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主办的“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结束,张掖市上报的《肃南县:异地借牧,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通幽曲径》案例成功入选。该案例集中展示了张掖市在祁连山草原生态保护与异地借牧创新实践,为全国草原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作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境内)生态保护的重要责任主体,肃南县坚守生态安全底线,统筹推进草原生态综合治理,针对草原承载压力突出问题,积极引导牧民探索生态保护新路径,持续推广异地借牧模式,每年组织约20万头(只)牛羊于10月前往周边农区庄稼地里借牧,给祁连山草原“放年假”近5个月,让600万亩天然草场实现休养生息,成功达成“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良性循环。经监测,植被盖度从2014年的68%跃升至2024年的78.2%,牧草平均高度由2厘米增长至19厘米,优质可食牧草比例从45%提升至65%,草原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主办的“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结束,张掖市上报的《肃南县:异地借牧,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通幽曲径》案例成功入选。该案例集中展示了张掖市在祁连山草原生态保护与异地借牧创新实践,为全国草原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作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境内)生态保护的重要责任主体,肃南县坚守生态安全底线,统筹推进草原生态综合治理,针对草原承载压力突出问题,积极引导牧民探索生态保护新路径,持续推广异地借牧模式,每年组织约20万头(只)牛羊于10月前往周边农区庄稼地里借牧,给祁连山草原“放年假”近5个月,让600万亩天然草场实现休养生息,成功达成“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良性循环。经监测,植被盖度从2014年的68%跃升至2024年的78.2%,牧草平均高度由2厘米增长至19厘米,优质可食牧草比例从45%提升至65%,草原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