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十四五”时期张掖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24日 09:47

分享到:

铸魂润心强根基文化赋能兴古城

——“十四五”时期张掖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五年砥砺耕耘,丝路文脉绵延生晖。

  五年凝心聚力,时代强音激荡人心。

  紧扣时代脉搏,“十四五”的时间坐标里,镌刻下一串串闪亮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足迹:从深化理论武装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从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十四五”时期,张掖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持续擦亮文化传承发展“张掖品牌”,打造文明传播展示“张掖窗口”,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张掖实践”,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张掖实践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利文化条件。

理论教育篇:旗帜领航理论筑基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政治学习制度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季度报告、督查通报、列席旁听等制度,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组织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97次、交流研讨39次,策划举办“金张掖大讲堂”15期,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情况报告、考核评价、领导述学等制度,严格落实“八有三落实”要求,全方位推动党委中心组学习规范化运行,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心组经验做法《强化政治引领注重建章立制以高质量学习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中宣部主管杂志《党委中心组学习》上刊发。坚持同题共答,倾力打造列席旁听“四学”模式,着眼立规“促学”、现场“评学”、开门“助学”、互动“联学”,持续释放“1+1>2”的集成优势,全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蔚然成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组织全市301个党委(党组)、41个党工委、4058个基层党组织、9.4万名党员参加,并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宣讲和常态化理论宣讲,不断优化“菜单式”和“小分队”宣讲方式,充分发挥“青年宣讲团”“老兵宣讲团”“彩虹姐姐宣讲团”“巾帼宣讲团”“干部职工大讲堂”等分众化宣讲队伍优势,持续开展微宣讲短视频大赛、理论宣讲大赛、基层理论宣讲员培训班等活动,打造“理响张掖”宣讲品牌,运用“宣讲+理论”“宣讲+故事”“宣讲+曲艺”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扎实开展省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和社会科学课题研究工作,《点麦成金——麦秆画》《晒书承古韵文化传千年》《非遗临泽——葫芦烙画》等作品分获第三届“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甘肃省一、二、三等奖,受到省社科联通报表扬,获奖数量和奖项层次居全省各市州第一。

内外宣传篇:声动寰宇聚力丝路

  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等专题专栏,推广运用“小分队”报道模式,大力宣传全市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思路举措,全面展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生动实践,营造干事创业浓厚舆论氛围。积极邀请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甘肃新媒体集团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来我市开展“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祁连山下是我家”“强信心看发展”等主题采访活动160余场次。十四五期间,张掖市发稿量稳居全省前三,刊发重点新闻稿件82000多篇(条),张掖多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深化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挂牌成立丝绸之路(张掖)国际传播中心,建强用好张掖英文网站、脸谱及推特等海外传播平台,助力提升张掖知名度和影响力。常态化抓实社会宣传工作,围绕全国文明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等,更新制作宣传牌板、固定标语3200多块、景观小品95组、道旗8600多面、沿街灯箱广告1036块,建成主题公园46个,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加速构建融合媒体,推进管理体制和薪酬绩效改革,全面完成全国市级融媒体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实施具有融媒特色的党建业务深嵌共促“三零六度”工作法,推动新闻宣传工作提质增效。大力实施“10万+”工程,主流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张掖市获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

精神文明篇:薪火传承风尚共铸

  深化“德润张掖”品牌提升行动,制定出台《张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改完善《张掖市市民公约和市民行为规范》,持续开展“做文明有礼张掖人”主题活动。评议“张掖好人”43名,12人入选“甘肃好人”,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建成“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8个,其中张小燕品牌工作室获评全省五个优质工作室之一。命名表彰张掖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0人,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好人群体不断壮大、道德底蕴不断深厚。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市共建成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0个实践所、891个实践站。建立市级文明实践品牌库,审核纳入品牌项目、活动和创新机制32项,其中高台县“流动红课堂”等3项文明实践品牌入选省级品牌库。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等五大任务,结合传统文化振兴工程,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服务活动,涌现出“背包科普行”“邻里互助团”“惠民小马扎”等品牌项目,临泽县“晒被子·比孝心”志愿服务队荣获“陇人骄子”提名奖。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张掖市入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肃南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城市。创建全国文明村镇6个、文明单位7个、文明家庭2户、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单位、村镇、学校等55个,培育命名市级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369个,文明创建更具活力、更可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启动“移风易俗宣传月”等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联动宣讲、集体颁证、特色婚礼等集中宣传,依托各类媒体平台刊发移风易俗公益广告、宣传海报、专题工作信息,我市移风易俗工作信息多次在《精神文明报》、中国文明网等平台刊发,其中《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着力培育文明新风》在中宣部《党建》杂志刊发。强化思政教育,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甘肃省分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全省“清明祭英烈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示范活动在我市举办,我市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幼小初思政教育有效衔接做法入选中国政研会思想政治研究成果优秀案例,“一晒一比:趟出农村思政工作新路”典型案例入选中国政研会“2023年度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80例”。《张掖以思政教育促进月点燃思政教育新引擎》做法被中国政研会宣传报道,首课负责制、“千校万师”思政课赛课送教和规范社会宣传工作机制等经验做法被省委宣传部、省纪委机关在全省通报表扬。

