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张掖: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8月23日 15:41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讯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考察时勉励同学们:“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六年躬耕,笃行不怠。张掖市坚定不移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技能甘肃”的推进落实为抓手,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黎职业学院建设高标准推进,各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全方位提升,中高职一体贯通的培养格局初步形成,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明显提升,“大有可为”的宏伟蓝图逐渐成为“大有作为”的精彩现实。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职教出海”成为培黎职业学院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留学生韩墨就是该校积极寻求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的受益者之一。

  在培黎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实训基地,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正在进行。韩墨和同学们围在老师身旁专注聆听着关于马铃薯种植的要点讲解,老师手持一株马铃薯幼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其生长习性,从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到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一边讲解,一边用肢体动作模拟不同生长阶段的状态,同学们目不转睛地观察,不时提出疑问,现场气氛热烈。 “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现代农业的先进,我想通过在这里学习成熟的农业种植技术,把这些技术带回家乡,应用到我们的农业发展中,助力我们的农业发展。”培黎职业学院留学生韩墨说。

  培黎职业学院的国际化探索不仅深耕于农业领域,更积极响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康养产业赛道上同样成绩斐然。从农业实训基地的高效教学,到“中巴国际学院”的人才培养;从康养专业借鉴新西兰经验,到在国际组织中崭露头角,培黎职业学院国际化办学成果亮眼。

  除培黎职业学院外,张掖市其他职业教育学校也在推进学校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加强联合办学、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去取得了亮眼成绩。

  深化体系改革,推动中高职贯通培养。贯通培养是国家之需,服务国家战略性产业,培养战略性高技能人才。今年,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民乐县职教中心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合作招生,首次实现“3+4”中职与本科贯通培养零的突破;获批“3+2”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76项,计划招生2915人,其中培黎职业学院与17所中职学校合作开展的“3+2”项目招生规模达1290人,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格局。成立全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张掖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团队,系统审定2025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专业布局与教学标准一体化衔接,确保贯通培养质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五年一贯制”就地托管培养模式,推动培黎职业学院托管中职学校,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构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聚焦内涵发展,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实力。在2025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共派出234名学生参赛,获奖172人,获奖率高达73.5%,远超全省平均水平。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组织76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培训报告工作;40名教师参加2025年职业学校党组织书记与德育思政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黎职业学院上半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7名,申请核增编制70名,柔性引进省内外院校10名专家来校挂职支教。深入推进培黎职业学院“厅市共建”工作,提请省教育厅印发《省内高校组团式支持培黎职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5-2027年)》,建立“1+9”内组团对口帮扶机制和省内本科院校共建共管帮扶机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新增专业1个,撤销专业1个。与河西学院合作开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教育,确定招生计划30名。高质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3.65%。

  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出台《张掖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方案》,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资源,建立协同联动机制,重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亲子猫国际教育科技公司(北京)、西北师范大学共同组建“全国丝路文化研学旅行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张掖市农机装备企业开展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现“政、校、企”深度合作。2025年,培黎职业学院与68家企业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协议,累计达174家。河西学院、培黎职业学院、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国投(张掖)金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现代种业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协议,培黎职业学院与甘肃万锐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签订“现场工程师”培养协议。扩大培训服务覆盖面,指导各职业院校统筹利用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面向脱困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免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68期,培训人数6700人次。启动“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申报工作,印发《张掖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方案》等,开展各类活动20场次。开办“社区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名。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建好用好社区教育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3万余人。遴选全市2025年“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0个,3个品牌获省级命名。

  拓展国际视野,打造职教出海示范标杆。培黎职业学院与新西兰合作实施“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地方创新子项目”,第2批留学教师已完成访问学习,第3批计划于今年8月份派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与巴基斯坦合作实施中巴“中文+职业技能”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项目,为巴基斯坦培养高质量、定制化的现代农业人才,10名巴基斯坦留学生已来校学习。在新西兰成功建设“培黎工坊”,成为展示甘肃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境外办学实现新突破。

  六年来,张掖市职业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大有可为”的嘱托为指引,在体系改革中实现中高职贯通培养突破,在内涵发展中创下优于省级水准的技能大赛获奖率,在产教融合中构建多家校企合作网络,在国际合作中建成“培黎工坊”等海外窗口,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内外联动”的精彩答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张掖职业教育正以“技能甘肃”建设为引擎,加速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一个更具活力、更富特色、更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丝路名城崛起,“大有作为”的壮丽图景必将在这片热土上全面绽放。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打造西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目标,持续优化资源布局,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贯通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增强技能人才与地方经济匹配度,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办学质量与服务发展能力。”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总督学刘晓燕说。(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贺承冬 刘秉刚)

