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民乐
民乐:体教融合做“加法” 学生健康得“乘法”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0月27日 17:14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民乐讯 近年来,民乐县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持续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从课程建设、活动开展、社团打造、赛事组织等方面系统推进,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特色课程“添活力”

  下午2点30分,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校园内生机勃勃——篮球场上运球奔跑、足球场内传接配合、武术课上招式整齐、体育游戏中笑声不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民联寄宿制小学的“民俗体育大课堂”已成为特色体育课程的一张亮丽名片。学生们不仅学习四家武术、舞狮等传统项目,还在锻炼中感悟文化内涵:练武时诵读《千字文》,舞狮时聆听历史故事。“我们打破‘体育即训练’的固有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让体育课成为一段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成长旅程。”该校体育教师如是说。

  目前,民乐县各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优化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持续拓展体育项目种类,巩固校园足球、篮球等品牌项目优势,积极引入武术、体操等多元内容,确保每名学生在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中养成锻炼习惯、塑造强健体魄。

阳光课间“提能力”

  下课铃声响起,金山小学的操场瞬间被点燃:跳绳翻飞、篮球传递、羽毛球划出优美弧线……整个校园洋溢着运动的欢腾。

  每天的“阳光大课间”和课间15分钟,民乐县3万余名学生走出教室、奔向操场。武术、功夫扇、健身操、跳绳等活动轮番登场,孩子们在丰富运动中享受童年乐趣,实现知识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双轮驱动”。

  自国家明确“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以来,民乐县各中小学积极落实,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将竞技体育、趣味游戏、传统项目、非遗体育等纳入日常锻炼体系,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总时长和质量双达标。

  除常规广播体操外,各学校还融入特色健身操、武术操和小型体育游戏,体育老师全程参与班级活动,指导学生规范动作。民乐县初级实验中学通过激情跑操、健身操、体能锻炼等活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六坝寄宿制小学则将跳房子、踢毽子等传统项目,与拔河、呼啦圈接力、毛毛虫竞走等趣味运动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锻炼身体。

多彩社团“增动力”

  社团课上,武术社团的学生招式遒劲,展现中华武学底蕴;足球小将们奔跑穿插,配合默契……为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民乐县以社团为载体,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体育育人矩阵。

  翻开文化产业园区小学的体育社团课程体系,篮球、跳绳、足球、羽毛球等10门特色课程设计精心、各有千秋。学生们在一跑一跳、一攻一防之间,不仅强健了体魄,更锤炼了意志,学会了合作。

  思源实验学校聚焦学生体育素养提升,持续完善体育社团体系,先后组建篮球、足球、武术、轮滑等多个特色社团。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团队意识和抗挫折能力显著增强。

  洪水镇新丰小学跳绳社团的孩子们以多样的跳绳方式为特色,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和喜好,选动作、编套路、练配合,一根根普通的跳绳变成了展现活力的道具,跳出了节奏、跳出了花样,激活了学生无穷运动热情。

  民乐县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各学校立足地域特色,依托社团建设,积极回应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形成了“一班一品”“一校多品”的生动格局。

体育赛事“聚合力”

  在2024年省市青少年体育赛事中,民乐县学子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奔跑吧少年”甘肃省青少年跳绳比赛,代表张掖市出战的18名队员斩获12金2银;在“阳光体育”张掖市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中,17名队员勇夺22金4银,团体总分稳居全市第一。

  民乐县不断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持续拓展青少年体育竞赛平台:分片区开展校际篮球、足球邀请赛,推动常态化交流;县教育局每年定期举办球类、田径、跳绳等各类赛事,构建起“校级—区域—县级”三级竞赛体系,既扩大了参与覆盖面,也为选拔体育后备人才搭建了坚实平台。

  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青少年足球、田径、跳绳等县级锦标赛3次,开展校级足球、篮球赛事25场,青少年运动员以赛促练、锤炼意志、提升技能。同时,民乐县与市体育局协同建立“校际联赛—区县联赛—市青少年锦标赛”三级竞赛体系,每年积极组队参加全市田径、球类等赛事,真正实现“人人有项目、校校有队伍、月月有比赛”。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推动下,民乐县重点发展球类、田径等项目,已成功创建1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体教融合不是体育与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功能互补、协同育人的有机整体,”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每个孩子找到热爱的运动,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使体育真正成为育人体系的重要支柱,为培养体魄强健、人格健全、意志坚定、勇于拼搏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坚实基础。”(陈有金)

