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甘州
甘州:聚焦“五个一批” 激活网络统战新动能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20日 17:43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甘州区积极探索网络人士服务中心大局的新方法、新路径,聚焦“五个一批”,将数字经济的新理念、新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带到乡亲们身边,让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生活、数据成新农资,让流量变增量,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云动力”。

  培育一批网络代表人士,夯实网络统战“人才根基”。依托新联会、网联会建立属地网络人士动态信息数据库,对201个新媒体账号、35个重点自媒体账号实行台账化、动态化管理。将124名网络代表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组建涵盖电商直播、文旅宣传、非遗传承等12个领域的主播团,形成“彩虹张掖千人主播团矩阵”,放大平台“磁场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挖“甘州剪纸”“河西宝卷”“张掖社火”“杖头木偶戏”等12项非遗项目,推动网络人士与79名非遗传承人结对共建,用网络媒介为传统文化资源赋予新内涵。成立民盟“省级非遗挖掘整理传习专家徐宁工作室”,徐宁被邀请前往约旦首都安曼参与“天涯共此时·中秋陇上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杖头木偶戏与川剧变脸、裕固族歌舞等元素融合创新走向国际舞台。

  搭建一批主播孵化基地,激活网络统战“集群效应”。搭建多层次主播孵化平台,形成“矩阵化布局、全链条培育”的支撑体系,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政府补贴开展新媒体网络创业公益培训班32场次,累计组织“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电商技能大赛及乡镇级赛事18场次,培训本土电商人才3000余人次,培育出“乡村食叔”“四十兄弟”“云满仓”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善电商”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为特色农产品打通“云上销路”,推动“甘味”品牌出圈破圈。同时,建成1个区级快递物流配送中心、18个乡镇服务中心及243个村级服务点,打通农产品网上销售“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在杭州建成名优特产及文旅产品展销中心,在兰州设立“诗意甘州”体验中心,搭建3个省外“窗口”,为孵化成熟的主播提供产品供应链与销售渠道支撑,形成“培育、孵化、输出”的完整闭环。

  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品牌,释放“甘味”IP市场价值。聚焦“品牌化”发力,重点培育“掖米王子”“弱水仙子”专属IP,建立统一视觉标识,显著提升市场辨识度。整合前进酸奶、乌江贡米、高原蔬菜等500余种“甘味”农产品,通过“电商助农”平台“京东·中国特产·甘州馆”,联动“彩虹张掖”农优特产馆等线上载体,实现特色农产品“云上销售”。以“彩虹张掖”为牵引,推出“白天看丹霞奇观,夜晚品丝路史诗”文旅套餐,在甘州府城开展“府城寻古”系列直播,既实景讲解西夏国寺、镇远楼的历史渊源,也同步直播“府城灯光秀”“民俗展演”,打造大型实景剧《凿空·张骞出使西域》“甘州不夜城”等品牌,通过抖音话题运营,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带动夜间客流量同比增长47%,周边商铺营业额提升35%。

  选树一批乡村振兴典型,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个体示范+群体带动”模式,让网络新农人有标杆、有路径。乌江镇李学琦夫妇,依托抖音、快手平台直播销售有机大米,通过镜头呈现乌江贡米古法种植场景,吸引超50万粉丝关注,产品好评率达99%,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近8万元。甘浚镇“归宿・宿集”依托“景区辐射+网络赋能”双轮驱动,在抖音、小红书发起“丹霞脚下的民宿生活”话题,联动20余名本土网络达人创作沉浸式体验短视频,通过“民宿庭院烧烤”“大棚采摘”等场景化内容让和美乡村可望可及,国庆节期间民宿入住率突破90%。刺绣传承人许静通过直播开展非遗教学,创新“非遗材料包+线上课程”模式,带动13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居家就业,推出“敦煌飞天”“七彩丹霞”系列文创产品,让非遗从“文化符号”转化为“消费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

  开展一批直播带货活动,实现“流量”向“销量”转化。组织“寻美·张掖”“聚焦诗意甘州”等采风活动,吸引160余名网络达人深入田间地头和项目建设一线,创作短视频、图文作品300余条。依托“电商助农”平台,常态化开展“助农直播专场”,联动兰州举办的“陇上甘味·有机张掖”农产品展销会,现场设置直播互动区,实时直播展销盛况,单场展销会带动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40%。至目前,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近10亿元,同比增长13.5%,“甘味”农产品通过直播走进全国消费者家中,切实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甘州区委统战部)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甘州区积极探索网络人士服务中心大局的新方法、新路径,聚焦“五个一批”,将数字经济的新理念、新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带到乡亲们身边,让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生活、数据成新农资,让流量变增量,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云动力”。

