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自“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山丹县紧扣“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人员”三大关爱群体,以“精准对接、靶向施策、长效帮扶”为抓手,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力量,织密爱心帮扶网,让每一份温暖都精准滴灌到需要的角落。
精准摸排,筑牢帮扶“基础线”。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原则,组织乡镇(社区)、村(居)工作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入户走访、信息比对、群众反馈等方式,全面摸清全县关爱对象的家庭状况、健康情况、实际需求等信息,建立“一人一档、一户一策”帮扶台账。同时,搭建“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将2042名党员干部与2206名关爱对象精准结对,明确帮扶责任、细化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靶向精准、有的放矢”。
多元帮扶,激活民生“幸福源”。全县结对干部以“走亲戚”的姿态常态化开展走访探视,累计开展联系交流1.17万人次、入户探视6350人次,帮助解决困难592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达35万元。在儿童关爱方面,实施爱心爸妈“结对计划,百名党员干部化身“代理家长”,为127名孤儿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全方位关爱,让孩子们在温暖中成长;在残疾人帮扶方面,开展免费康复训练、辅具适配等服务,累计为1228名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支持。培育爱心企业1个、爱心驿站8个,爱心屋25个,安置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34人;通过28个部门围绕爱心济困等八项行动,细化50项任务,推动社会救助、教育医疗等政策精准落地。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累计发放救助金2.02亿元,为孤儿、残疾人和特困人员筑牢兜底防线。
社会联动,凝聚帮扶“向心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格局。构建公益力量库,联动工青妇、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吸纳238支志愿服务队共计2.8万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场次。拓宽筹资渠道,对接市慈善协会与腾讯公益项目,募集帮扶款物352.8万元,实施爱心帮扶工作。开展蒲公英绽放・一元微公益、向阳计划等品牌助学活动,资助助学金47.26万元。(王爱芳)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自“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山丹县紧扣“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人员”三大关爱群体,以“精准对接、靶向施策、长效帮扶”为抓手,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力量,织密爱心帮扶网,让每一份温暖都精准滴灌到需要的角落。
精准摸排,筑牢帮扶“基础线”。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原则,组织乡镇(社区)、村(居)工作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入户走访、信息比对、群众反馈等方式,全面摸清全县关爱对象的家庭状况、健康情况、实际需求等信息,建立“一人一档、一户一策”帮扶台账。同时,搭建“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将2042名党员干部与2206名关爱对象精准结对,明确帮扶责任、细化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靶向精准、有的放矢”。
多元帮扶,激活民生“幸福源”。全县结对干部以“走亲戚”的姿态常态化开展走访探视,累计开展联系交流1.17万人次、入户探视6350人次,帮助解决困难592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达35万元。在儿童关爱方面,实施爱心爸妈“结对计划,百名党员干部化身“代理家长”,为127名孤儿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全方位关爱,让孩子们在温暖中成长;在残疾人帮扶方面,开展免费康复训练、辅具适配等服务,累计为1228名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支持。培育爱心企业1个、爱心驿站8个,爱心屋25个,安置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34人;通过28个部门围绕爱心济困等八项行动,细化50项任务,推动社会救助、教育医疗等政策精准落地。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累计发放救助金2.02亿元,为孤儿、残疾人和特困人员筑牢兜底防线。
社会联动,凝聚帮扶“向心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格局。构建公益力量库,联动工青妇、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吸纳238支志愿服务队共计2.8万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场次。拓宽筹资渠道,对接市慈善协会与腾讯公益项目,募集帮扶款物352.8万元,实施爱心帮扶工作。开展蒲公英绽放・一元微公益、向阳计划等品牌助学活动,资助助学金47.26万元。(王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