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山丹
山丹:筑牢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07日 17:41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山丹县依托煤炭资源、新能源供给、政策支持等多重优势,全方位筑牢煤化工产业发展根基,为县域工业经济绿色转型、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煤炭资源储备充足,为煤化工产业提供“源头支撑”。山丹县已探明煤炭资源量达8.1亿吨,可开采量4.7亿吨,现有生产煤炭企业4户、产能330万吨/年,在建煤矿1户、设计产能180万吨/年,勘探煤矿1户、设计产能180万吨/年。区域内煤炭品质优良,既有热值6000-7000大卡的优质煤炭,也有适宜煤化工深加工的1/3焦煤、气煤等品种,可精准匹配不同煤化工项目原料需求。同时,该县积极推进煤炭勘探扩储,实施多项普查项目,预计新增资源量5000万吨,为产业长远发展储备充足“后劲”。

  区位优势持续凸显,构筑产业发展“成本洼地”。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关键节点,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叠加完善的物流配套与极具竞争力的煤炭价格,为煤化工产业发展搭建起低成本、高效率的支撑体系。同时,依托区域内河西煤炭集散中心的核心支撑,其静态50万吨、动态400万吨的庞大储存能力,搭配6条铁路专用线形成的立体运输网络,不仅实现煤炭就近高效收储与跨区域快速调配,更有效压缩运输环节成本、拓宽配送渠道,让山丹县凭借区位优势成为煤化工产业布局的优选之地。

  新能源与政策红利叠加,激活产业转型“绿色动能”。山丹县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累计装机达104.8万千瓦,年发电量15.75亿千瓦时,“十五五”规划装机将突破1200万千瓦,搭配完善的电网与14.25万千瓦储能装机,为煤化工产业提供稳定绿电支撑。同时,该县用足“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耗双控”政策,叠加碳排放指标向重大项目倾斜的利好,持续提升绿电消费比例,推动煤化工产业向低碳化转型。(杨爱民)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山丹县依托煤炭资源、新能源供给、政策支持等多重优势,全方位筑牢煤化工产业发展根基,为县域工业经济绿色转型、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煤炭资源储备充足,为煤化工产业提供“源头支撑”。山丹县已探明煤炭资源量达8.1亿吨,可开采量4.7亿吨,现有生产煤炭企业4户、产能330万吨/年,在建煤矿1户、设计产能180万吨/年,勘探煤矿1户、设计产能180万吨/年。区域内煤炭品质优良,既有热值6000-7000大卡的优质煤炭,也有适宜煤化工深加工的1/3焦煤、气煤等品种,可精准匹配不同煤化工项目原料需求。同时,该县积极推进煤炭勘探扩储,实施多项普查项目,预计新增资源量5000万吨,为产业长远发展储备充足“后劲”。

  区位优势持续凸显,构筑产业发展“成本洼地”。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关键节点,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叠加完善的物流配套与极具竞争力的煤炭价格,为煤化工产业发展搭建起低成本、高效率的支撑体系。同时,依托区域内河西煤炭集散中心的核心支撑,其静态50万吨、动态400万吨的庞大储存能力,搭配6条铁路专用线形成的立体运输网络,不仅实现煤炭就近高效收储与跨区域快速调配,更有效压缩运输环节成本、拓宽配送渠道,让山丹县凭借区位优势成为煤化工产业布局的优选之地。

  新能源与政策红利叠加,激活产业转型“绿色动能”。山丹县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累计装机达104.8万千瓦,年发电量15.75亿千瓦时,“十五五”规划装机将突破1200万千瓦,搭配完善的电网与14.25万千瓦储能装机,为煤化工产业提供稳定绿电支撑。同时,该县用足“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耗双控”政策,叠加碳排放指标向重大项目倾斜的利好,持续提升绿电消费比例,推动煤化工产业向低碳化转型。(杨爱民)

编辑:赵燕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