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张掖篇章 | 张掖:守正创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8月22日 15:13

分享到: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详细了解红西路军当年战斗历程和感人事迹。

  张掖市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挖红色资源,弘扬西路军精神,在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地与创建创新示范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讲好红西路军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走进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庄严肃穆。纪念碑上,“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作为张掖讲好红色故事的主阵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目前已成为纪念西路军21800多名将士为中国革命胜利而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精神的重要场所,也成为目前省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影响力的爱国主义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作为一名讲解员,我始终牢记总书记讲好西路军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要求,致力于提升讲解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时效性。不仅要求自己吃透历史,更要用心用情去感悟,努力让冰冷的历史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讲解员石琳说道。

  石琳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每天都要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讲述红西路军的悲壮历史。她的讲解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有感情,让英雄变得有血有肉,可亲可感。让石琳感到特别欣喜的是,最近这些年,红色故事、革命精神越来越受到大家的珍视和喜爱,她发现来馆里听故事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家听得认真,问的仔细。“带着自己的孩子、家人,让他们来了解红西路军的历史,有很大的一个教育意义。”成都游客袁亚军说。

  高台干部学院全面落实课程开发“准、精、活、熟”四字要求,深挖红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建立西路军革命历史资料中心,同时编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简史》等内部教材3本,刊印《西路军历史学习参考》6期,开展省市级课题研究18个。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四个结合”,集中力量打造红色现场教学点34个,构建各具特色的现场教学线路18条,为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搭建了良好平台。

  “你们从中国版图的四面八方赶来,汇聚在这巍巍祁连山上,只因心中那崇高的信仰,用你们铮铮铁骨与马家军展开殊死搏斗……”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红石窝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学龄孩童,都能背诵几段纪念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的诗歌唱词。

  近年来,肃南县康乐镇红石窝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抢抓机遇、建好“红色美丽村庄”,扩大影响、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累计有上万名党员干部及游客赴石窝纪念碑、石窝红军村开展主题活动和观光旅游。如今的红石窝村,正逐渐发展为集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张掖,像这样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地方有很多。而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不仅有西路军浴血战斗过的痕迹,还有一家四代接续守护红军烈士墓的感人故事。

  位于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的龙渠烈士陵园里,龙渠乡新胜村村民陈德宝、陈瑜林、陈宗新、陈梦雪祖孙四代接力,几十年如一日,为长埋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红军烈士清扫陵墓、种花植树、浇水修枝、清理杂草、擦拭墓碑,书写了尊崇英烈、爱戴英烈的动人篇章。第三代传承人陈宗新认为,西路军把忠诚理想、红色基因洒在了甘州大地上,陈家将会把这个故事一代代讲下去,把西路军英勇献身的革命故事化作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从高台纪念馆的深情讲述,到红石窝村的诗篇传唱,再到龙渠四代人的守墓接力,张掖大地上跳动的红色脉搏,正以历史为弦、以信仰为谱,奏响新时代传承西路军精神的壮阔乐章。

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创新融合发展

  张掖市积极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张掖市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已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梨园口战役纪念馆综合利用项目、高台红西路军主题公园等30多个重点项目正有序推进。肃南县红石窝草原成功入选国家“红色草原”名单,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荣登“甘肃文旅100个美好目的地”榜单及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高台县红色旅游发展》案例获评全国典型。一系列成果显著提升了张掖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我们实施了多个红色经典景区建设项目和红色文化传承展示利用项目,红色旅游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同时我们深挖红色资源富矿,推出了血色高台等一批红色的演艺剧目,推出了9条红色旅游的经典旅游线路,使我们的红色旅游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党春梅。

  市文广旅游局坚持在推进红色产业发展中践行政治责任,自觉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根”和“魂”,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产业要素,持续增强红色旅游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积极争取实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红西路军片区革命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化展陈提升等一批重点项目,高台“1+10”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稳步实施,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文化旅游创新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张掖市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建成投用,梨园口战役纪念馆综合利用项目、高台红西路军主题公园、西部红色文化影视城、甘州区甘泉红色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改造提升工程、临泽县梨园村、肃南县红石窝村“红色美丽村庄”、艾黎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等30多个项目有序推进。深挖红色文化内涵,讲好红色故事,推出《浴血誓言》《血色高台》等一批红色影视舞台剧目,电影《浴血誓言》在全国院线上映,电影《血战高台》入选国家电影局、广电总局规划打造剧目,电视剧《陇原英雄传》等3部红色文艺作品荣获甘肃省第十届“敦煌文艺奖”,电视剧《猎狼刀》上星播出,电影《九天八夜》完成拍摄前期筹备工作。征集展播《圆梦》等主题微电影微视频76部,红色精品文艺影响力持续提升。持续打磨提升话剧《血色高台》累计演出75场(次),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数智化创新案例入选“全省革命文化主题社会教育十佳案例”。推出高金城烈士纪念馆等革命历史类VR网上展馆5个,广泛开展革命文物“云展览”“云直播”等线上展播活动;组织研究开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红色课题5个。成立西路军课题研究小组,开发西路军教学专题课程14个,完成西路军史研究课题1个;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社科项目《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第一子课题研究项目。

  此外,积极开发推出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红色精品旅游线路9条,肃南县红石窝草原入选国家“红色草原”名单,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入选“2022甘肃文旅打造100个美好目的地”榜单、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高台县红色旅游发展》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积极举办文创商品展示展销活动,“红色高台六件套”荣获“张掖游礼”彩虹元素伴手礼文创大赛实物类优秀奖,开发推出文化衫、红军杯、红军包、红色记忆套盒等“红”字号特色文创产品30多种,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化魅力和市场影响力。(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贺承冬 刘秉刚)

