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万卷书亦行万里路
张掖研学游让学生爱上“行走的课堂”
6月4日至5日,2025年澳区青联委员骨干研习营在张掖市开展活动;7月29日,香港青年学生甘肃“丝绸之路”研学团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同日,全国台联2025年两岸婚生子女在山丹马场进行研学活动……今年夏天,来张掖市开展研学旅游的团队一批又一批,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到梨园口战斗遗址,从七彩丹霞到平山湖大峡谷,从马蹄寺到大佛寺,从康乐草原到山丹马场,研学者纷纷探秘河西走廊,寻访丝路遗珍,感受文化积淀,品尝特色美食,体验“行走课堂”的魅力!

为何张掖研学旅游如此受青睐?今年以来,张掖市持续推进研学旅游资源开发、研学基地建设,精心打造研学线路,广泛开展营销推介,系统构建文旅、教育、团委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扎实推进“百万学子”研学游工程,培育配备专业研学导师200余名,建立研学基地53家。目前已有26个旅游景区(景点)、部分重点乡村旅游村及旅游企业成功入选张掖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评估认定名单,占全市研学基地总数的60%以上。丹霞地质博物馆、芦水湾、七彩丹霞景区、平山湖大峡谷等重点旅游景区,纷纷开展研学旅行项目,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日臻完善。

同时,张掖市围绕石窟文化、地质科普、生态保护等主题打造五大精品研学线路,推出“石窟印记·同心共筑”“解密星球密码”“祁连山下趣时光”等一系列特色研学产品。依托特色资源与高校深度合作,开发分层分类课程体系,打造红色教育、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三大主题50多门特色研学旅行课程,通过丹霞模拟实验、西路军沉浸体验等教学方式增强实践成效。累计投入超2亿元建成临泽地质研学实验室、马蹄石窟研学中心等高标准设施,实施基地动态管理机制,推动运营达标率提升至92%。同时积极拓展宣传渠道,赴多省市开展精准推介,借助文博会、高校推广等平台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覆盖受众超百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张掖研学品牌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截至10月,全市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超过50万人次。
从“研学游”到“研学优”,张掖市在打造有知有味“行走课堂”,构建立体多元研学产品体系的路上,渐入佳境。4月3日,“百万学子游张掖”研学实践开营,张掖文旅、教育、共青团等同心协力与文旅企业深化合作,进一步优化特色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全国研学团开展研学旅游。5月22日—23日,张掖市又先后在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丝路明珠·彩虹张掖”研学旅游资源推介会,全面展示张掖地质奇观、民族文化、生态环保、红色教育等研学旅游资源,并通过搭建校地合作新平台、建设优质研学实践基地、打造主题鲜明的精品研学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研学实践选择和全方位服务保障。


各县区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研学线路及研学体系。肃南县探索建立了以“祁连山下‘趣’时光——我到肃南牧牛羊”为主题的场景化、体验化研学体系,打破传统单一的研学模式,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神鹿公园、冰沟丹霞景区等“行走的课堂”实现自然生态、地质科普、非遗传承、红色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研有所学、游有所得”,吸引了众多研学团。
高台县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教育产业、非遗传承等融合,大力开展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讲解员培养,精心设计红色基因传承游、自然风光游、历史文化游等,不断开发文旅研学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甘州区积极探索“研学+”发展新模式,不断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研学路线,拓展特色文化体验课程,将研学实践与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推动“研学+”多维发展。


丰富多元的研学资源,也吸引了众多旅行社。各旅行社深度挖掘张掖生态、地质、非遗、红色等主题资源,将研学景点有机串联,融入趣味实验、非遗手作等创新体验项目,精心设计精品研学路线,形成各具特色的研学产品,为研学旅行者带来丰富独特的体验。“我们创新设计PBL项目式课程,将‘行知彩虹张掖,研学多彩世界’观光研学变为深度研学,激发学员自主探索兴趣。未来,我们将开发‘雪山考察’、‘石窟守护人’等研学产品,不仅让张掖研学‘火’,更要‘活’起来,呈现‘张掖样本’。”张掖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丽介绍,今年该旅行社组织接待来自美国、德国与我国港澳、山东、北京等国内外研学团队5.5万人次。“张掖市的多维度沉浸式‘行走课堂’,既是地质教科书,也是丝路密码本,既是现代农业试验田,也是生态保护绿色答卷。”众多研学者表示,这种“游”与“学”结合的“寓教于乐”模式,让国内外研学者深切感受到丝绸之路的魅力,实现文化传播和教育成长。(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读万卷书亦行万里路
张掖研学游让学生爱上“行走的课堂”
6月4日至5日,2025年澳区青联委员骨干研习营在张掖市开展活动;7月29日,香港青年学生甘肃“丝绸之路”研学团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同日,全国台联2025年两岸婚生子女在山丹马场进行研学活动……今年夏天,来张掖市开展研学旅游的团队一批又一批,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到梨园口战斗遗址,从七彩丹霞到平山湖大峡谷,从马蹄寺到大佛寺,从康乐草原到山丹马场,研学者纷纷探秘河西走廊,寻访丝路遗珍,感受文化积淀,品尝特色美食,体验“行走课堂”的魅力!

