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民乐
民乐:农文旅融合奏强音 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8月04日 17:04

分享到:

  仲夏时节,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县迎来旅游热潮。在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游客徜徉于如诗如画的“大地艺术”景观带;在洪水镇山城村,露营基地里欢声笑语不断;六坝镇果之恋休闲农庄的采摘园内,累累硕果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幅以农为基、以文铸魂、以旅兴业的融合发展画卷,正在民乐大地徐徐铺展。

立足禀赋,绘就全域旅游新格局

  民乐县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道,依托得天独厚的祁连山生态屏障、肥沃的农耕文化土壤与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高起点谋划全域旅游发展蓝图。县委、县政府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将其定位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通过顶层设计强化政策集成,整合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等多元业态,目标直指打造“处处是景、时时可游、行行涉旅、人人共享”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成“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生动发展格局。

项目驱动,夯实融合发展硬支撑

  今夏旅游市场的火爆,是民乐县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更得益于一系列重点项目的扎实推进与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作为民乐旅游的“龙头”,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引领,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景区规划建设深度融入扁都古道的历史底蕴与丝路文化、边塞艺术内涵。国道227线沿线精心打造的“大地艺术”景观带,将壮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艺术巧妙结合,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风景线。

  洪水镇山城村的华丽转身是民乐农文旅融合向基层延伸的缩影。昔日普通村落,通过系统化改造,已化身为功能完备的农旅融合示范村。焕然一新的游客服务中心、独具特色的烧烤基地、亲近自然的露营基地、承载乡愁的乡村记忆馆以及充足的停车位,共同构建起一站式乡村休闲体验空间。民乐县瀚青林草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永彪详细阐述了建设进展:“风情街、观光草原和露营基地的深化工程已全面完成,接下来也会持续推出民谣乐队、舞蹈表演活动来提升山城村的吸引力。”

  六坝镇果之恋休闲农庄,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农庄精心布局生态种植区,打造特色采摘体验区,成为“农业+旅游”融合的典范。总经理黄汉虎欣喜地分享:“挂果以来,果园天天迎客,品种丰富、挂果期长是我们的优势,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采摘需求,日均收益稳定在万元左右。”这里不仅让游客体验到收获的乐趣,也成为展示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示范窗口。

要素聚合,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

  项目是骨架,服务与体验则是血肉与灵魂。民乐县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大力开展文旅专项招商行动,重点引进康养度假、高端精品民宿、深度研学旅行、户外运动休闲、文化创意等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优质项目,着力培育壮大龙头景区和文旅企业,提升产业整体能级。充分发挥民乐民歌、顶碗舞、传统手工技艺等非遗资源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大力开发非遗主题研学旅游产品,将静态的文化展示转化为动态的沉浸式体验,打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全域研学旅行目的地,让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旅游新魅力。

惠民共生,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农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富民惠民。民乐的发展实践,正生动诠释着这一点:休闲农业、民宿经营、旅游服务、土特产销售等新业态,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机会。许多村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出来,成为民宿管家、手工艺展示者或生态农产品供应商,收入渠道显著拓宽,实现了“租金+薪金+股金”的多元增收。山城村等示范点的成功,激发了更多乡村的内生动力,促使乡村主动挖掘自身特色,投身于农文旅融合的大潮,避免了“千村一面”,留住了美丽乡愁。

  现如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成为拉动县域消费、促进三产融合、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游客带来的不仅是人气,更是真金白银的消费和投资,为民乐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让“田园民乐”的发展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行走在今日的民乐,祁连山下的田园风光与现代旅游设施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生态魅力深度交融。农文旅融合的强劲脉动,正推动着这片热土向着全域旅游的更高目标迈进。民乐,不仅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更以独具魅力的“田园牧歌”,向世界发出盛情的邀约。一个业态丰富、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旅游新篇章,正在这里激情谱写。(岳永舜 邓永德 杨玉红)

  仲夏时节,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县迎来旅游热潮。在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游客徜徉于如诗如画的“大地艺术”景观带;在洪水镇山城村,露营基地里欢声笑语不断;六坝镇果之恋休闲农庄的采摘园内,累累硕果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幅以农为基、以文铸魂、以旅兴业的融合发展画卷,正在民乐大地徐徐铺展。

立足禀赋,绘就全域旅游新格局

  民乐县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道,依托得天独厚的祁连山生态屏障、肥沃的农耕文化土壤与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高起点谋划全域旅游发展蓝图。县委、县政府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将其定位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通过顶层设计强化政策集成,整合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等多元业态,目标直指打造“处处是景、时时可游、行行涉旅、人人共享”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成“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生动发展格局。

项目驱动,夯实融合发展硬支撑

  今夏旅游市场的火爆,是民乐县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更得益于一系列重点项目的扎实推进与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作为民乐旅游的“龙头”,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引领,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景区规划建设深度融入扁都古道的历史底蕴与丝路文化、边塞艺术内涵。国道227线沿线精心打造的“大地艺术”景观带,将壮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艺术巧妙结合,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风景线。

  洪水镇山城村的华丽转身是民乐农文旅融合向基层延伸的缩影。昔日普通村落,通过系统化改造,已化身为功能完备的农旅融合示范村。焕然一新的游客服务中心、独具特色的烧烤基地、亲近自然的露营基地、承载乡愁的乡村记忆馆以及充足的停车位,共同构建起一站式乡村休闲体验空间。民乐县瀚青林草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永彪详细阐述了建设进展:“风情街、观光草原和露营基地的深化工程已全面完成,接下来也会持续推出民谣乐队、舞蹈表演活动来提升山城村的吸引力。”

  六坝镇果之恋休闲农庄,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农庄精心布局生态种植区,打造特色采摘体验区,成为“农业+旅游”融合的典范。总经理黄汉虎欣喜地分享:“挂果以来,果园天天迎客,品种丰富、挂果期长是我们的优势,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采摘需求,日均收益稳定在万元左右。”这里不仅让游客体验到收获的乐趣,也成为展示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示范窗口。

要素聚合,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

  项目是骨架,服务与体验则是血肉与灵魂。民乐县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大力开展文旅专项招商行动,重点引进康养度假、高端精品民宿、深度研学旅行、户外运动休闲、文化创意等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优质项目,着力培育壮大龙头景区和文旅企业,提升产业整体能级。充分发挥民乐民歌、顶碗舞、传统手工技艺等非遗资源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大力开发非遗主题研学旅游产品,将静态的文化展示转化为动态的沉浸式体验,打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全域研学旅行目的地,让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旅游新魅力。

惠民共生,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农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富民惠民。民乐的发展实践,正生动诠释着这一点:休闲农业、民宿经营、旅游服务、土特产销售等新业态,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机会。许多村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出来,成为民宿管家、手工艺展示者或生态农产品供应商,收入渠道显著拓宽,实现了“租金+薪金+股金”的多元增收。山城村等示范点的成功,激发了更多乡村的内生动力,促使乡村主动挖掘自身特色,投身于农文旅融合的大潮,避免了“千村一面”,留住了美丽乡愁。

  现如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成为拉动县域消费、促进三产融合、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游客带来的不仅是人气,更是真金白银的消费和投资,为民乐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让“田园民乐”的发展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行走在今日的民乐,祁连山下的田园风光与现代旅游设施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生态魅力深度交融。农文旅融合的强劲脉动,正推动着这片热土向着全域旅游的更高目标迈进。民乐,不仅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更以独具魅力的“田园牧歌”,向世界发出盛情的邀约。一个业态丰富、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旅游新篇章,正在这里激情谱写。(岳永舜 邓永德 杨玉红)

编辑: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