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疫”一线,总有一抹色彩让人心生温暖,总有一个瞬间让人心生感动,那些他和她,那些他们用最平凡的举动,为山丹人们撑起了一片“晴天”。
干部就是带头做事,越是危难越向前!
15个日夜、5次专题会议、50多次进村入户走访,如何更好的防治疫情蔓延?如何保障全镇医疗物资……这个春节,对于邓兴军来说格外忙碌。
作为大马营镇副镇长、防控疫情第一线的负责人,邓兴军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带领村干部进村入户挨家挨户摸底排查,宣传防疫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春节期间不串门、不拜年、不聚集,同时还参与了9个卡点的24小时的轮班值守。尽管分身乏术,有时也精疲力竭,但是他没有丝毫怨言。
为做好从湖北尤其是武汉地区务工求学返乡人员的登记排查监控工作,他带领党员干部对全镇各村流动人口、常住人口、返丹来丹人员、湖北及武汉来丹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对摸排的湖北来丹人员,采取“六个一”措施,精准制定防控措施和方案,进行“多对一、人盯人”严管严控,禁止串门流动,通过电话询问、视频通话等方式,每天上报体温监测情况。同时对已超过14天湖北来丹人员,他通过张贴温馨提示卡、下达《山丹县医学隔离观察通知书》等方式进行防控,居家隔离,禁止串门流动。并严格按照包保制度,构建了疫情防控“红色防线”,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措施,与全镇一道联防联控,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老王,你买的是不是1斤黄瓜和斤半茄子,如果还要啥,你就直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帮你买。”
为减少常住群众的外出流动,切断传播途径,他推出代购服务,既当宣传员又是当代购员,每天都在各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的同时,为群众代购一些生活用品及蔬菜,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实际困难,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同时积极通过村村通广播、微信群、宣传标语等方式,全覆盖、地毯式、无死角宣传疫情防控工作有关知识,确保“村不漏社、社不漏人”,人人知晓。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制作宣传标语90多条,每天早中晚利用宣传车播放疫情有关知识和县委有关疫情防控公告的内容。
“干部就是带头做事,越是危难越向前!困难面前,我们义不容辞!”邓兴军说。
只有你们安全,我们才能安心。
“老乡过年好,因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保障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如您有接触武汉回乡人员,或者您家有武汉回乡人员请务必告知我们!”大年初一,当人们还沉浸在全家团圆的喜庆中时,霍城镇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高希鹏已取消春节休假返回工作岗位,在一声声拜年祝福中逐个核查外来人员信息。
对出入口过往车辆人员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对外地来霍城人员的信息进行排查管控、分析、报告……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式,高希鹏和他的同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不能进行集中宣传,我们就拿着小喇叭走街串户,一遍遍的告诉村民不去拜年,安安稳稳待在自己家里,出门必须戴口罩,确保村民的安全,我们义不容辞。”高希鹏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住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平时习惯了串门解闷,这种土方法在农村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
在得知一名集中隔离武汉返丹人员已解除留观期时限后,高希鹏急忙开车赶到集中留观点,及时和本人联系,叮嘱他注意事项。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得知其霍城的房屋年久失修已无法居住,目前只能借助于姐姐家,而县姐姐家所在小区门口管理严格,没有出入证不能够进入后,高希鹏第一时间联系了其姐姐所在小区的社区负责人,帮助其办理了出入证明等相关手续,看到他顺利入住后,高希鹏才又急忙开车回到单位,继续奔赴在防控第一线。
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除了高希鹏,还有很大一批80后、90后的年轻干部,他们义不容辞,每天行走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为群众答疑解惑、细致服务,用日夜不停的坚守,消除了群众对疫情的恐慌和不安,换来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都在自己家里待着,不要相互串门子,要做好清洁卫生,勤洗手,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向村委会反映……”连日来,老军乡焦湾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吉的脚步走遍了焦湾村的各个角落。
今年62岁的周书记,有着25年的党龄,是老军乡11个村支部书记中年龄最长的一位,在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周书记不惧风险,带领党员干部开展全面排查,通过电话或上门走访的形式,在短时间内摸清了从其他省市返回村内的人员名单以及他们所接触的人员名单,并将此登记在册,以便于进行后续观察;在入村的三个主要路口设置疫情检查点,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劝说外地车辆和外地人员不入村,谢绝探亲访友。同时,周国吉耐心劝说2名从湖北返乡人员在家自我隔离14日,并每天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
“面对疫情,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理应冲锋在前,义无反顾,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正是有了周国吉带领村干部的暖心守护,村民们才有安全、安心的居住环境。(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