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部门
张掖:“燕护未来” 共筑成长港湾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04日 17:49

分享到: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燕护未来”共筑成长港湾

  10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诈骗普法课,正在张掖市山丹培黎学院检校联动法治工作站内精彩开展。

  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游戏“高级账号”,转账后即被卖家拉黑;为蝇头小利,向犯罪分子提供电话卡、银行卡,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结果引火上身;被“刷单返利”等所谓零成本来钱快的话术引诱,缴纳“培训费”后对方音讯全无……

  山丹县人民检察院派驻位奇镇检察室主任王向娟结合一桩桩真实案例,以惨痛的教训、深入的剖析,为在场学生敲响警钟,让大家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行为与后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既承担着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神圣职责,也肩负着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光荣使命。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张掖市检察机关始终步履不停。近年来,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张掖市检察机关创新推出“燕护未来”未检品牌2.0提升行动,以“法治教育全覆盖、犯罪预防精准化、家校社协同共治”为关键抓手,系统构建起全方位、全体系、全流程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新格局,推动未检工作向“案件办理高质效、法治教育有特色、分级干预有方法、社会支持有力度”的更高目标稳步迈进。2024年,全市未成年人犯罪审查起诉案件数量实现显著下降,同比下降31.34%,治理成效初步显现。张掖检察机关正以更有温度的司法守护,切实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七个品牌”合力撑起成长蓝天

  以爱为基、以法为翼,张掖未检立足办案需要,不断延伸工作载体,掀起了多点发力、全域覆盖的守护行动,形成一批运行规范、初具规模、成效较好的工作阵地:精心打造“小燕子”“甘心未你”“泽霖”“守未者”“红缨帽”等7个特色品牌工作室,集办案、帮教、救助于一体;深化检校共建,设立“检校问诊室”“法治工作站”精准护航校园;创新建成融入“一带一路”元素的“丹苗”省级法治教育实践中心,用互动体验让学法趣味十足;更以“检察+社区”新模式织密保护网,司法刚性与妇联关爱双向奔赴,让每一处阵地都成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安全港”。

  “我院为让每一位少年找到归途,结合办案实践探索成立未检品牌‘甘心未你’,通过司法刚性惩治犯罪、社会柔性挽救少年、数字赋能精准保护,持续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线。截至目前已开展帮教70人,24人重返校园,11人考上大学,28人重新步入社会,7名未成年人进入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甘州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孔繁婷介绍道。

  配备心理健康自助系统的心理测评室、利用呐喊宣泄仪、搏击设备等帮助舒缓压力的心理宣泄室、由5名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专门为涉罪未成年人家庭开展教育指导的家庭教育指导室等设施设备,在甘州区人民检察院占地240余平米的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区一一呈现。可以一站式开展调查询问、心理疏导、法治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的办案区域,极大提高了未检工作质量效率的同时,也贴心照顾了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特点。

  这些功能多元的阵地正持续释放保护效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办理案件43件、救助70人,校园法治宣教覆盖2000余人次,法治实践中心惠及师生3000余人;社区保护站已完成33个困境儿童“微心愿”,送出帮扶物资40余件,为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争取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9.4万元。张掖未检用阵地筑牢防线,用行动诠释担当,让未成年人保护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用实打实的行动为未成年人撑起了一片成长蓝天。

“六大保护”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

  在张掖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指导中心,一幅司法保护与社会关怀交织的温暖图景正徐徐铺展。“张掖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一体履职的职能优势,综合运用督促监护、支持起诉、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方式,推动形成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在依法惩治犯罪和教育感化、挽救当中平衡好‘法度’与‘温度’,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孩子们织密成长防护网。”张掖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李婧表示。

  筑牢这道防护网,制度先行是关键。张掖检察机关联合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多部门,共同印发《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构建起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在政府保护层面,通过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与检察建议精准发力,今年已推动解决28项涉及强制报告执行、违规接待未成年人等突出问题,为困境儿童打通了获得救助的“绿色通道”。

  保护的力量,正悄然渗入家庭与校园的细微处。面对监护缺失与教育方式不当的现实难题,检察机关携手六部门建立起家庭教育指导长效机制,并共建市级指导中心,从源头浇灌健康的家庭土壤。校园中,法治教育已成常态,而更具突破性的是全省首家专门学校——洪信学校的建立,为罪错未成年人探索出一条科学分级、精准矫治的新路径。检察官不仅参与制定校园管理规范,更组成关爱团队,每月送法进校。在民乐、山丹等地创新的“检校问诊室”与“法治工作站”,则将司法保护延伸至校园一线,让守护更具温度、更触手可及。