资料图

  中国张掖网讯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考察时勉励同学们:“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六年躬耕,笃行不怠。张掖市坚定不移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技能甘肃”的推进落实为抓手,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黎职业学院建设高标准推进,各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全方位提升,中高职一体贯通的培养格局初步形成,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明显提升,“大有可为”的宏伟蓝图逐渐成为“大有作为”的精彩现实。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职教出海”成为培黎职业学院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留学生韩墨就是该校积极寻求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的受益者之一。

  在培黎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实训基地,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正在进行。韩墨和同学们围在老师身旁专注聆听着关于马铃薯种植的要点讲解,老师手持一株马铃薯幼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其生长习性,从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到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一边讲解,一边用肢体动作模拟不同生长阶段的状态,同学们目不转睛地观察,不时提出疑问,现场气氛热烈。 “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现代农业的先进,我想通过在这里学习成熟的农业种植技术,把这些技术带回家乡,应用到我们的农业发展中,助力我们的农业发展。”培黎职业学院留学生韩墨说。

  培黎职业学院的国际化探索不仅深耕于农业领域,更积极响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康养产业赛道上同样成绩斐然。从农业实训基地的高效教学,到“中巴国际学院”的人才培养;从康养专业借鉴新西兰经验,到在国际组织中崭露头角,培黎职业学院国际化办学成果亮眼。

  除培黎职业学院外,张掖市其他职业教育学校也在推进学校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加强联合办学、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去取得了亮眼成绩。

  深化体系改革,推动中高职贯通培养。贯通培养是国家之需,服务国家战略性产业,培养战略性高技能人才。今年,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民乐县职教中心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合作招生,首次实现“3+4”中职与本科贯通培养零的突破;获批“3+2”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76项,计划招生2915人,其中培黎职业学院与17所中职学校合作开展的“3+2”项目招生规模达1290人,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格局。成立全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张掖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团队,系统审定2025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专业布局与教学标准一体化衔接,确保贯通培养质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五年一贯制”就地托管培养模式,推动培黎职业学院托管中职学校,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构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聚焦内涵发展,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实力。在2025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共派出234名学生参赛,获奖172人,获奖率高达73.5%,远超全省平均水平。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组织76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培训报告工作;40名教师参加2025年职业学校党组织书记与德育思政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黎职业学院上半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7名,申请核增编制70名,柔性引进省内外院校10名专家来校挂职支教。深入推进培黎职业学院“厅市共建”工作,提请省教育厅印发《省内高校组团式支持培黎职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5-2027年)》,建立“1+9”内组团对口帮扶机制和省内本科院校共建共管帮扶机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新增专业1个,撤销专业1个。与河西学院合作开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教育,确定招生计划30名。高质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3.65%。

  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出台《张掖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方案》,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资源,建立协同联动机制,重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亲子猫国际教育科技公司(北京)、西北师范大学共同组建“全国丝路文化研学旅行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张掖市农机装备企业开展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现“政、校、企”深度合作。2025年,培黎职业学院与68家企业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协议,累计达174家。河西学院、培黎职业学院、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国投(张掖)金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现代种业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协议,培黎职业学院与甘肃万锐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签订“现场工程师”培养协议。扩大培训服务覆盖面,指导各职业院校统筹利用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面向脱困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免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68期,培训人数6700人次。启动“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申报工作,印发《张掖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方案》等,开展各类活动20场次。开办“社区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名。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建好用好社区教育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3万余人。遴选全市2025年“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0个,3个品牌获省级命名。

  拓展国际视野,打造职教出海示范标杆。培黎职业学院与新西兰合作实施“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地方创新子项目”,第2批留学教师已完成访问学习,第3批计划于今年8月份派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与巴基斯坦合作实施中巴“中文+职业技能”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项目,为巴基斯坦培养高质量、定制化的现代农业人才,10名巴基斯坦留学生已来校学习。在新西兰成功建设“培黎工坊”,成为展示甘肃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境外办学实现新突破。

  六年来,张掖市职业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大有可为”的嘱托为指引,在体系改革中实现中高职贯通培养突破,在内涵发展中创下优于省级水准的技能大赛获奖率,在产教融合中构建多家校企合作网络,在国际合作中建成“培黎工坊”等海外窗口,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内外联动”的精彩答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张掖职业教育正以“技能甘肃”建设为引擎,加速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一个更具活力、更富特色、更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丝路名城崛起,“大有作为”的壮丽图景必将在这片热土上全面绽放。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打造西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目标,持续优化资源布局,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贯通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增强技能人才与地方经济匹配度,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办学质量与服务发展能力。”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总督学刘晓燕说。(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贺承冬 刘秉刚)

资料图

编辑: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