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张掖:奋楫笃行筑枢纽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0月17日 15:25

分享到:

 奋楫笃行筑枢纽

——“十四五”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奋楫笃行,筑梦枢纽。张掖市以“一带一路”黄金节点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建设为支点,在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征程上阔步前行。从日益完善的城市商圈到接连落地的国家级试点,一幅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张掖大地徐徐展开。

  2021年—2024年,全市分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5769亿元、245.3306亿元、270.9346亿元、288.6448亿元、分别增长13.7%、7.3%、10.4%、6.5%,年平均增长9.5%。

  2021年—2024年,全市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74亿元、3.97亿元、4.59亿元、4.1亿元,分别增长42.9%、6.4%、46%、-10.6%,年平均增长22%。

  2021至2025年9月,全市共计实现自营进出口19.81亿元,年均增长23%。

  全市多元消费载体日益完善,多元消费融合基础坚实,已建成以甘州区为主的差异化城市商圈29个,特色商业步行街区7条,大中型综合商业体22个,建成地标性商业综合体3座、便民市场14个。

  积极推进全国第三批和全省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全省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9个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城区人口56%以上,获省级“优秀”评估,国家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实施全覆盖,甘州区成功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2025年,张掖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正在积极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

  ……

  “十四五”期间,张掖市紧扣国家战略与区域使命,以“一带一路”黄金节点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为支点,推动商务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构建“双循环”重要枢纽、强化现代流通体系、激活消费新引擎,张掖正以实干争先之姿,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区域力量。

枢纽能级跃升: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新高地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培育建强特色产业链条,推动我市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按照《甘肃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市委市政府出台措施办法,建立健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集成配套支撑体系。培育有潜力的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新增进出口企业21家、累计达51家,业务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省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鲜活农产品最多的市州,创建了发年鑫鼎鲜蔬菜、银河粉丝、万德福冻干脱水蔬菜等一批出口农产品自主品牌。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重大招商活动平台开展外商投资工作,主动承接国际及沿海资本产业转移,不断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市发运国际货运班列46列,设立境外销售网点3个、海外仓1个,初步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开放格局。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出口量居全省首位,38万亩出口备案基地与自主品牌集群成为外向型经济的坚实支撑。外资企业增至17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9%,彰显张掖作为西部内陆开放门户的磁吸效应。

流通体系革新:构建区域物流枢纽新格局

  以“三级市场体系+县域商业网络”为核心,张掖持续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绿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强化跨区域集散功能,6个县域批发市场、10个便民市场焕新城乡流通网络,丰富便民服务,提升设施环境。

  冷链物流设施有序建设,争取支持冷链物流建设项目4个,全市冷链保鲜仓储设施共有库容109.57万吨,容积440.61万立方米,冷藏车170辆。持续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畅通报废回收利用渠道,全市有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7家,年拆解能力6万辆以上。支持二手车流通发展,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全市备案二手车交易市场17家、二手车经纪、经销企业151家。

  先后争取中央资金2852万元推进张掖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科学规划县域商业网点,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层次分明、业态完整的商贸体系和物流体系,打造了8处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提升改造57个乡镇商贸中心、528个村级便民商店,8个县级物流共配中心、58个乡镇快递物流服务中心和741个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站,补齐末端配送短板,促进城乡生产和消费有效衔接,实现乡镇消费能级提质扩容。

  “十四五”期间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丝农优品、鼎晟电商、鼎信集团、精海公司等一批成长性好的本土企业不断涌现,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产业配套齐全、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园区。依托邮政和各快递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建成各级各类寄递共配中心(站点)856个,创建示范点110个,全品牌“快递进村”通达率80%,以县区为中心、乡镇为枢纽、村社为补充的三级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间我市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

消费能级提质:激活区域消费中心新动能

  作为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及省级消费中心城市,张掖以“商文旅融合+场景创新”重塑消费生态。通过精准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带动消费18.2亿元,消费市场韧性持续增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促消费安排部署,大力实施消费提振专项行动,聚焦“场景精准、商品精准、区域精准、时令精准”,通过商文旅融合、市县(区)联动、政银企协同、线上线下共促等方式,组织开展汽车、家电、油品、餐饮、日用品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增强消费市场回升势头。全力推动商贸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做大规模。加强对全市批零住餐企业的规范引导,加力培育和催生一批具有发展活力、增长潜力和竞争实力的批零住餐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2021年—2024年在库批零住餐企业分别为249户、325户、361户、436户,年均净增加47户。2021年,我市被省商务厅确定为全省5个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城市之一;2023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同时被省商务厅确定为首批省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6个试点城市之一;2025年5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38个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之一,也是甘肃省唯一入选城市。通过抢抓试点建设,张掖市消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品牌优势不断突显、吸附能力显著提升。

  五年奋楫,张掖以枢纽之势聚流通之能,以开放之姿拓发展之路。这座千年丝路重镇,正以流通促繁荣、以开放赢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刻下鲜明的“张掖印记”。(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祁晓蓓)