  社会支持的暖流也在持续汇入。张掖检察机关与河西学院共建研学实践基地,并与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签约,引入高校社工与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与心理关护。司法保护不再孤立运行,而是与社会支持系统深度融合,形成保护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一环,共同托举起每一个孩子的明天。

“三大体系”助力迷途少年返航

  从普法宣教的“源头活水”到社会协同的“多维防线”,再到系统治理的“精准矫治”,张掖市检察机关正以“燕护未来”为名,如春燕衔泥般细致筑巢,通过构建“燕护未来”普法宣传工作体系、“六大保护”一体协同工作体系、未成年人犯罪系统治理工作体系,以司法之力托举雏燕展翅,让法治成为了青春翱翔的最坚实铠甲,静待他们飞向更辽阔的蓝天。

  在源头预防上,张掖未检以“燕护未来”品牌为核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普法宣传体系。六县区检察院培育出“甘心未你”“泽霖”等子品牌,形成“一县一特色”的法治教育矩阵,通过专栏推文、媒体报道持续扩大影响力。更引人注目的是“飞燕入校”行动——73名检察官组成的“飞燕法治团”深入校园,以“AI诈骗防范”“拒绝文身”等鲜活课程,为3万余名学生带去沉浸式法治体验。同时,法治教育基地通过互动科技与案例教学,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山丹县基地更获评省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

  综合治理方面,张掖未检以“六大保护”为支点,撬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全社会协同发力。通过“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唤醒“甩手家长”的责任意识;联合多部门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对违规场所重拳出击,立案公益诉讼34件。此外,检察机关聚焦网络空间治理,办理全省首例未成年人打赏退款案件,追回6万元并获最高检通报表扬,逐步清朗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在犯罪系统治理环节,张掖着力推动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并拓展多元救助帮扶路径。市委、市政府将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纳入“每月一题”推动解决,市人大出台专项《决定》,形成党委领导、多方协作的治理新格局。同时,建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检校问诊室等平台,开展研判咨询70余场,甘州区院“分级干预大数据模型”获全国检察机关推广。此外,建成4个“一站式”办案区,实现性侵案件询问、救助同步进行;开展司法救助专项行动,救助未成年人及家属22.8万元,帮助转学、返校、就业等160余人次,助力孩子走出困境、重启人生。(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学超 王钰)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燕护未来”共筑成长港湾

  10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诈骗普法课,正在张掖市山丹培黎学院检校联动法治工作站内精彩开展。

  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游戏“高级账号”,转账后即被卖家拉黑;为蝇头小利,向犯罪分子提供电话卡、银行卡,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结果引火上身;被“刷单返利”等所谓零成本来钱快的话术引诱,缴纳“培训费”后对方音讯全无……

  山丹县人民检察院派驻位奇镇检察室主任王向娟结合一桩桩真实案例,以惨痛的教训、深入的剖析,为在场学生敲响警钟,让大家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行为与后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既承担着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神圣职责,也肩负着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光荣使命。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张掖市检察机关始终步履不停。近年来,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张掖市检察机关创新推出“燕护未来”未检品牌2.0提升行动,以“法治教育全覆盖、犯罪预防精准化、家校社协同共治”为关键抓手,系统构建起全方位、全体系、全流程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新格局,推动未检工作向“案件办理高质效、法治教育有特色、分级干预有方法、社会支持有力度”的更高目标稳步迈进。2024年,全市未成年人犯罪审查起诉案件数量实现显著下降,同比下降31.34%,治理成效初步显现。张掖检察机关正以更有温度的司法守护,切实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七个品牌”合力撑起成长蓝天

  以爱为基、以法为翼,张掖未检立足办案需要,不断延伸工作载体,掀起了多点发力、全域覆盖的守护行动,形成一批运行规范、初具规模、成效较好的工作阵地:精心打造“小燕子”“甘心未你”“泽霖”“守未者”“红缨帽”等7个特色品牌工作室,集办案、帮教、救助于一体;深化检校共建,设立“检校问诊室”“法治工作站”精准护航校园;创新建成融入“一带一路”元素的“丹苗”省级法治教育实践中心,用互动体验让学法趣味十足;更以“检察+社区”新模式织密保护网,司法刚性与妇联关爱双向奔赴,让每一处阵地都成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安全港”。

  “我院为让每一位少年找到归途,结合办案实践探索成立未检品牌‘甘心未你’,通过司法刚性惩治犯罪、社会柔性挽救少年、数字赋能精准保护,持续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线。截至目前已开展帮教70人,24人重返校园,11人考上大学,28人重新步入社会,7名未成年人进入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甘州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孔繁婷介绍道。