为何张掖研学旅游如此受青睐?今年以来,张掖市持续推进研学旅游资源开发、研学基地建设,精心打造研学线路,广泛开展营销推介,系统构建文旅、教育、团委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扎实推进“百万学子”研学游工程,培育配备专业研学导师200余名,建立研学基地53家。目前已有26个旅游景区(景点)、部分重点乡村旅游村及旅游企业成功入选张掖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评估认定名单,占全市研学基地总数的60%以上。丹霞地质博物馆、芦水湾、七彩丹霞景区、平山湖大峡谷等重点旅游景区,纷纷开展研学旅行项目,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日臻完善。

同时,张掖市围绕石窟文化、地质科普、生态保护等主题打造五大精品研学线路,推出“石窟印记·同心共筑”“解密星球密码”“祁连山下趣时光”等一系列特色研学产品。依托特色资源与高校深度合作,开发分层分类课程体系,打造红色教育、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三大主题50多门特色研学旅行课程,通过丹霞模拟实验、西路军沉浸体验等教学方式增强实践成效。累计投入超2亿元建成临泽地质研学实验室、马蹄石窟研学中心等高标准设施,实施基地动态管理机制,推动运营达标率提升至92%。同时积极拓展宣传渠道,赴多省市开展精准推介,借助文博会、高校推广等平台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覆盖受众超百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张掖研学品牌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截至10月,全市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超过50万人次。
从“研学游”到“研学优”,张掖市在打造有知有味“行走课堂”,构建立体多元研学产品体系的路上,渐入佳境。4月3日,“百万学子游张掖”研学实践开营,张掖文旅、教育、共青团等同心协力与文旅企业深化合作,进一步优化特色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全国研学团开展研学旅游。5月22日—23日,张掖市又先后在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丝路明珠·彩虹张掖”研学旅游资源推介会,全面展示张掖地质奇观、民族文化、生态环保、红色教育等研学旅游资源,并通过搭建校地合作新平台、建设优质研学实践基地、打造主题鲜明的精品研学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研学实践选择和全方位服务保障。


各县区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研学线路及研学体系。肃南县探索建立了以“祁连山下‘趣’时光——我到肃南牧牛羊”为主题的场景化、体验化研学体系,打破传统单一的研学模式,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神鹿公园、冰沟丹霞景区等“行走的课堂”实现自然生态、地质科普、非遗传承、红色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研有所学、游有所得”,吸引了众多研学团。
高台县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教育产业、非遗传承等融合,大力开展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讲解员培养,精心设计红色基因传承游、自然风光游、历史文化游等,不断开发文旅研学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甘州区积极探索“研学+”发展新模式,不断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研学路线,拓展特色文化体验课程,将研学实践与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推动“研学+”多维发展。


丰富多元的研学资源,也吸引了众多旅行社。各旅行社深度挖掘张掖生态、地质、非遗、红色等主题资源,将研学景点有机串联,融入趣味实验、非遗手作等创新体验项目,精心设计精品研学路线,形成各具特色的研学产品,为研学旅行者带来丰富独特的体验。“我们创新设计PBL项目式课程,将‘行知彩虹张掖,研学多彩世界’观光研学变为深度研学,激发学员自主探索兴趣。未来,我们将开发‘雪山考察’、‘石窟守护人’等研学产品,不仅让张掖研学‘火’,更要‘活’起来,呈现‘张掖样本’。”张掖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丽介绍,今年该旅行社组织接待来自美国、德国与我国港澳、山东、北京等国内外研学团队5.5万人次。“张掖市的多维度沉浸式‘行走课堂’,既是地质教科书,也是丝路密码本,既是现代农业试验田,也是生态保护绿色答卷。”众多研学者表示,这种“游”与“学”结合的“寓教于乐”模式,让国内外研学者深切感受到丝绸之路的魅力,实现文化传播和教育成长。(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