 奋楫笃行筑枢纽

——“十四五”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奋楫笃行,筑梦枢纽。张掖市以“一带一路”黄金节点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建设为支点,在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征程上阔步前行。从日益完善的城市商圈到接连落地的国家级试点,一幅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张掖大地徐徐展开。

  2021年—2024年,全市分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5769亿元、245.3306亿元、270.9346亿元、288.6448亿元、分别增长13.7%、7.3%、10.4%、6.5%,年平均增长9.5%。

  2021年—2024年,全市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74亿元、3.97亿元、4.59亿元、4.1亿元,分别增长42.9%、6.4%、46%、-10.6%,年平均增长22%。

  2021至2025年9月,全市共计实现自营进出口19.81亿元,年均增长23%。

  全市多元消费载体日益完善,多元消费融合基础坚实,已建成以甘州区为主的差异化城市商圈29个,特色商业步行街区7条,大中型综合商业体22个,建成地标性商业综合体3座、便民市场14个。

  积极推进全国第三批和全省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全省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9个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城区人口56%以上,获省级“优秀”评估,国家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实施全覆盖,甘州区成功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2025年,张掖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正在积极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

  ……

  “十四五”期间,张掖市紧扣国家战略与区域使命,以“一带一路”黄金节点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为支点,推动商务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构建“双循环”重要枢纽、强化现代流通体系、激活消费新引擎,张掖正以实干争先之姿,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区域力量。

枢纽能级跃升: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新高地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培育建强特色产业链条,推动我市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按照《甘肃省“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市委市政府出台措施办法,建立健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集成配套支撑体系。培育有潜力的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新增进出口企业21家、累计达51家,业务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省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鲜活农产品最多的市州,创建了发年鑫鼎鲜蔬菜、银河粉丝、万德福冻干脱水蔬菜等一批出口农产品自主品牌。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重大招商活动平台开展外商投资工作,主动承接国际及沿海资本产业转移,不断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市发运国际货运班列46列,设立境外销售网点3个、海外仓1个,初步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开放格局。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出口量居全省首位,38万亩出口备案基地与自主品牌集群成为外向型经济的坚实支撑。外资企业增至17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9%,彰显张掖作为西部内陆开放门户的磁吸效应。

流通体系革新:构建区域物流枢纽新格局

  以“三级市场体系+县域商业网络”为核心,张掖持续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绿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强化跨区域集散功能,6个县域批发市场、10个便民市场焕新城乡流通网络,丰富便民服务,提升设施环境。

  冷链物流设施有序建设,争取支持冷链物流建设项目4个,全市冷链保鲜仓储设施共有库容109.57万吨,容积440.61万立方米,冷藏车170辆。持续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畅通报废回收利用渠道,全市有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7家,年拆解能力6万辆以上。支持二手车流通发展,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全市备案二手车交易市场17家、二手车经纪、经销企业151家。

  先后争取中央资金2852万元推进张掖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科学规划县域商业网点,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层次分明、业态完整的商贸体系和物流体系,打造了8处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提升改造57个乡镇商贸中心、528个村级便民商店,8个县级物流共配中心、58个乡镇快递物流服务中心和741个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站,补齐末端配送短板,促进城乡生产和消费有效衔接,实现乡镇消费能级提质扩容。

  “十四五”期间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丝农优品、鼎晟电商、鼎信集团、精海公司等一批成长性好的本土企业不断涌现,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产业配套齐全、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园区。依托邮政和各快递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建成各级各类寄递共配中心(站点)856个,创建示范点110个,全品牌“快递进村”通达率80%,以县区为中心、乡镇为枢纽、村社为补充的三级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间我市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

消费能级提质:激活区域消费中心新动能

  作为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及省级消费中心城市,张掖以“商文旅融合+场景创新”重塑消费生态。通过精准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带动消费18.2亿元,消费市场韧性持续增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促消费安排部署,大力实施消费提振专项行动,聚焦“场景精准、商品精准、区域精准、时令精准”,通过商文旅融合、市县(区)联动、政银企协同、线上线下共促等方式,组织开展汽车、家电、油品、餐饮、日用品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增强消费市场回升势头。全力推动商贸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做大规模。加强对全市批零住餐企业的规范引导,加力培育和催生一批具有发展活力、增长潜力和竞争实力的批零住餐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2021年—2024年在库批零住餐企业分别为249户、325户、361户、436户,年均净增加47户。2021年,我市被省商务厅确定为全省5个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城市之一;2023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同时被省商务厅确定为首批省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6个试点城市之一;2025年5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38个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之一,也是甘肃省唯一入选城市。通过抢抓试点建设,张掖市消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品牌优势不断突显、吸附能力显著提升。

  五年奋楫,张掖以枢纽之势聚流通之能,以开放之姿拓发展之路。这座千年丝路重镇,正以流通促繁荣、以开放赢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刻下鲜明的“张掖印记”。(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祁晓蓓)

编辑: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