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张掖市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核心抓手,全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构建起“源头管控、精准治理、严管重治、协同联动”的全域治污体系,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10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4,排名全省第4;PM2.5年均浓度22微克每立方米,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9%,PM10年均浓度51微克每立方米,较“十三五”时期下降8.9%,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九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张掖蓝”成为城市最鲜明的生态底色。
源头管控发力 拧紧污染排放“总阀门”
治污先治源,张掖市从工业、能源、散煤等核心环节入手,扎实推进源头治理,让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双向奔赴”。
在清洁取暖改造上,针对冬季散煤取暖污染问题,精准开展大气污染“冬病夏治”,通过城市热源供暖替代、天然气供暖替代等6种方式,治理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点区域散煤污染,目前已完成改造1210户,治理率达79.5%。对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719户,由社区街道统一配送清洁煤,政府给予每吨300-600元补助,既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又有效减少污染排放,氮氧化物浓度同比下降6.7%。
工业减排领域,紧盯火电、水泥、集中供热等重点排污行业,为6家重点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改造方案,推动14台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63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30台;同时加快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并网总量达669.9万千瓦,在建规模330万千瓦,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环评准入环节,严守生态底线,严格落实总量替代制度,2025年全市13个需区域削减或总量替代的项目均落实相关要求,实现污染物“零增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805吨、185吨,源头治理成效显著。
精准治理攻坚 破解重点领域“老大难”
锚定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张掖市以“绣花功夫”靶向破解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臭氧污染等治理难题,守住大气环境质量底线。
扬尘管控方面,全面落实建筑施工“6个100%”要求,创新建立扬尘污染防治包抓联机制,18名网格员包抓75个建筑工地、26名网格员包抓95块裸露土地,国控、省控监测站点周边项目均明确专人常态化监管;推进道路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全市主次干道清扫保洁率达90%以上,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
移动源治理方面,构建“车-油-路”协同管控体系,全市17家环检机构累计检测机动车13.16万辆,生态环境部门路查路检柴油货车159辆,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740辆,合格率分别达93.09%、88.9%、99.1%;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城市新增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化率达85%以上,建成充电桩1200余个,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车1319辆、汽油车2891辆、非道路移动机械385辆,从“车轮上”守护蓝天。
秸秆禁烧管控方面,建成覆盖18个乡镇197个行政村703平方公里的大气污染智慧监控平台,依托“人防+技防”实现全天候监管;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大秸秆回收利用宣传引导,让“不敢烧、不能烧、不想烧”成为群众共识。
臭氧防控方面,聚焦化工、涂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建立VOCs无组织排放管控清单,完成151家涉VOCs企业问题排查整治,重点行业低VOCs原辅材料使用率达70%;实施夏季错峰生产机制,引导39家重点企业调整生产负荷,精准破解臭氧污染难题。
严格执法监管 筑牢环境安全“防护墙”
张掖市坚持依法治污,强化科技支撑和非现场监管,以“最严格执法”推动企业从“被动治污”转向“主动减排”。
搭建“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整合51家涉气企业在线监测数据、9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11个空气质量微测站及走航监测车等多元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精准感知与动态掌控。同时,推进非现场监管创新,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对工业排放、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监管,发现异常数据和违法行为第一时间推送执法线索,实现“点对点”精准查处。采取“昼间全方位督查+夜间突击检查”模式,对重点涉气企业、施工工地等开展精准检查,督促整改涉气污染问题61个;强化公检法等部门联合执法,2025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2起,处罚金额112.2万元,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协同联动聚力 织密全域共治“一张网”
凝聚多方合力,才能实现全域共治。张掖市强化机制引领,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强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将蓝天保卫战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工作,印发《张掖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多份指导性文件,把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等指标列入县区政府实绩考核,逐月明确管控目标,定期调度通报。
健全协同机制,修订完善市级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动,推行“联合执法+专项整治”模式,提升执法效能;印发突发性问题处置机制,推动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和属地责任落实。
强化网格赋能,构建市、县区、乡镇、村社四级1+6监管网格,完善信息采集、问题上报、分级处置、闭环反馈全流程链路,各级网格员全天候巡查管控污染源,实现监管无死角、责任无真空、处置无拖延。
如今,“抬头见蓝”已成为张掖市民的日常,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既擦亮了生态名片,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下一步,张掖市将持续锚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优化治理体系,健全长效机制,努力让“张掖蓝”成为美丽张掖的靓丽名片。(李峰)
