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张掖网肃南讯 “十四五”期间,肃南县锚定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政策为基、以融合为径、以生态为要,在健全产业体系、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品牌效应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交出了生态美、文化兴、旅游旺的亮眼答卷。
政策护航:筑牢文旅发展“四梁八柱”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导航仪”。肃南县精准施策,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文旅政策保障体系,为产业提质增效按下“加速键”。《肃南县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出台,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的“路线图”;《扶持建设乡村民宿及农(牧)家乐贴息贷款补助办法》的实施,让农牧民吃上“旅游饭”更有底气,截至2024年,累计为121户经营者发放贴息贷款3116万元,直接带动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文化保护传承领域,肃南县更是打出“组合拳”,成功创建甘肃省首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筑牢非遗保护法治根基,一系列政策为文旅产业发展夯实制度支撑。

融合赋能:绘就“文旅+”多元图景
乡村旅游成为富民兴村的重要抓手。通过落实64万元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扶持奖励星级农(牧)家乐、旅游示范村等,全县已创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康乐镇榆木庄村)、省级旅游示范村5个、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2个、市级旅游专业村9个。康乐镇榆木庄村不仅摘得“国字号”头衔,其民宿集群中1家获评国家乙级民宿、2家获评国家丙级民宿,“住民宿、品民俗”成为游客体验裕固族文化的首选。同时,红色旅游焕发时代光彩,红石窝草原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红色草原”,肃南县以此为核心,建成红石窝村红色记忆馆,打造提升马场滩战斗遗址、石窝会议会址等红色研学线路,让红色基因在文旅融合中赓续传承。景区创建持续突破,马蹄石窟群旅游区全力冲刺国家5A级景区,祁连山鹿文化生态旅游区、皇城夏日塔拉旅游区等积极创建A级景区,祁连玉文化旅游区成功跻身国家3A级景区行列,多元化的景区矩阵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文旅+乡村”“文旅+红色”“文旅+非遗”等,让肃南县打破产业边界,以融合发展激活文旅资源,催生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旅IP。

生态为基:守护文旅发展“绿色底色”
作为祁连山生态保护核心区域,肃南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推动文旅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在马蹄石窟群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中,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既完善旅游功能,又守护草原、森林原始风貌,让游客在沉浸式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直观感受生态保护成效,这种“生态+文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据统计,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377.1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32%;2024年接待游客438.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67亿元,同比增长45.94%,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项目驱动:夯实文旅发展“硬支撑”
“十四五”期间,肃南县累计实施文旅项目27项,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地,为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动能。马蹄石窟群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让千年古寺焕发新颜,游客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肃南裕固族民俗度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让裕固族文化体验更加沉浸;皇城城址(南城)展示利用工程、卯来泉城堡保护修缮工程,让历史遗迹“活”了起来,成为游客触摸历史、感知文脉的重要窗口。目前,21项已顺利完工,剩余6项正稳步推进,将持续为文旅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从政策保障到融合发展,从生态守护到项目攻坚,肃南县“十四五”期间的文旅发展之路,既是一部产业升级的奋进史,也是一曲生态与文化共生的和谐歌,站在新的起点,肃南文旅将继续以全域为笔、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李梦圆)
中国张掖网肃南讯 “十四五”期间,肃南县锚定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政策为基、以融合为径、以生态为要,在健全产业体系、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品牌效应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交出了生态美、文化兴、旅游旺的亮眼答卷。
政策护航:筑牢文旅发展“四梁八柱”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导航仪”。肃南县精准施策,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文旅政策保障体系,为产业提质增效按下“加速键”。《肃南县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出台,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的“路线图”;《扶持建设乡村民宿及农(牧)家乐贴息贷款补助办法》的实施,让农牧民吃上“旅游饭”更有底气,截至2024年,累计为121户经营者发放贴息贷款3116万元,直接带动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文化保护传承领域,肃南县更是打出“组合拳”,成功创建甘肃省首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筑牢非遗保护法治根基,一系列政策为文旅产业发展夯实制度支撑。

融合赋能:绘就“文旅+”多元图景
乡村旅游成为富民兴村的重要抓手。通过落实64万元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扶持奖励星级农(牧)家乐、旅游示范村等,全县已创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康乐镇榆木庄村)、省级旅游示范村5个、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2个、市级旅游专业村9个。康乐镇榆木庄村不仅摘得“国字号”头衔,其民宿集群中1家获评国家乙级民宿、2家获评国家丙级民宿,“住民宿、品民俗”成为游客体验裕固族文化的首选。同时,红色旅游焕发时代光彩,红石窝草原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红色草原”,肃南县以此为核心,建成红石窝村红色记忆馆,打造提升马场滩战斗遗址、石窝会议会址等红色研学线路,让红色基因在文旅融合中赓续传承。景区创建持续突破,马蹄石窟群旅游区全力冲刺国家5A级景区,祁连山鹿文化生态旅游区、皇城夏日塔拉旅游区等积极创建A级景区,祁连玉文化旅游区成功跻身国家3A级景区行列,多元化的景区矩阵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文旅+乡村”“文旅+红色”“文旅+非遗”等,让肃南县打破产业边界,以融合发展激活文旅资源,催生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旅IP。

生态为基:守护文旅发展“绿色底色”
作为祁连山生态保护核心区域,肃南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推动文旅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在马蹄石窟群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中,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既完善旅游功能,又守护草原、森林原始风貌,让游客在沉浸式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直观感受生态保护成效,这种“生态+文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据统计,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377.1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32%;2024年接待游客438.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67亿元,同比增长45.94%,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项目驱动:夯实文旅发展“硬支撑”
“十四五”期间,肃南县累计实施文旅项目27项,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地,为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动能。马蹄石窟群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让千年古寺焕发新颜,游客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肃南裕固族民俗度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让裕固族文化体验更加沉浸;皇城城址(南城)展示利用工程、卯来泉城堡保护修缮工程,让历史遗迹“活”了起来,成为游客触摸历史、感知文脉的重要窗口。目前,21项已顺利完工,剩余6项正稳步推进,将持续为文旅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从政策保障到融合发展,从生态守护到项目攻坚,肃南县“十四五”期间的文旅发展之路,既是一部产业升级的奋进史,也是一曲生态与文化共生的和谐歌,站在新的起点,肃南文旅将继续以全域为笔、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李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