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之源:以科技为笔,绘就张掖农业振兴新画卷
——记高新技术企业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张掖网讯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丹霞山脚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智慧大棚示范基地,推开温室门,湿润的暖雾扑面而来,番茄藤蔓上的水珠在LED补光灯下折射出七彩光斑,抬头可见布满棚顶的环境监测屏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脚下的潮汐灌溉系统正将营养液精准推送至每株作物根系,耳边不时传来物联网控制器发出的‘嘀’声提示音。
在张掖的广袤大地上,农业的蓬勃发展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本土农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正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不懈的努力,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熠熠生辉,为张掖农业的发展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公司作为农业先锋力量,自2014年12月成立以来,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度融合产学研用,不仅重塑了当地农业发展格局,更以技术赋能、产业带动的模式,成为区域农业现代化的标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绿之源农业的“科技基因”贯穿于发展全程,其占地74亩的生产基地,不仅拥有7座高标准日光温室与18000平方米试验大棚,更构建起蔬菜种子育种、生产、育苗、产品开发的全链条体系。在新品种研发方面,公司成绩斐然,宛如一位卓越的开拓者,在农业科研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前行。由2名高级农艺师领衔、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30%的专业团队,依托先进设施,在蔬菜新品种研发领域持续突破。截至目前,26个蔬菜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5个植物新品种进入保护申请流程,36项实用新型专利与8项外观专利成功落地,7个自主商标构建起品牌矩阵。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企业硬核科技实力,更让绿之源成为区域种业创新的“策源地”。正在大棚内看护蔬菜长势的公司农业技术员张丽婷说:“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喷灌,它相比于传统的灌溉设备优点在于可以精准的控制水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水且节省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并且减少了病虫害传播的风险,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
优质蔬菜种苗的供应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公司服务农业、造福农民的重要举措。绿之源农业的科技影响力,集中体现在对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颠覆性提升。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等种植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工厂化育苗体系,公司培育的蔬菜种苗具备成活率高、生长周期短、抗病性强等显著优势。公司凭借先进的育苗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张掖市及省外种植户常年提供优质蔬菜种苗,如同为农民的田间播撒下希望的火种。自2015年起,累计向张掖及青海、酒泉等地供应4000万株优质种苗,使种植户单座日光温室年收入从1.5万元跃升至3万—4万元,实现产值翻倍。这种技术赋能不仅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更让“科技兴农”从口号变为现实。不仅如此,公司还为购买菜苗的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这一贴心服务,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更加安心、放心。例如,公司推广的杂交番茄品种,凭借早熟、高产、耐储运的特性,助力农户打开高端市场,单亩增收超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海英告诉记者:“我们利用高原、高海拔环境生产的种苗质量好,尤其是引进了有机育苗技术和绿色生态病虫害防治技术,很好的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种苗安全质量,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与高校、专家的紧密合作。这种合作模式,犹如搭建了一座知识与智慧的桥梁,将高校的科研资源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公司搭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使其成为前沿技术的“转换器”——既将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引入张掖,又将本地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公司联合河西学院实施的省级重大项目,成功攻克戈壁农业种植难题,研发出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节水灌溉与土壤改良技术,推动张掖戈壁农业从试验走向规模化生产,相关成果在全市推广面积超1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同时,公司主导制定的4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区域农业技术规范空白,为产业标准化发展树立标杆。
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公司同样功不可没,恰似一位忠诚的守护者,为中国种质资源的保护贡献着力量。2016年,公司联合其他企业和种植户注册了甘州区种质资源开发研究协会,这是甘肃省唯一一家民营蔬菜种质资源开发研究协会。自2017年起,公司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收集扩繁工作,累计收集蔬菜种质资源6000余份。这些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不仅守护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更为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储备了战略资源,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田间到实验室,从技术研发到产业推广,绿之源农业以高新技术企业的责任担当,将科技的力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绩。公司的卓越表现也赢得了众多荣誉,这些荣誉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公司前行的道路。2016年,公司总经理师大鹏被评为全市基层科普先进个人;2018年,公司被认定为高新科技企业;2019至2022年,师大鹏多次被评为区管拔尖人才;公司的杂交番茄品种荣获一等奖;师大鹏还荣获“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最美科普人”等称号,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并被聘为科技特派员和创新创业导师。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公司和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公司在农业领域所做出贡献的高度认可。“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依托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科技研发为动力,截至目前公司研发蔬菜新品种40多个,申请使用新型专利30多项。我们在生产中严格把控作物生产茬口和新技术应用,至今推广蔬菜种植面积3万多亩。”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师大鹏说。他信心满满的表示,绿之源农业将继续深耕种业创新,建设智能化、规模化的繁育推一体化基地,以科技之光点亮张掖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绿之源”方案。(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祁晓蓓 岳永舜 杨旭康)
