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甘州
民族团结“暖冬行动”!甘州区多举措守护异地借牧安全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28日 11:05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甘州区立足地域特色,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政策宣传、走访摸排、机制建立、技术赋能四项举措为抓手,绘就出一幅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族团结、同心致富的美丽画卷。

  当前正值冬季动物疫病高发期。连日来,甘州区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各异地借牧点,开展牛羊样品采集监测专项工作,此项工作覆盖了全区15个乡镇的借牧户,累计采集动物血清样本960余份,为科学防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通过实验室的抗体检测,我们能科学判断牲畜对疫病的抵抗力是否达标。一旦发现免疫漏洞,就可以立即启动补免程序,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高级兽医师赵永虎说。

  甘州区主动扛起“东道主”责任,在详细登记借牧群众信息、牲畜种类、免疫记录的同时,主动关切借牧户生活习惯与实际需求,规范签订《借牧土地租赁合同》与睦邻友好承诺书,引导各族群众在合作中增进信任。目前,全区已协调落实跨区域借牧草场37.8万亩,保障65万头(只)牛羊“下山入川”,借牧模式带动牧民户均增收1.2万元,农区农户获地租收入6800多万元,实现“有地可借、有章可循、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牧民到达后,我们立即跟进,除了生活上的关心,更注重生产上的长效服务。比如合同的规范签订,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了后续纠纷,让牧民能放心在这里进行生产经营。”甘州区党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付国忠说。

  同时,甘州区在借牧集中区设立“候鸟服务驿站”,推行“坐班代办、散点跟班、片区约办”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各族农牧民需求。在25个借牧点设立联络点,选派23名干部驻点服务,累计开展核查检查120余次,在规范管理中拉近各族群众情感距离,筑牢和谐交融根基。

  “他们来得太及时了,服务特别周到,不光给牛羊做了检查,还帮我们看电线、查草料,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让我们这些外来借牧户心里特别暖和。”肃南县借牧牧民蒋永平说。

  如今,异地借牧已成为甘州区联结农区与牧区的重要纽带,不仅成为激活乡村产业的“金钥匙”,更在乡村振兴的甘州大地上绘就出“牧歌嘹亮、农户增收、民族团结”的崭新图景。(何长凯 王子豪)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甘州区立足地域特色,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政策宣传、走访摸排、机制建立、技术赋能四项举措为抓手,绘就出一幅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族团结、同心致富的美丽画卷。

  当前正值冬季动物疫病高发期。连日来,甘州区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各异地借牧点,开展牛羊样品采集监测专项工作,此项工作覆盖了全区15个乡镇的借牧户,累计采集动物血清样本960余份,为科学防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通过实验室的抗体检测,我们能科学判断牲畜对疫病的抵抗力是否达标。一旦发现免疫漏洞,就可以立即启动补免程序,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高级兽医师赵永虎说。

  甘州区主动扛起“东道主”责任,在详细登记借牧群众信息、牲畜种类、免疫记录的同时,主动关切借牧户生活习惯与实际需求,规范签订《借牧土地租赁合同》与睦邻友好承诺书,引导各族群众在合作中增进信任。目前,全区已协调落实跨区域借牧草场37.8万亩,保障65万头(只)牛羊“下山入川”,借牧模式带动牧民户均增收1.2万元,农区农户获地租收入6800多万元,实现“有地可借、有章可循、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牧民到达后,我们立即跟进,除了生活上的关心,更注重生产上的长效服务。比如合同的规范签订,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了后续纠纷,让牧民能放心在这里进行生产经营。”甘州区党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付国忠说。

  同时,甘州区在借牧集中区设立“候鸟服务驿站”,推行“坐班代办、散点跟班、片区约办”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各族农牧民需求。在25个借牧点设立联络点,选派23名干部驻点服务,累计开展核查检查120余次,在规范管理中拉近各族群众情感距离,筑牢和谐交融根基。

  “他们来得太及时了,服务特别周到,不光给牛羊做了检查,还帮我们看电线、查草料,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让我们这些外来借牧户心里特别暖和。”肃南县借牧牧民蒋永平说。

  如今,异地借牧已成为甘州区联结农区与牧区的重要纽带,不仅成为激活乡村产业的“金钥匙”,更在乡村振兴的甘州大地上绘就出“牧歌嘹亮、农户增收、民族团结”的崭新图景。(何长凯 王子豪)

编辑: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