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文苑 家乡之变 来源:金张掖周刊    2017年07月26日 11:01

  前些天,有老乡问我:你去过老家吗?我望着问话者,觉得他人怪怪的,提的问题也怪怪的。自己觉得,老家不就还那样吗,早在我脑海中定形了。于是便说,没去过,快半年了。他便说,如果有空的话,还是去看看吧,如今的家乡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进了家乡。

  靠近家乡的时候,是一个秋天的午后,和煦的阳光照在家乡,暧暧的、舒舒的,挺好。这个时节里,秋粮作物谷子低垂着沉甸甸的谷穗,在秋风中摇曳。一辆辆兰驼车拉着黄灿灿的玉米,正在驶往通村公路上。好些整修大棚的人们,干得欢天喜地。先前已经建好的棚内,细瞅瞅,娃娃菜,茄子、辣子,还有甘兰等反季节蔬菜等均已成形。我不仅愕然。这个祖祖辈辈靠从别处拿粮食换菜吃或买菜吃的地方,竟然也开始生产蔬菜了,而且生产的反季节蔬菜已投放到了市内大型超市。想到这一切,我想,家乡不正如这秋天吗?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家乡不也正在走向成熟吗。她就如那条通村公路,从土路,逐渐变成柏油路,再由油路逐渐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为了在饭碗里飘上绿色,也为了有菜吃。只能在小院里或房前屋后种点白菜、菠菜、青菜等小蔬菜。一年四季,也只是春种夏收,自给自足。瞧上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院中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

  再往前去想,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却在那里挤暖暖。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风景树,栽上了经济林。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

  在我的记忆里,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小麦、胡麻、谷子、洋芋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从老先人那遗传了上千年给土地灌水碧波荡漾的局面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节水农业,喷灌、滴灌等设施已深入人心。耕地面积增加了,土地流转,现代化程度也在普遍提高。春天,田野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农田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啊。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变成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家乡这一切的变化,其实都依懒于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正是有缘于精准村建设,才使得家乡变化如此之快。

  给人变化印象最大的其实是各家各户的门面、街道。那里,在此之前人们是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中聚住的。曾经一段时间,乡亲们都纷纷远离了乡村,到外地打工去了,因而村子变得门可罗雀,街景一片狼藉败乱。如今,街道变得宽畅平坦,家家门前都用青一色的面包砖铺就,然后还开辟了花池,栽种和引进了如城市一样点缀的花品。沿街墙面也变成了纯白一色,然后画家、书法家们在墙面尽情地泼墨挥毫,文化情趣不断增加。这早已不是记忆中的乡村了,记忆中的乡村到处都是土地、土路、土孩子。如今,虽然山还是那个山,水也还是那道水,可是,这里已是文化大餐滋养下的新农村了。

  走进一个个精准扶贫户家中,时下,你会感到政策的利好扑面而来。房屋修葺一新,就连后院中养殖的圈舍都建得是非常标准。帮扶单位送来了牛羊,送来了点子,同步步入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在这里体现在了有车有房、乡风文明、环境整洁的家园梦。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梦想吗?

  涝池是村子里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块湿地,其上长出了芦苇,四围用水泥做了边沿、台阶,里面投放鱼苗,闲暇的时候,村民们手把一根鱼竿,出没在风雨中,又是那样的极具闲情和逸致,这样的时光,这样的场面,在人们想来当是城里人才有的啊。多少年过去了,又有谁见过石磨、石碾子这些农耕时代标志性的产物呢,可如今又在村中出现了,而且还是那样的别致。见到此,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想起了那个时代,对今天来说,起码也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对后继者的教育。

  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位于村子的中央,这里曾经是我们当年上小学的地方,后来因为合班并校之故,学校停办了,只留下了闲置的土坯房在那儿。几十年风风雨雨,如今这里已变换了原来土坯房的模样。一眼望去,座北面南的乡村舞台建得像模像样,其上张贴着山水画墙面砖与雄浑的祁连遥相辉映。

  步入广场,建筑雅致端正,恢宏大气,功能多样,既是文化广场、又是宣传阵地,可以健身娱乐,又是生态休闲好去处。当清晨阳光刚从树林的空间穿过这里的时候,伴着小鸟的欢歌声,村中的女人们,扭动着腰身,来此跳起了街舞,老人们在这里健身娱乐,开始了如城里人一般的活动。傍晚,这里又成了自乐班们最热闹的去处,或吼一阵秦腔,或唱几首忆旧歌曲,往往都表现的是那样的自在。偶尔,来几个上高、初中的半大小子,拍着篮球,将篮板砸得蹦蹦直响。有时,村里有集会在这里集中,谁家有喜事,请个自乐班子来这里为全村民众演上一台秦腔,往往也是在这里举行。

  家乡变了,家乡变成了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变成了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变成了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变成了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乡村主干道上的路灯亮起来了。一盏、两盏、三盏……很快,在那黑黢黢的夜幕下,无数家的灯光次第亮了起来,萤火虫般闪烁在大大小小的村寨里,望上去,使人的眼睛忽闪忽闪。河流岸边,那亮起的灯光,仿佛漂流在大海上的航灯,往庄稼地里浇水的人们,各自守着自家的水口,各自指引各自的家人——造化的大手笔,给底色黑浓的画卷点染了星星点点的几笔,此后,乡村的夜,便活了,热了,蕴涵了无限的激情。

 

 

编辑: 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