文化事业篇:文潮奔涌光耀新程

  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3个文化馆、3个图书馆晋级国家一级馆,6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三级站以上标准,数字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和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全面建成,市数字文化馆公共文化云数据投放量、用户访问量、直播点击率均居全省前列。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四季村晚”“全民阅读·书香张掖”等文化惠民活动1.6万余场次,持续推进书香张掖建设,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成功举办甘肃省首届“书香陇原市州行”启动仪式,组织开展“乡村阅读季”“农民读书节”“护苗绿书签”“我的书屋我的梦”等系列阅读活动。甘州区图书馆、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农家书屋荣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甘州区三闸镇农家书屋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肃南县明花乡牧民安维智荣获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甘州区三闸镇农家书屋管理员荣获“乡村阅读榜样”荣誉称号。大力扶持精品文艺创作,“十四五”期间评选金张掖文艺精品作品118件,补助重点文化项目47个,累计发放扶持补助资金198万元。《浴血誓言》《天盖勒》等5部本土电影成功上映,电视剧《猎狼刀》在多家卫视播出,大型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话剧《血色高台》赴外巡演,纪录片《西茂的婚礼》等12部作品获“敦煌文艺奖”,文艺精品创作精彩纷呈。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持续健全文物保护工作体系,出台“三意见一办法一决定”,马蹄寺石窟群、文殊寺石窟、张掖大佛寺、骆驼城遗址、黑水国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07座,第四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19处,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争取项目资金3亿多元,实施文物保护工程60余项,完成文物数字化采集项目4个,扶持444个“非遗”项目、744名传承人进入保护传承名录,建成省级“非遗”工坊等实体20家,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基础不断夯实。新建城市影院3家,培育科技创新型文化企业5家、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个,年均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户,规上文化企业达到15家,文旅企业数量突破1700个,张掖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成功挂牌。建成中国电影资料馆张掖修复基地,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项目“陇影通”甘肃影视云服务平台发布上线,市博物馆32件数字文物入驻芒果TV“山海APP”平台向全球展示。大力实施“文化+”行动,文旅演艺剧目《回道张掖》持续打磨提升、光影秀《阿兰拉格达》实现常态化运营,大型实景交响乐《祁连山》音乐会成功举办,《凿空》《隋炀帝西巡》等沉浸式历史剧目与观众见面,“丝路明珠·彩虹张掖”文旅融合发展品牌全面打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资料图

铸魂润心强根基文化赋能兴古城

——“十四五”时期张掖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五年砥砺耕耘,丝路文脉绵延生晖。

  五年凝心聚力,时代强音激荡人心。

  紧扣时代脉搏,“十四五”的时间坐标里,镌刻下一串串闪亮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足迹:从深化理论武装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从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十四五”时期,张掖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持续擦亮文化传承发展“张掖品牌”,打造文明传播展示“张掖窗口”,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张掖实践”,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张掖实践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利文化条件。

理论教育篇:旗帜领航理论筑基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政治学习制度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季度报告、督查通报、列席旁听等制度,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组织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97次、交流研讨39次,策划举办“金张掖大讲堂”15期,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情况报告、考核评价、领导述学等制度,严格落实“八有三落实”要求,全方位推动党委中心组学习规范化运行,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心组经验做法《强化政治引领注重建章立制以高质量学习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中宣部主管杂志《党委中心组学习》上刊发。坚持同题共答,倾力打造列席旁听“四学”模式,着眼立规“促学”、现场“评学”、开门“助学”、互动“联学”,持续释放“1+1>2”的集成优势,全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蔚然成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组织全市301个党委(党组)、41个党工委、4058个基层党组织、9.4万名党员参加,并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宣讲和常态化理论宣讲,不断优化“菜单式”和“小分队”宣讲方式,充分发挥“青年宣讲团”“老兵宣讲团”“彩虹姐姐宣讲团”“巾帼宣讲团”“干部职工大讲堂”等分众化宣讲队伍优势,持续开展微宣讲短视频大赛、理论宣讲大赛、基层理论宣讲员培训班等活动,打造“理响张掖”宣讲品牌,运用“宣讲+理论”“宣讲+故事”“宣讲+曲艺”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扎实开展省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和社会科学课题研究工作,《点麦成金——麦秆画》《晒书承古韵文化传千年》《非遗临泽——葫芦烙画》等作品分获第三届“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甘肃省一、二、三等奖,受到省社科联通报表扬,获奖数量和奖项层次居全省各市州第一。