今年以来,张掖市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核心抓手,全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构建起“源头管控、精准治理、严管重治、协同联动”的全域治污体系,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10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4,排名全省第4;PM2.5年均浓度22微克每立方米,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9%,PM10年均浓度51微克每立方米,较“十三五”时期下降8.9%,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九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张掖蓝”成为城市最鲜明的生态底色。
源头管控发力 拧紧污染排放“总阀门”
治污先治源,张掖市从工业、能源、散煤等核心环节入手,扎实推进源头治理,让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双向奔赴”。
在清洁取暖改造上,针对冬季散煤取暖污染问题,精准开展大气污染“冬病夏治”,通过城市热源供暖替代、天然气供暖替代等6种方式,治理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点区域散煤污染,目前已完成改造1210户,治理率达79.5%。对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719户,由社区街道统一配送清洁煤,政府给予每吨300-600元补助,既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又有效减少污染排放,氮氧化物浓度同比下降6.7%。
工业减排领域,紧盯火电、水泥、集中供热等重点排污行业,为6家重点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改造方案,推动14台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63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30台;同时加快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并网总量达669.9万千瓦,在建规模330万千瓦,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环评准入环节,严守生态底线,严格落实总量替代制度,2025年全市13个需区域削减或总量替代的项目均落实相关要求,实现污染物“零增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805吨、185吨,源头治理成效显著。
精准治理攻坚 破解重点领域“老大难”
锚定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张掖市以“绣花功夫”靶向破解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臭氧污染等治理难题,守住大气环境质量底线。
扬尘管控方面,全面落实建筑施工“6个100%”要求,创新建立扬尘污染防治包抓联机制,18名网格员包抓75个建筑工地、26名网格员包抓95块裸露土地,国控、省控监测站点周边项目均明确专人常态化监管;推进道路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全市主次干道清扫保洁率达90%以上,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
移动源治理方面,构建“车-油-路”协同管控体系,全市17家环检机构累计检测机动车13.16万辆,生态环境部门路查路检柴油货车159辆,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740辆,合格率分别达93.09%、88.9%、99.1%;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城市新增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化率达85%以上,建成充电桩1200余个,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车1319辆、汽油车2891辆、非道路移动机械385辆,从“车轮上”守护蓝天。
秸秆禁烧管控方面,建成覆盖18个乡镇197个行政村703平方公里的大气污染智慧监控平台,依托“人防+技防”实现全天候监管;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大秸秆回收利用宣传引导,让“不敢烧、不能烧、不想烧”成为群众共识。
臭氧防控方面,聚焦化工、涂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建立VOCs无组织排放管控清单,完成151家涉VOCs企业问题排查整治,重点行业低VOCs原辅材料使用率达70%;实施夏季错峰生产机制,引导39家重点企业调整生产负荷,精准破解臭氧污染难题。
严格执法监管 筑牢环境安全“防护墙”
张掖市坚持依法治污,强化科技支撑和非现场监管,以“最严格执法”推动企业从“被动治污”转向“主动减排”。
搭建“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整合51家涉气企业在线监测数据、9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11个空气质量微测站及走航监测车等多元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精准感知与动态掌控。同时,推进非现场监管创新,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对工业排放、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监管,发现异常数据和违法行为第一时间推送执法线索,实现“点对点”精准查处。采取“昼间全方位督查+夜间突击检查”模式,对重点涉气企业、施工工地等开展精准检查,督促整改涉气污染问题61个;强化公检法等部门联合执法,2025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2起,处罚金额112.2万元,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协同联动聚力 织密全域共治“一张网”
凝聚多方合力,才能实现全域共治。张掖市强化机制引领,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强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将蓝天保卫战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工作,印发《张掖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多份指导性文件,把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等指标列入县区政府实绩考核,逐月明确管控目标,定期调度通报。
健全协同机制,修订完善市级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动,推行“联合执法+专项整治”模式,提升执法效能;印发突发性问题处置机制,推动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和属地责任落实。
强化网格赋能,构建市、县区、乡镇、村社四级1+6监管网格,完善信息采集、问题上报、分级处置、闭环反馈全流程链路,各级网格员全天候巡查管控污染源,实现监管无死角、责任无真空、处置无拖延。
如今,“抬头见蓝”已成为张掖市民的日常,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既擦亮了生态名片,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下一步,张掖市将持续锚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优化治理体系,健全长效机制,努力让“张掖蓝”成为美丽张掖的靓丽名片。(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