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山丹
山丹:精准施策筑牢煤矿安全生产防线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0月22日 16:01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今年以来,山丹县以落实“八条硬措施”为主线,以“煤矿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年”专项行动和“一矿一策”监管机制为抓手,全面压实各方责任,重拳推进“打非治违”,持续夯实煤矿安全基础。

  拧紧“责任链”,压实安全主体责任。围绕年度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梳理形成15项重点任务,印发《山丹县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成立矿山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保、监管部门包抓”责任制,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定期深入煤矿实地调研,监管部门班子成员带队开展驻矿指导服务3轮次,进一步压紧部门监管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协调破解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疑难杂症”。

  织密“制度网”,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深入分析4户煤矿的地质构造、开采现状与生产系统,梳理出9条突出风险,并逐矿绘制“一矿一策”工作导图。通过编制安全检查表、完善问题整改台账、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形成“一张导图把全局”,构建“一套表格查隐患、一本台账明方向、一套制度筑屏障、一揽措施防未患、一项承诺压主体”的“1+5”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持续优化“驻矿盯守、举报奖励、专家指导”机制,出台《山丹县矿山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山丹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周期奖励办法》等制度,开发“安全鹰眼”举报小程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举报渠道。

  激发“内驱力”,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引导4户煤矿围绕“一矿一策”要求,全面梳理并完善现行规章制度,累计修订制度39个,新建制度12个。实施“企业自治+全员参与”模式,4户煤矿全部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激励一线员工主动参与隐患排查。推行“自保、互保、联保”安全责任制度,在员工自我防范的基础上,结成作业伙伴“互保”对子,形成“联保”共同体,构筑现场安全防线。同时,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粉尘、温度、风速等关键参数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实现异常自动预警,推动安全管理由“人防”向“技防”转型升级。

  筑牢“防火墙”,深化排查治理效能。面向县内外选聘46名矿山领域专家,组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家库,修订《山丹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专家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拨付3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保障。邀请国家级专家团队对新唐矿业矿区周边老空积水隐患进行现场会诊,提出治理措施,破解矿井“老大难”问题。组织省级专家团队对4户煤矿的制度建设、现场管理、设施设备等8个方面开展4轮次“体检式”排查,累计排查治理一般隐患602条、重大隐患22条,同步建立“一企一表”问题台账,实行“逐项清单化、逐人责任化、逐日动态化”管理,推动隐患闭环整改、动态清零。(彭小飞)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今年以来,山丹县以落实“八条硬措施”为主线,以“煤矿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年”专项行动和“一矿一策”监管机制为抓手,全面压实各方责任,重拳推进“打非治违”,持续夯实煤矿安全基础。

  拧紧“责任链”,压实安全主体责任。围绕年度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梳理形成15项重点任务,印发《山丹县矿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成立矿山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保、监管部门包抓”责任制,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定期深入煤矿实地调研,监管部门班子成员带队开展驻矿指导服务3轮次,进一步压紧部门监管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协调破解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疑难杂症”。

  织密“制度网”,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深入分析4户煤矿的地质构造、开采现状与生产系统,梳理出9条突出风险,并逐矿绘制“一矿一策”工作导图。通过编制安全检查表、完善问题整改台账、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形成“一张导图把全局”,构建“一套表格查隐患、一本台账明方向、一套制度筑屏障、一揽措施防未患、一项承诺压主体”的“1+5”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持续优化“驻矿盯守、举报奖励、专家指导”机制,出台《山丹县矿山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山丹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周期奖励办法》等制度,开发“安全鹰眼”举报小程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举报渠道。

  激发“内驱力”,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引导4户煤矿围绕“一矿一策”要求,全面梳理并完善现行规章制度,累计修订制度39个,新建制度12个。实施“企业自治+全员参与”模式,4户煤矿全部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激励一线员工主动参与隐患排查。推行“自保、互保、联保”安全责任制度,在员工自我防范的基础上,结成作业伙伴“互保”对子,形成“联保”共同体,构筑现场安全防线。同时,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粉尘、温度、风速等关键参数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实现异常自动预警,推动安全管理由“人防”向“技防”转型升级。

  筑牢“防火墙”,深化排查治理效能。面向县内外选聘46名矿山领域专家,组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家库,修订《山丹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专家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拨付3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保障。邀请国家级专家团队对新唐矿业矿区周边老空积水隐患进行现场会诊,提出治理措施,破解矿井“老大难”问题。组织省级专家团队对4户煤矿的制度建设、现场管理、设施设备等8个方面开展4轮次“体检式”排查,累计排查治理一般隐患602条、重大隐患22条,同步建立“一企一表”问题台账,实行“逐项清单化、逐人责任化、逐日动态化”管理,推动隐患闭环整改、动态清零。(彭小飞)

编辑:赵燕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