资料图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详细了解红西路军当年战斗历程和感人事迹。

  张掖市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挖红色资源,弘扬西路军精神,在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地与创建创新示范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讲好红西路军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走进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庄严肃穆。纪念碑上,“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作为张掖讲好红色故事的主阵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目前已成为纪念西路军21800多名将士为中国革命胜利而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精神的重要场所,也成为目前省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影响力的爱国主义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作为一名讲解员,我始终牢记总书记讲好西路军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要求,致力于提升讲解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时效性。不仅要求自己吃透历史,更要用心用情去感悟,努力让冰冷的历史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讲解员石琳说道。

  石琳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每天都要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讲述红西路军的悲壮历史。她的讲解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有感情,让英雄变得有血有肉,可亲可感。让石琳感到特别欣喜的是,最近这些年,红色故事、革命精神越来越受到大家的珍视和喜爱,她发现来馆里听故事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家听得认真,问的仔细。“带着自己的孩子、家人,让他们来了解红西路军的历史,有很大的一个教育意义。”成都游客袁亚军说。

  高台干部学院全面落实课程开发“准、精、活、熟”四字要求,深挖红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建立西路军革命历史资料中心,同时编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简史》等内部教材3本,刊印《西路军历史学习参考》6期,开展省市级课题研究18个。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四个结合”,集中力量打造红色现场教学点34个,构建各具特色的现场教学线路18条,为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搭建了良好平台。

  “你们从中国版图的四面八方赶来,汇聚在这巍巍祁连山上,只因心中那崇高的信仰,用你们铮铮铁骨与马家军展开殊死搏斗……”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红石窝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学龄孩童,都能背诵几段纪念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的诗歌唱词。

  近年来,肃南县康乐镇红石窝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抢抓机遇、建好“红色美丽村庄”,扩大影响、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累计有上万名党员干部及游客赴石窝纪念碑、石窝红军村开展主题活动和观光旅游。如今的红石窝村,正逐渐发展为集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张掖,像这样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地方有很多。而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不仅有西路军浴血战斗过的痕迹,还有一家四代接续守护红军烈士墓的感人故事。

  位于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的龙渠烈士陵园里,龙渠乡新胜村村民陈德宝、陈瑜林、陈宗新、陈梦雪祖孙四代接力,几十年如一日,为长埋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红军烈士清扫陵墓、种花植树、浇水修枝、清理杂草、擦拭墓碑,书写了尊崇英烈、爱戴英烈的动人篇章。第三代传承人陈宗新认为,西路军把忠诚理想、红色基因洒在了甘州大地上,陈家将会把这个故事一代代讲下去,把西路军英勇献身的革命故事化作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从高台纪念馆的深情讲述,到红石窝村的诗篇传唱,再到龙渠四代人的守墓接力,张掖大地上跳动的红色脉搏,正以历史为弦、以信仰为谱,奏响新时代传承西路军精神的壮阔乐章。

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创新融合发展

  张掖市积极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张掖市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已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梨园口战役纪念馆综合利用项目、高台红西路军主题公园等30多个重点项目正有序推进。肃南县红石窝草原成功入选国家“红色草原”名单,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荣登“甘肃文旅100个美好目的地”榜单及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高台县红色旅游发展》案例获评全国典型。一系列成果显著提升了张掖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我们实施了多个红色经典景区建设项目和红色文化传承展示利用项目,红色旅游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同时我们深挖红色资源富矿,推出了血色高台等一批红色的演艺剧目,推出了9条红色旅游的经典旅游线路,使我们的红色旅游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党春梅。

  市文广旅游局坚持在推进红色产业发展中践行政治责任,自觉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根”和“魂”,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产业要素,持续增强红色旅游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积极争取实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红西路军片区革命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化展陈提升等一批重点项目,高台“1+10”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稳步实施,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文化旅游创新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张掖市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建成投用,梨园口战役纪念馆综合利用项目、高台红西路军主题公园、西部红色文化影视城、甘州区甘泉红色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改造提升工程、临泽县梨园村、肃南县红石窝村“红色美丽村庄”、艾黎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等30多个项目有序推进。深挖红色文化内涵,讲好红色故事,推出《浴血誓言》《血色高台》等一批红色影视舞台剧目,电影《浴血誓言》在全国院线上映,电影《血战高台》入选国家电影局、广电总局规划打造剧目,电视剧《陇原英雄传》等3部红色文艺作品荣获甘肃省第十届“敦煌文艺奖”,电视剧《猎狼刀》上星播出,电影《九天八夜》完成拍摄前期筹备工作。征集展播《圆梦》等主题微电影微视频76部,红色精品文艺影响力持续提升。持续打磨提升话剧《血色高台》累计演出75场(次),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数智化创新案例入选“全省革命文化主题社会教育十佳案例”。推出高金城烈士纪念馆等革命历史类VR网上展馆5个,广泛开展革命文物“云展览”“云直播”等线上展播活动;组织研究开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红色课题5个。成立西路军课题研究小组,开发西路军教学专题课程14个,完成西路军史研究课题1个;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社科项目《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第一子课题研究项目。

  此外,积极开发推出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红色精品旅游线路9条,肃南县红石窝草原入选国家“红色草原”名单,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入选“2022甘肃文旅打造100个美好目的地”榜单、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高台县红色旅游发展》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积极举办文创商品展示展销活动,“红色高台六件套”荣获“张掖游礼”彩虹元素伴手礼文创大赛实物类优秀奖,开发推出文化衫、红军杯、红军包、红色记忆套盒等“红”字号特色文创产品30多种,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化魅力和市场影响力。(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贺承冬 刘秉刚)

资料图

编辑:邢琪琦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