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市外媒体看张掖
张掖甘州肉牛全链升级畅销26省市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26日 10:15

分享到:

  从农耕时代的“役用帮手”到如今的“产业主角”,张掖市甘州区牛产业已告别简单“养牛卖牛”模式,形成一头连着农牧民“钱袋子”、一头托起消费者“菜篮子”的“黄金产业链”,成为贯通三产、激活全域经济的核心引擎。

  甘州区以“品质、价值、协同”为抓手,推动牛产业实现质的飞跃。联合科研机构培育出适配河西走廊气候的“张掖肉牛”专属品种,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破解外来品种“水土不服”难题;精深加工企业开发雪花牛排、牛肉酱等多元产品,让“一块牛肉”附加值持续倍增;构建“饲草—养殖—加工—销售”完整闭环,从规模化饲草种植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各环节高效联动。

  科技成为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支撑。规模化养殖合作社中,物联网传感器24小时监测牛舍温湿度与肉牛心率,精准投喂系统按需调配“营养餐”,疫病防控预警平台实现“小病早发现、大病早预防”。通过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术,甘州实现精准育种,加快优良品种扩繁;针对性研发全价饲料,既提高饲料转化率,又降低养殖成本,保障畜禽健康。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产业发展根基更稳。龙头企业甘肃前进牧业提供“种苗+技术+销售”全托管服务,打消农户“养不好、卖不掉”的顾虑;各乡镇推行“五良”养殖法,通过冻配改良、饲草青贮等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完成“散养向规模、规模向标准、标准向高质”的三级跃升。

  针对过去“流通堵、标准乱”的痛点,甘州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直供盒马鲜生、京东等平台,肥牛主题餐饮店口碑爆棚。同时建立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每头牛佩戴电子耳标记录生长防疫信息,上市产品经高频抽检后贴专属二维码流通,彻底破解“好货难卖好价”困境。

  数据见证产业分量:“十四五”期间,甘州区建成16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育10个万头养殖镇、75个千头示范村,带动3万多户农民参与,户均年增收超万元。培育2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年屠宰加工能力达20万头,认证11个有机产品。预计2025年底,全区牛饲养量将达50.7万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

  未来,甘州区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协同,释放全链条增值效应,让牛产业成为赋能乡村振兴、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来源:中新网甘肃

  从农耕时代的“役用帮手”到如今的“产业主角”,张掖市甘州区牛产业已告别简单“养牛卖牛”模式,形成一头连着农牧民“钱袋子”、一头托起消费者“菜篮子”的“黄金产业链”,成为贯通三产、激活全域经济的核心引擎。

  甘州区以“品质、价值、协同”为抓手,推动牛产业实现质的飞跃。联合科研机构培育出适配河西走廊气候的“张掖肉牛”专属品种,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破解外来品种“水土不服”难题;精深加工企业开发雪花牛排、牛肉酱等多元产品,让“一块牛肉”附加值持续倍增;构建“饲草—养殖—加工—销售”完整闭环,从规模化饲草种植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各环节高效联动。

  科技成为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支撑。规模化养殖合作社中,物联网传感器24小时监测牛舍温湿度与肉牛心率,精准投喂系统按需调配“营养餐”,疫病防控预警平台实现“小病早发现、大病早预防”。通过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术,甘州实现精准育种,加快优良品种扩繁;针对性研发全价饲料,既提高饲料转化率,又降低养殖成本,保障畜禽健康。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产业发展根基更稳。龙头企业甘肃前进牧业提供“种苗+技术+销售”全托管服务,打消农户“养不好、卖不掉”的顾虑;各乡镇推行“五良”养殖法,通过冻配改良、饲草青贮等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完成“散养向规模、规模向标准、标准向高质”的三级跃升。

  针对过去“流通堵、标准乱”的痛点,甘州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直供盒马鲜生、京东等平台,肥牛主题餐饮店口碑爆棚。同时建立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每头牛佩戴电子耳标记录生长防疫信息,上市产品经高频抽检后贴专属二维码流通,彻底破解“好货难卖好价”困境。

  数据见证产业分量:“十四五”期间,甘州区建成16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育10个万头养殖镇、75个千头示范村,带动3万多户农民参与,户均年增收超万元。培育2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年屠宰加工能力达20万头,认证11个有机产品。预计2025年底,全区牛饲养量将达50.7万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

  未来,甘州区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协同,释放全链条增值效应,让牛产业成为赋能乡村振兴、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来源:中新网甘肃

编辑:杨洋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