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肃南
肃南县大河乡司法所:“枫桥经验”绘就草原法治好“枫”景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28日 16:09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肃南讯  肃南县司法局大河司法所调解室内,村民安某紧握调解员的手连声道谢。一场持续数月的草原纠纷刚刚成功化解。“多亏司法所同志一趟趟来讲道理、说法条,不然我们这个疙瘩还不知道啥时候能解开!”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大河司法所已成为常态。今年以来,该所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构建“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的纠纷化解体系,让法治力量深深扎根基层。

“小挎包”背起“大格局” 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个公文包、几本法律书、一颗为民心,是大河司法所调解员的“标准配置”。这只“调解小挎包”不仅是调解员奔走田间地头的标志,更是移动的“微型调解工作站”。针对大河乡地域广阔、人口分散,草原纠纷频发且复杂的特点,调解员靠着“挎包工作法”破解服务难题。

  处理一起僵持多年的草原纠纷时,工作人员背起挎包即刻入户,联合乡综治中心、包村领导及村干部组建攻坚小组。调解中,司法干部从挎包里取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结合典型案例释法明理;村干部用乡情拉近距离;包村领导从和谐乡邻角度劝导。经数次上门沟通最终达成协议。这只小挎包,承载的不仅是法律工具,更是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责任与群众的信任。

培育“法律明白人” 织密基层法治防护网

  为破解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大河司法所培育144名基层“法律明白人”。通过常态化专题培训为队伍“充电赋能”,特邀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现场授课,聚焦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等基层高频矛盾,传授调解技巧与法律适用要点,确保法律知识“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不久前,天桥湾村一起邻里纠纷中,“法律明白人”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用乡音乡情耐心疏导,快速化解矛盾。如今,以“法律明白人”为核心,联动村干部、网格员的法治防护网已覆盖全乡,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倍增效应,筑牢基层法治根基。

“四员”工作法 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聚焦农牧民法律需求,司法所以“一村一法律顾问”为依托,创新推出“宣传员、审查员、咨询员、调解员”“四员”工作法。法律顾问团队走村入户“以案释法”,用“乡土语言”解读法律条文;主动对接各村,为集体资产安全、经济事务规范提供全流程法律审查,今年已审查合同20余份,避免集体资产因合同漏洞流失。

  同时搭建“线上+线下”响应机制,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找对人、问清法”。截至目前,法律顾问团队已接待咨询60余人次,成为农牧民身边“随叫随到”的全天候法律帮手。

多元联动机制 复杂纠纷高效化解

  面对复杂矛盾,司法所完善多元联动机制,凝聚化解合力。在一起婚外情引发的家庭矛盾中,司法所启动跨部门联动机制,联合红湾寺镇综治中心、社区组建专班,先“背靠背”摸清矛盾焦点,再由民警警示治安风险、司法干部引导家庭责任,事后跟踪回访防反弹,确保纠纷彻底化解。

  该模式在未成年人家庭矛盾调解中同样成效显著。此前处理一起亲子沟通不畅引发的纠纷时,司法所联合红湾寺镇裕兴社区,选派资深调解员与未成年人心理专员组成联合小组入户调解,用“法治+心理”的组合方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保障。

从“硬件提标”到“服务优化”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司法所注重“硬件提标”与“服务优化”并举,与综治中心合署办公,设立信访接待室、“石榴籽”调解室等功能区,实现“一站式”服务。社区矫正宣告室营造庄重氛围彰显法律威严,心理咨询室以“法情交融”提升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情理法”结合筑牢基层治理防线。

  今年以来,肃南县大河乡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81起。大河司法所正以坚实的脚步,走出一条用脚步丈量草原民情、用法治守护牧民安宁的基层治理之路,让“枫桥经验”在广袤草原上焕发出蓬勃生机。(吕赟)

  中国张掖网肃南讯  肃南县司法局大河司法所调解室内,村民安某紧握调解员的手连声道谢。一场持续数月的草原纠纷刚刚成功化解。“多亏司法所同志一趟趟来讲道理、说法条,不然我们这个疙瘩还不知道啥时候能解开!”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大河司法所已成为常态。今年以来,该所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构建“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的纠纷化解体系,让法治力量深深扎根基层。

“小挎包”背起“大格局” 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个公文包、几本法律书、一颗为民心,是大河司法所调解员的“标准配置”。这只“调解小挎包”不仅是调解员奔走田间地头的标志,更是移动的“微型调解工作站”。针对大河乡地域广阔、人口分散,草原纠纷频发且复杂的特点,调解员靠着“挎包工作法”破解服务难题。

  处理一起僵持多年的草原纠纷时,工作人员背起挎包即刻入户,联合乡综治中心、包村领导及村干部组建攻坚小组。调解中,司法干部从挎包里取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结合典型案例释法明理;村干部用乡情拉近距离;包村领导从和谐乡邻角度劝导。经数次上门沟通最终达成协议。这只小挎包,承载的不仅是法律工具,更是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责任与群众的信任。

培育“法律明白人” 织密基层法治防护网

  为破解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大河司法所培育144名基层“法律明白人”。通过常态化专题培训为队伍“充电赋能”,特邀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现场授课,聚焦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等基层高频矛盾,传授调解技巧与法律适用要点,确保法律知识“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不久前,天桥湾村一起邻里纠纷中,“法律明白人”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用乡音乡情耐心疏导,快速化解矛盾。如今,以“法律明白人”为核心,联动村干部、网格员的法治防护网已覆盖全乡,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倍增效应,筑牢基层法治根基。

“四员”工作法 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聚焦农牧民法律需求,司法所以“一村一法律顾问”为依托,创新推出“宣传员、审查员、咨询员、调解员”“四员”工作法。法律顾问团队走村入户“以案释法”,用“乡土语言”解读法律条文;主动对接各村,为集体资产安全、经济事务规范提供全流程法律审查,今年已审查合同20余份,避免集体资产因合同漏洞流失。

  同时搭建“线上+线下”响应机制,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找对人、问清法”。截至目前,法律顾问团队已接待咨询60余人次,成为农牧民身边“随叫随到”的全天候法律帮手。

多元联动机制 复杂纠纷高效化解

  面对复杂矛盾,司法所完善多元联动机制,凝聚化解合力。在一起婚外情引发的家庭矛盾中,司法所启动跨部门联动机制,联合红湾寺镇综治中心、社区组建专班,先“背靠背”摸清矛盾焦点,再由民警警示治安风险、司法干部引导家庭责任,事后跟踪回访防反弹,确保纠纷彻底化解。

  该模式在未成年人家庭矛盾调解中同样成效显著。此前处理一起亲子沟通不畅引发的纠纷时,司法所联合红湾寺镇裕兴社区,选派资深调解员与未成年人心理专员组成联合小组入户调解,用“法治+心理”的组合方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保障。

从“硬件提标”到“服务优化”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司法所注重“硬件提标”与“服务优化”并举,与综治中心合署办公,设立信访接待室、“石榴籽”调解室等功能区,实现“一站式”服务。社区矫正宣告室营造庄重氛围彰显法律威严,心理咨询室以“法情交融”提升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情理法”结合筑牢基层治理防线。

  今年以来,肃南县大河乡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81起。大河司法所正以坚实的脚步,走出一条用脚步丈量草原民情、用法治守护牧民安宁的基层治理之路,让“枫桥经验”在广袤草原上焕发出蓬勃生机。(吕赟)

编辑:杨洋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