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甘州
甘州区东街街道:文明创建绘新景 幸福生活入画来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26日 11:03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初冬时节,走在甘州区东街街道辖区小区内,平整洁净的彩虹步道蜿蜒向前,曾经杂乱的楼宇间增添了片片新绿,车辆整齐停放在新划定的线内,焕然一新的公益广告牌传递着正能量,居民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一幅环境优美、秩序井然、邻里和睦的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甘州区东街街道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任务落实,不仅提升了城区的“颜值”与“气质”,更让文明的种子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

高位推动 凝聚“一盘棋”创建合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次为民惠民的初心实践。创城“冲锋号”吹响后,东街街道闻令而动,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专班,制定详实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状”,主动对接市、区两级共驻共建单位,建立起顺畅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各共建单位讲政治、顾大局,纷纷派出精干力量下沉社区,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混合编组,并肩作战,一种“区级指导、街道主抓、社区落实、共建单位协同”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迅速形成并高效运转,为创建工作注入了强大动能,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创建文明城市,首要的是找准“病灶”。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联合下沉干部,化身“城市体检师”,对辖区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全覆盖大排查。对发现的所有问题统一标准,进行分类梳理,建立起“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本台账,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每一个问题都明确了具体位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责任实”,为后续的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打下了坚实基础。

联动攻坚 实现“一体化”提质增效

  找准了问题,就要敢于“亮剑”。该街道坚持“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巩固一处”的原则,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整合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针对问题台账,发起一轮又一轮的集中整治攻势。

  在环境卫生整治一线,大家挥汗如雨,清理积存垃圾、规范杂物堆放、铲除“牛皮癣”,并督促沿街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辖区环境面貌迅速改善。在基础设施维护现场,小到更换一个破损井盖、维修一盏不亮的路灯,街道和共建单位都力争“马上就办”;对于路面大面积破损等需要协调或列入工程计划的问题,则详细记录上报,并持续跟踪问效,推动问题解决。在营造创建氛围方面,一批批破损、陈旧的公益广告被撤下,换上了主题鲜明、设计精美的新广告;布局不合理的得到优化,并结合辖区特色适当增设,让文明理念抬眼可见、举足即观。

典范引领 激发“一条心”全民参与

  文明创建,最深厚的力量源于群众。东街街道在攻坚克难的同时,注重挖掘典型、总结经验、发动群众,让创建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甘泉社区的经历便是生动写照,该社区党委书记王雪介绍:“我们紧紧抓住城市更新项目的机遇,按照‘三拆三治三通四增’原则,对南大池片区进行连片改造,实行大社区管理、大物业服务。”改造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硬化道路9600平方米,铺设彩虹步道1000米,栽植绿化苗木2500株,增加公共绿地3000平方米。“南大池片区实现了从‘脏乱差’到‘亮丽美’的蝶变!”王雪自豪地说。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凝聚网格党支部、共建单位等力量,针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进行全域整治。

  居民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标尺。“创城以来,小区变干净了,车辆停整齐了,楼道也清爽了!”居民刘丽高兴地分享着她的观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了新能源充电桩,给我们这些新能源车主提供了巨大便利。”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市民朱双玲:“我们小区引进了正规物业,进行了整体改建和设施增设,生活环境更舒适了。现在有事知道找谁,社区物业服务很到位,上门帮忙解决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帮助。”

  创新的治理模式也在激发内生动力。饮马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苟淦榮分享了他们的探索:“我们实行‘公司化经营管理+公益化运行’融合发展模式,引导社区企业深耕家政、中介、物业监管等便民服务领域,让闲置空间变成民生空间,‘三无小区’变成宜居家园。”更吸引人的是,社区推出了积分兑换服务机制,“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攒积分,可以兑换家政、理发服务或生活物品,这极大调动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苟淦榮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汇聚多方力量,让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祁晓蓓 张海燕 实习记者 边悦玲)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初冬时节,走在甘州区东街街道辖区小区内,平整洁净的彩虹步道蜿蜒向前,曾经杂乱的楼宇间增添了片片新绿,车辆整齐停放在新划定的线内,焕然一新的公益广告牌传递着正能量,居民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一幅环境优美、秩序井然、邻里和睦的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甘州区东街街道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任务落实,不仅提升了城区的“颜值”与“气质”,更让文明的种子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

高位推动 凝聚“一盘棋”创建合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次为民惠民的初心实践。创城“冲锋号”吹响后,东街街道闻令而动,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专班,制定详实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状”,主动对接市、区两级共驻共建单位,建立起顺畅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各共建单位讲政治、顾大局,纷纷派出精干力量下沉社区,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混合编组,并肩作战,一种“区级指导、街道主抓、社区落实、共建单位协同”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迅速形成并高效运转,为创建工作注入了强大动能,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创建文明城市,首要的是找准“病灶”。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联合下沉干部,化身“城市体检师”,对辖区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全覆盖大排查。对发现的所有问题统一标准,进行分类梳理,建立起“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本台账,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每一个问题都明确了具体位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责任实”,为后续的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打下了坚实基础。

联动攻坚 实现“一体化”提质增效

  找准了问题,就要敢于“亮剑”。该街道坚持“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巩固一处”的原则,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整合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针对问题台账,发起一轮又一轮的集中整治攻势。

  在环境卫生整治一线,大家挥汗如雨,清理积存垃圾、规范杂物堆放、铲除“牛皮癣”,并督促沿街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辖区环境面貌迅速改善。在基础设施维护现场,小到更换一个破损井盖、维修一盏不亮的路灯,街道和共建单位都力争“马上就办”;对于路面大面积破损等需要协调或列入工程计划的问题,则详细记录上报,并持续跟踪问效,推动问题解决。在营造创建氛围方面,一批批破损、陈旧的公益广告被撤下,换上了主题鲜明、设计精美的新广告;布局不合理的得到优化,并结合辖区特色适当增设,让文明理念抬眼可见、举足即观。

典范引领 激发“一条心”全民参与

  文明创建,最深厚的力量源于群众。东街街道在攻坚克难的同时,注重挖掘典型、总结经验、发动群众,让创建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甘泉社区的经历便是生动写照,该社区党委书记王雪介绍:“我们紧紧抓住城市更新项目的机遇,按照‘三拆三治三通四增’原则,对南大池片区进行连片改造,实行大社区管理、大物业服务。”改造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硬化道路9600平方米,铺设彩虹步道1000米,栽植绿化苗木2500株,增加公共绿地3000平方米。“南大池片区实现了从‘脏乱差’到‘亮丽美’的蝶变!”王雪自豪地说。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凝聚网格党支部、共建单位等力量,针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进行全域整治。

  居民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标尺。“创城以来,小区变干净了,车辆停整齐了,楼道也清爽了!”居民刘丽高兴地分享着她的观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了新能源充电桩,给我们这些新能源车主提供了巨大便利。”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市民朱双玲:“我们小区引进了正规物业,进行了整体改建和设施增设,生活环境更舒适了。现在有事知道找谁,社区物业服务很到位,上门帮忙解决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帮助。”

  创新的治理模式也在激发内生动力。饮马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苟淦榮分享了他们的探索:“我们实行‘公司化经营管理+公益化运行’融合发展模式,引导社区企业深耕家政、中介、物业监管等便民服务领域,让闲置空间变成民生空间,‘三无小区’变成宜居家园。”更吸引人的是,社区推出了积分兑换服务机制,“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攒积分,可以兑换家政、理发服务或生活物品,这极大调动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苟淦榮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汇聚多方力量,让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祁晓蓓 张海燕 实习记者 边悦玲)

编辑: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