绿之源:以科技为笔,绘就张掖农业振兴新画卷
——记高新技术企业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张掖网讯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丹霞山脚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智慧大棚示范基地,推开温室门,湿润的暖雾扑面而来,番茄藤蔓上的水珠在LED补光灯下折射出七彩光斑,抬头可见布满棚顶的环境监测屏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脚下的潮汐灌溉系统正将营养液精准推送至每株作物根系,耳边不时传来物联网控制器发出的‘嘀’声提示音。
在张掖的广袤大地上,农业的蓬勃发展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本土农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正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不懈的努力,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熠熠生辉,为张掖农业的发展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公司作为农业先锋力量,自2014年12月成立以来,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度融合产学研用,不仅重塑了当地农业发展格局,更以技术赋能、产业带动的模式,成为区域农业现代化的标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绿之源农业的“科技基因”贯穿于发展全程,其占地74亩的生产基地,不仅拥有7座高标准日光温室与18000平方米试验大棚,更构建起蔬菜种子育种、生产、育苗、产品开发的全链条体系。在新品种研发方面,公司成绩斐然,宛如一位卓越的开拓者,在农业科研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前行。由2名高级农艺师领衔、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30%的专业团队,依托先进设施,在蔬菜新品种研发领域持续突破。截至目前,26个蔬菜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5个植物新品种进入保护申请流程,36项实用新型专利与8项外观专利成功落地,7个自主商标构建起品牌矩阵。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企业硬核科技实力,更让绿之源成为区域种业创新的“策源地”。正在大棚内看护蔬菜长势的公司农业技术员张丽婷说:“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喷灌,它相比于传统的灌溉设备优点在于可以精准的控制水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水且节省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并且减少了病虫害传播的风险,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
优质蔬菜种苗的供应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公司服务农业、造福农民的重要举措。绿之源农业的科技影响力,集中体现在对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颠覆性提升。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等种植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工厂化育苗体系,公司培育的蔬菜种苗具备成活率高、生长周期短、抗病性强等显著优势。公司凭借先进的育苗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张掖市及省外种植户常年提供优质蔬菜种苗,如同为农民的田间播撒下希望的火种。自2015年起,累计向张掖及青海、酒泉等地供应4000万株优质种苗,使种植户单座日光温室年收入从1.5万元跃升至3万—4万元,实现产值翻倍。这种技术赋能不仅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更让“科技兴农”从口号变为现实。不仅如此,公司还为购买菜苗的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这一贴心服务,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更加安心、放心。例如,公司推广的杂交番茄品种,凭借早熟、高产、耐储运的特性,助力农户打开高端市场,单亩增收超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海英告诉记者:“我们利用高原、高海拔环境生产的种苗质量好,尤其是引进了有机育苗技术和绿色生态病虫害防治技术,很好的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种苗安全质量,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与高校、专家的紧密合作。这种合作模式,犹如搭建了一座知识与智慧的桥梁,将高校的科研资源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公司搭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使其成为前沿技术的“转换器”——既将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引入张掖,又将本地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公司联合河西学院实施的省级重大项目,成功攻克戈壁农业种植难题,研发出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节水灌溉与土壤改良技术,推动张掖戈壁农业从试验走向规模化生产,相关成果在全市推广面积超1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同时,公司主导制定的4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区域农业技术规范空白,为产业标准化发展树立标杆。
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公司同样功不可没,恰似一位忠诚的守护者,为中国种质资源的保护贡献着力量。2016年,公司联合其他企业和种植户注册了甘州区种质资源开发研究协会,这是甘肃省唯一一家民营蔬菜种质资源开发研究协会。自2017年起,公司积极开展种质资源收集扩繁工作,累计收集蔬菜种质资源6000余份。这些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不仅守护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更为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储备了战略资源,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田间到实验室,从技术研发到产业推广,绿之源农业以高新技术企业的责任担当,将科技的力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绩。公司的卓越表现也赢得了众多荣誉,这些荣誉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公司前行的道路。2016年,公司总经理师大鹏被评为全市基层科普先进个人;2018年,公司被认定为高新科技企业;2019至2022年,师大鹏多次被评为区管拔尖人才;公司的杂交番茄品种荣获一等奖;师大鹏还荣获“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最美科普人”等称号,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并被聘为科技特派员和创新创业导师。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公司和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公司在农业领域所做出贡献的高度认可。“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依托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科技研发为动力,截至目前公司研发蔬菜新品种40多个,申请使用新型专利30多项。我们在生产中严格把控作物生产茬口和新技术应用,至今推广蔬菜种植面积3万多亩。”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师大鹏说。他信心满满的表示,绿之源农业将继续深耕种业创新,建设智能化、规模化的繁育推一体化基地,以科技之光点亮张掖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绿之源”方案。(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祁晓蓓 岳永舜 杨旭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