝晾晒干,用温水泡开做茶饮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浩浩汤汤的芦苇是一道风景,这道风景在微风的吹拂下是有音效的美景,视觉听觉共同享受的盛宴。其实芦苇还是一种有佛性的植物,传说达摩祖师来东土传播佛学,遇一条大河阻隔无法过去,正一筹莫展之际达摩摘下河边的苇叶作舟渡过了涛涛大河。这就是著名的“一苇渡江”的来历,“一苇杭之”出自这个典故。我相信达摩渡过的那条大河就是张掖的黑河,要不为什么佛家会有“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饮”的偈语,与佛有缘的植物不多,芦苇是头一份,尤其是张掖的芦苇,它与佛结缘最深,张掖城内城外芦苇丛生、寺庙遍布,张掖自古就有“半城芦苇半城庙”之说的城市布局,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北方城市中,张掖是唯一一个城内有芦苇的城市。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世纪不知道都轮回了多少,但张掖的芦苇依然郁郁葱葱,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依旧半醒半寐,晨钟暮鼓芦苇莎莎,佛缘甘州湿地之城,一种不起眼的植物与佛共生共存于一片苍穹之下,感受着自然的伟大和佛学禅境的无穷奥妙,宇宙就是这样包罗万象相生相成。

  平平淡淡的芦苇春发秋收,它以它的性格率性的活着,但是它的本真里不仅仅有佛性也还蕴藏着浓浓的诗意,说到诗自然连想到伟大的诗人屈原。有了屈原就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最少不了的就是粽叶,粽叶就是芦苇的叶子,人们用片片苇叶包裹起对爱国诗人无尽的尊崇和爱戴,就是对芦苇这种平凡草本植物的信赖,芦苇成就了一个节日同时成就了自己,试问天下还有那种植物能同时具有佛的灵性和诗歌的意境,纵观上下左右非芦苇莫属啊。非常庆幸张掖是一个半城芦苇的城市,可以在这种禅意的氛围里感受生命的真谛,徜徉在万亩芦苇丛中诗情画意的谈笑生老病死。夏日的阳光正好,张掖湿地的芦苇正盛,这时节一周之内芦苇便可生长盈尺有余,漫步在森森芦苇丛中凝神聚气侧耳倾听,有缘人会听到芦苇生长的节奏,心会随之而动,心中的所有瞬间归零,空旷的芦苇荡可以包容下世间所有的浮躁和欲望,到张掖来看“蒹葭苍苍”的芦苇吧,“一苇杭之”会渡你到你理想中的远方。(门晓峰)

 

 

编辑: 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