  培育一批网络代表人士,夯实网络统战“人才根基”。依托新联会、网联会建立属地网络人士动态信息数据库,对201个新媒体账号、35个重点自媒体账号实行台账化、动态化管理。将124名网络代表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组建涵盖电商直播、文旅宣传、非遗传承等12个领域的主播团,形成“彩虹张掖千人主播团矩阵”,放大平台“磁场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挖“甘州剪纸”“河西宝卷”“张掖社火”“杖头木偶戏”等12项非遗项目,推动网络人士与79名非遗传承人结对共建,用网络媒介为传统文化资源赋予新内涵。成立民盟“省级非遗挖掘整理传习专家徐宁工作室”,徐宁被邀请前往约旦首都安曼参与“天涯共此时·中秋陇上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杖头木偶戏与川剧变脸、裕固族歌舞等元素融合创新走向国际舞台。

  搭建一批主播孵化基地,激活网络统战“集群效应”。搭建多层次主播孵化平台,形成“矩阵化布局、全链条培育”的支撑体系,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政府补贴开展新媒体网络创业公益培训班32场次,累计组织“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电商技能大赛及乡镇级赛事18场次,培训本土电商人才3000余人次,培育出“乡村食叔”“四十兄弟”“云满仓”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善电商”的乡村振兴“生力军”,为特色农产品打通“云上销路”,推动“甘味”品牌出圈破圈。同时,建成1个区级快递物流配送中心、18个乡镇服务中心及243个村级服务点,打通农产品网上销售“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在杭州建成名优特产及文旅产品展销中心,在兰州设立“诗意甘州”体验中心,搭建3个省外“窗口”,为孵化成熟的主播提供产品供应链与销售渠道支撑,形成“培育、孵化、输出”的完整闭环。

  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品牌,释放“甘味”IP市场价值。聚焦“品牌化”发力,重点培育“掖米王子”“弱水仙子”专属IP,建立统一视觉标识,显著提升市场辨识度。整合前进酸奶、乌江贡米、高原蔬菜等500余种“甘味”农产品,通过“电商助农”平台“京东·中国特产·甘州馆”,联动“彩虹张掖”农优特产馆等线上载体,实现特色农产品“云上销售”。以“彩虹张掖”为牵引,推出“白天看丹霞奇观,夜晚品丝路史诗”文旅套餐,在甘州府城开展“府城寻古”系列直播,既实景讲解西夏国寺、镇远楼的历史渊源,也同步直播“府城灯光秀”“民俗展演”,打造大型实景剧《凿空·张骞出使西域》“甘州不夜城”等品牌,通过抖音话题运营,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带动夜间客流量同比增长47%,周边商铺营业额提升35%。

  选树一批乡村振兴典型,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个体示范+群体带动”模式,让网络新农人有标杆、有路径。乌江镇李学琦夫妇,依托抖音、快手平台直播销售有机大米,通过镜头呈现乌江贡米古法种植场景,吸引超50万粉丝关注,产品好评率达99%,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近8万元。甘浚镇“归宿・宿集”依托“景区辐射+网络赋能”双轮驱动,在抖音、小红书发起“丹霞脚下的民宿生活”话题,联动20余名本土网络达人创作沉浸式体验短视频,通过“民宿庭院烧烤”“大棚采摘”等场景化内容让和美乡村可望可及,国庆节期间民宿入住率突破90%。刺绣传承人许静通过直播开展非遗教学,创新“非遗材料包+线上课程”模式,带动13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居家就业,推出“敦煌飞天”“七彩丹霞”系列文创产品,让非遗从“文化符号”转化为“消费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

  开展一批直播带货活动,实现“流量”向“销量”转化。组织“寻美·张掖”“聚焦诗意甘州”等采风活动,吸引160余名网络达人深入田间地头和项目建设一线,创作短视频、图文作品300余条。依托“电商助农”平台,常态化开展“助农直播专场”,联动兰州举办的“陇上甘味·有机张掖”农产品展销会,现场设置直播互动区,实时直播展销盛况,单场展销会带动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40%。至目前,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近10亿元,同比增长13.5%,“甘味”农产品通过直播走进全国消费者家中,切实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甘州区委统战部)

编辑: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