  中国张掖网民乐讯 近年来,民乐县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持续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从课程建设、活动开展、社团打造、赛事组织等方面系统推进,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特色课程“添活力”

  下午2点30分,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校园内生机勃勃——篮球场上运球奔跑、足球场内传接配合、武术课上招式整齐、体育游戏中笑声不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民联寄宿制小学的“民俗体育大课堂”已成为特色体育课程的一张亮丽名片。学生们不仅学习四家武术、舞狮等传统项目,还在锻炼中感悟文化内涵:练武时诵读《千字文》,舞狮时聆听历史故事。“我们打破‘体育即训练’的固有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让体育课成为一段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成长旅程。”该校体育教师如是说。

  目前,民乐县各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优化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持续拓展体育项目种类,巩固校园足球、篮球等品牌项目优势,积极引入武术、体操等多元内容,确保每名学生在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中养成锻炼习惯、塑造强健体魄。

阳光课间“提能力”

  下课铃声响起,金山小学的操场瞬间被点燃:跳绳翻飞、篮球传递、羽毛球划出优美弧线……整个校园洋溢着运动的欢腾。

  每天的“阳光大课间”和课间15分钟,民乐县3万余名学生走出教室、奔向操场。武术、功夫扇、健身操、跳绳等活动轮番登场,孩子们在丰富运动中享受童年乐趣,实现知识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双轮驱动”。

  自国家明确“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以来,民乐县各中小学积极落实,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将竞技体育、趣味游戏、传统项目、非遗体育等纳入日常锻炼体系,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总时长和质量双达标。

  除常规广播体操外,各学校还融入特色健身操、武术操和小型体育游戏,体育老师全程参与班级活动,指导学生规范动作。民乐县初级实验中学通过激情跑操、健身操、体能锻炼等活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六坝寄宿制小学则将跳房子、踢毽子等传统项目,与拔河、呼啦圈接力、毛毛虫竞走等趣味运动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锻炼身体。

多彩社团“增动力”

  社团课上,武术社团的学生招式遒劲,展现中华武学底蕴;足球小将们奔跑穿插,配合默契……为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民乐县以社团为载体,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体育育人矩阵。

  翻开文化产业园区小学的体育社团课程体系,篮球、跳绳、足球、羽毛球等10门特色课程设计精心、各有千秋。学生们在一跑一跳、一攻一防之间,不仅强健了体魄,更锤炼了意志,学会了合作。

  思源实验学校聚焦学生体育素养提升,持续完善体育社团体系,先后组建篮球、足球、武术、轮滑等多个特色社团。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团队意识和抗挫折能力显著增强。

  洪水镇新丰小学跳绳社团的孩子们以多样的跳绳方式为特色,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和喜好,选动作、编套路、练配合,一根根普通的跳绳变成了展现活力的道具,跳出了节奏、跳出了花样,激活了学生无穷运动热情。

  民乐县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各学校立足地域特色,依托社团建设,积极回应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形成了“一班一品”“一校多品”的生动格局。

体育赛事“聚合力”

  在2024年省市青少年体育赛事中,民乐县学子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奔跑吧少年”甘肃省青少年跳绳比赛,代表张掖市出战的18名队员斩获12金2银;在“阳光体育”张掖市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中,17名队员勇夺22金4银,团体总分稳居全市第一。

  民乐县不断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持续拓展青少年体育竞赛平台:分片区开展校际篮球、足球邀请赛,推动常态化交流;县教育局每年定期举办球类、田径、跳绳等各类赛事,构建起“校级—区域—县级”三级竞赛体系,既扩大了参与覆盖面,也为选拔体育后备人才搭建了坚实平台。

  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青少年足球、田径、跳绳等县级锦标赛3次,开展校级足球、篮球赛事25场,青少年运动员以赛促练、锤炼意志、提升技能。同时,民乐县与市体育局协同建立“校际联赛—区县联赛—市青少年锦标赛”三级竞赛体系,每年积极组队参加全市田径、球类等赛事,真正实现“人人有项目、校校有队伍、月月有比赛”。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推动下,民乐县重点发展球类、田径等项目,已成功创建1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体教融合不是体育与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功能互补、协同育人的有机整体,”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每个孩子找到热爱的运动,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使体育真正成为育人体系的重要支柱,为培养体魄强健、人格健全、意志坚定、勇于拼搏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坚实基础。”(陈有金)

编辑: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