内外宣传篇:声动寰宇聚力丝路

  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等专题专栏,推广运用“小分队”报道模式,大力宣传全市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思路举措,全面展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生动实践,营造干事创业浓厚舆论氛围。积极邀请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甘肃新媒体集团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来我市开展“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祁连山下是我家”“强信心看发展”等主题采访活动160余场次。十四五期间,张掖市发稿量稳居全省前三,刊发重点新闻稿件82000多篇(条),张掖多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深化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挂牌成立丝绸之路(张掖)国际传播中心,建强用好张掖英文网站、脸谱及推特等海外传播平台,助力提升张掖知名度和影响力。常态化抓实社会宣传工作,围绕全国文明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等,更新制作宣传牌板、固定标语3200多块、景观小品95组、道旗8600多面、沿街灯箱广告1036块,建成主题公园46个,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加速构建融合媒体,推进管理体制和薪酬绩效改革,全面完成全国市级融媒体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实施具有融媒特色的党建业务深嵌共促“三零六度”工作法,推动新闻宣传工作提质增效。大力实施“10万+”工程,主流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张掖市获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

精神文明篇:薪火传承风尚共铸

  深化“德润张掖”品牌提升行动,制定出台《张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改完善《张掖市市民公约和市民行为规范》,持续开展“做文明有礼张掖人”主题活动。评议“张掖好人”43名,12人入选“甘肃好人”,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建成“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8个,其中张小燕品牌工作室获评全省五个优质工作室之一。命名表彰张掖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0人,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好人群体不断壮大、道德底蕴不断深厚。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市共建成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0个实践所、891个实践站。建立市级文明实践品牌库,审核纳入品牌项目、活动和创新机制32项,其中高台县“流动红课堂”等3项文明实践品牌入选省级品牌库。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等五大任务,结合传统文化振兴工程,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服务活动,涌现出“背包科普行”“邻里互助团”“惠民小马扎”等品牌项目,临泽县“晒被子·比孝心”志愿服务队荣获“陇人骄子”提名奖。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张掖市入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肃南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城市。创建全国文明村镇6个、文明单位7个、文明家庭2户、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单位、村镇、学校等55个,培育命名市级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369个,文明创建更具活力、更可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启动“移风易俗宣传月”等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联动宣讲、集体颁证、特色婚礼等集中宣传,依托各类媒体平台刊发移风易俗公益广告、宣传海报、专题工作信息,我市移风易俗工作信息多次在《精神文明报》、中国文明网等平台刊发,其中《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着力培育文明新风》在中宣部《党建》杂志刊发。强化思政教育,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甘肃省分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全省“清明祭英烈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示范活动在我市举办,我市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幼小初思政教育有效衔接做法入选中国政研会思想政治研究成果优秀案例,“一晒一比:趟出农村思政工作新路”典型案例入选中国政研会“2023年度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80例”。《张掖以思政教育促进月点燃思政教育新引擎》做法被中国政研会宣传报道,首课负责制、“千校万师”思政课赛课送教和规范社会宣传工作机制等经验做法被省委宣传部、省纪委机关在全省通报表扬。

文化事业篇:文潮奔涌光耀新程

  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3个文化馆、3个图书馆晋级国家一级馆,6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三级站以上标准,数字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和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全面建成,市数字文化馆公共文化云数据投放量、用户访问量、直播点击率均居全省前列。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四季村晚”“全民阅读·书香张掖”等文化惠民活动1.6万余场次,持续推进书香张掖建设,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成功举办甘肃省首届“书香陇原市州行”启动仪式,组织开展“乡村阅读季”“农民读书节”“护苗绿书签”“我的书屋我的梦”等系列阅读活动。甘州区图书馆、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农家书屋荣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甘州区三闸镇农家书屋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肃南县明花乡牧民安维智荣获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甘州区三闸镇农家书屋管理员荣获“乡村阅读榜样”荣誉称号。大力扶持精品文艺创作,“十四五”期间评选金张掖文艺精品作品118件,补助重点文化项目47个,累计发放扶持补助资金198万元。《浴血誓言》《天盖勒》等5部本土电影成功上映,电视剧《猎狼刀》在多家卫视播出,大型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话剧《血色高台》赴外巡演,纪录片《西茂的婚礼》等12部作品获“敦煌文艺奖”,文艺精品创作精彩纷呈。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持续健全文物保护工作体系,出台“三意见一办法一决定”,马蹄寺石窟群、文殊寺石窟、张掖大佛寺、骆驼城遗址、黑水国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07座,第四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19处,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争取项目资金3亿多元,实施文物保护工程60余项,完成文物数字化采集项目4个,扶持444个“非遗”项目、744名传承人进入保护传承名录,建成省级“非遗”工坊等实体20家,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基础不断夯实。新建城市影院3家,培育科技创新型文化企业5家、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个,年均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户,规上文化企业达到15家,文旅企业数量突破1700个,张掖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成功挂牌。建成中国电影资料馆张掖修复基地,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项目“陇影通”甘肃影视云服务平台发布上线,市博物馆32件数字文物入驻芒果TV“山海APP”平台向全球展示。大力实施“文化+”行动,文旅演艺剧目《回道张掖》持续打磨提升、光影秀《阿兰拉格达》实现常态化运营,大型实景交响乐《祁连山》音乐会成功举办,《凿空》《隋炀帝西巡》等沉浸式历史剧目与观众见面,“丝路明珠·彩虹张掖”文旅融合发展品牌全面打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资料图

编辑: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