  配备心理健康自助系统的心理测评室、利用呐喊宣泄仪、搏击设备等帮助舒缓压力的心理宣泄室、由5名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专门为涉罪未成年人家庭开展教育指导的家庭教育指导室等设施设备,在甘州区人民检察院占地240余平米的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区一一呈现。可以一站式开展调查询问、心理疏导、法治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的办案区域,极大提高了未检工作质量效率的同时,也贴心照顾了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特点。

  这些功能多元的阵地正持续释放保护效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办理案件43件、救助70人,校园法治宣教覆盖2000余人次,法治实践中心惠及师生3000余人;社区保护站已完成33个困境儿童“微心愿”,送出帮扶物资40余件,为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争取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9.4万元。张掖未检用阵地筑牢防线,用行动诠释担当,让未成年人保护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用实打实的行动为未成年人撑起了一片成长蓝天。

“六大保护”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

  在张掖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指导中心,一幅司法保护与社会关怀交织的温暖图景正徐徐铺展。“张掖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一体履职的职能优势,综合运用督促监护、支持起诉、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方式,推动形成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在依法惩治犯罪和教育感化、挽救当中平衡好‘法度’与‘温度’,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孩子们织密成长防护网。”张掖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李婧表示。

  筑牢这道防护网,制度先行是关键。张掖检察机关联合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多部门,共同印发《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构建起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在政府保护层面,通过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与检察建议精准发力,今年已推动解决28项涉及强制报告执行、违规接待未成年人等突出问题,为困境儿童打通了获得救助的“绿色通道”。

  保护的力量,正悄然渗入家庭与校园的细微处。面对监护缺失与教育方式不当的现实难题,检察机关携手六部门建立起家庭教育指导长效机制,并共建市级指导中心,从源头浇灌健康的家庭土壤。校园中,法治教育已成常态,而更具突破性的是全省首家专门学校——洪信学校的建立,为罪错未成年人探索出一条科学分级、精准矫治的新路径。检察官不仅参与制定校园管理规范,更组成关爱团队,每月送法进校。在民乐、山丹等地创新的“检校问诊室”与“法治工作站”,则将司法保护延伸至校园一线,让守护更具温度、更触手可及。

  社会支持的暖流也在持续汇入。张掖检察机关与河西学院共建研学实践基地,并与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签约,引入高校社工与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与心理关护。司法保护不再孤立运行,而是与社会支持系统深度融合,形成保护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一环,共同托举起每一个孩子的明天。

“三大体系”助力迷途少年返航

  从普法宣教的“源头活水”到社会协同的“多维防线”,再到系统治理的“精准矫治”,张掖市检察机关正以“燕护未来”为名,如春燕衔泥般细致筑巢,通过构建“燕护未来”普法宣传工作体系、“六大保护”一体协同工作体系、未成年人犯罪系统治理工作体系,以司法之力托举雏燕展翅,让法治成为了青春翱翔的最坚实铠甲,静待他们飞向更辽阔的蓝天。

  在源头预防上,张掖未检以“燕护未来”品牌为核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普法宣传体系。六县区检察院培育出“甘心未你”“泽霖”等子品牌,形成“一县一特色”的法治教育矩阵,通过专栏推文、媒体报道持续扩大影响力。更引人注目的是“飞燕入校”行动——73名检察官组成的“飞燕法治团”深入校园,以“AI诈骗防范”“拒绝文身”等鲜活课程,为3万余名学生带去沉浸式法治体验。同时,法治教育基地通过互动科技与案例教学,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山丹县基地更获评省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

  综合治理方面,张掖未检以“六大保护”为支点,撬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全社会协同发力。通过“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唤醒“甩手家长”的责任意识;联合多部门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对违规场所重拳出击,立案公益诉讼34件。此外,检察机关聚焦网络空间治理,办理全省首例未成年人打赏退款案件,追回6万元并获最高检通报表扬,逐步清朗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在犯罪系统治理环节,张掖着力推动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并拓展多元救助帮扶路径。市委、市政府将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纳入“每月一题”推动解决,市人大出台专项《决定》,形成党委领导、多方协作的治理新格局。同时,建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检校问诊室等平台,开展研判咨询70余场,甘州区院“分级干预大数据模型”获全国检察机关推广。此外,建成4个“一站式”办案区,实现性侵案件询问、救助同步进行;开展司法救助专项行动,救助未成年人及家属22.8万元,帮助转学、返校、就业等160余人次,助力孩子走出困境、重启人生。(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学超 王钰)

编辑:赵燕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