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印象 >> 旅游 马蹄寺:祁连深处的一束佛光 来源:金张掖旅游    2017年07月13日 11:58

  祁连山脉深处的马蹄山原名临松山,相传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坐骑曾在山上的一块巨石上踩下了一个蹄印,后人便改称马蹄山。又传说元朝时,西藏萨迦派领袖萨班在与蒙古阔端王凉州会晤后路过马蹄山,因遇众仙长恭迎而深受感动,便在山下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马蹄寺(现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

  传说大都是民众基于某种现实的愿望而生发的一种附会,马蹄山一带最早的宗教活动其实出现在北凉;更早时,这里曾是儒学大师们传道解惑的场所,《甘州府志》上就说:“石窟始于郭瑀及其弟子,而后人扩之加以佛像。”

  郭瑀是东晋时出生在敦煌的一位儒学大师,精通经文,博雅善辩,为避乱世,隐居马蹄山下。郭瑀死后,他的得意门生刘昞继续隐逸山中,著书立说。以郭、刘为代表的河西学者身处乱世而潜心学术,为隋唐统一后的中国文化中注入了河西文化的血液与基因,陈寅恪先生曾赞这“实吾国文化史之一大业。”

  北凉和北魏的建立改变了马蹄山的历史命运——满腹经纶的学者大儒们被延揽进了都市,替“天子”办事;普通的善男信女们却为了信仰走进大山,倾心佛法。西来的“阿弥陀佛”声逐渐替代了原来的“关关雎鸠”,马蹄山下从此变成了佛陀的领地!

冬日里的马蹄寺。(周珩/图)

  从胡貌梵像到秀骨清相

  千佛洞是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马蹄寺石窟群中一座现代汉传佛教寺院和一组古代石窟造像的合称,几十名僧人在这里剃度修行。“千佛洞”的名称来源于石窟中数以千计万计的佛教壁画。

  千佛是大乘佛教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崇拜形式。小乘佛教讲求个人修为,认为皈依佛教修行的比丘在现世只能取得阿罗汉果,不能成佛,成佛和涅槃都是来生的事。大乘佛教则认为只要虔心向佛,人人皆可在现世成佛,甚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种全新的宗教理念对善男信女们充满了诱惑,也大大增加了大乘佛教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为体现“人人皆可成佛”的宗旨,大乘佛教兴起后,各地的佛教寺院和石窟里就先后出现了千佛图。

  创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佛教是在东汉初年传入了中国的。佛教传入中国的时代,正是佛教开窟与造像非常流行的时代。千佛洞中的造像大都完成于北魏时代。北魏是一个由漠北的游牧民族拓跋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可这个“专以刑杀为政令”(赵翼语)的帝国不知为何,竟然会对以宽恕忍耐为基本教义的佛教产生痴恋,以至于让佛教在整个北魏时代都能在北中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从而使北魏时代“洵可以说是完全的佛教美术时代”(傅抱石语)!

千佛洞门口各个时期各种造型的佛塔。(周珩/图)

  千佛洞1号窟里的大佛开凿于北魏中期,印度犍陀罗艺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以及中原儒家文化的特点在这尊高约三米的大佛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贯通与融合。头顶卷曲的肉髻、魁伟的身躯、高耸的鼻梁上,都留存着犍陀罗佛教艺术和雄健剽悍的鲜卑拓跋族人的影子,不过,游牧民族的短衣窄袖不见了,西域人的笨重毛质衣服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体现着中原汉人文明的褒衣博带、大袖宽幅。中国的石刻造像艺术正是在北魏时代按照“胡貌梵像”、“变梵为夏”和“秀骨清相”的次序,逐渐完成了本土化的演变历程。

  2号窟与1号窟之间有甬道相连,窟呈长方形,中心方柱细长挺拔直通窟顶。2号窟是真正的千佛窟,密密麻麻的佛像壁画占满三面墙壁,当地方志中说,这些壁画有北魏的、隋唐的、五代十国的、元代的,以及明代的,各朝的作品相互叠加,最厚的地方竟然厚达五层。窟内正壁绘有明代的五佛并坐像、四菩萨像,以及十八罗汉像,这些画像均为密宗风格。

千佛洞内的佛像。(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但千佛洞里最吸引人的是6号洞窟里的造像。6号窟开凿于盛唐,窟中央塑毗卢舍那佛立像,两侧各塑一立式弟子和一立式菩萨。弟子是迦叶和阿难,菩萨是观音和大势至菩萨。

  在社会活力空前充沛的大唐,对生命意义的直接关照和对生命真实的强烈表现欲,促使写实主义艺术登峰造极。迦叶和阿难的造像真真切切地将两位不同个性、不同气质的人的风度体现了出来,就连阿难优雅翘起的指尖也仿佛散发着动人的生命气息。

  小乘佛教以迦叶和阿难为两大协侍,大乘佛教则以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为两大协侍。迦叶、阿难、普贤、文殊在6号窟中同时出现,显示了小乘与大乘在中国本土上的贯通与融合,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般的包容性和以柔克刚的内化力。

  高肉雕飞天

  在马蹄寺石窟群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要数深藏于密林中的金塔寺高肉雕飞天。

  金塔寺分东西两窟建立在葱茏而陡峭的马蹄山坡上,现存佛像两百余尊。因为地势较高,白云时常在洞窟下的山坡上飘荡,触手可及。苍翠的松柏和洁白低徊的云彩为这块静谧的佛国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祥和。

  金塔寺的洞窟是非常常见的中心塔柱式结构的支提窟,窟顶成平面型,甬道很高,几乎与窟顶同高,但并不宽敞,专家们推断它很可能是北魏时代门阀大族的私家寺院。

  中心塔柱呈方形,最低的坛基一层,四面中央开设宝珠龛楣圆头拱大龛,佛祖如来跏趺端坐在七宝连台上。二层的四面各开三个相同的小龛,塑立脚或跏趺菩萨。三层和四层没有开龛,塑有大型千佛。在佛龛和千佛之间,是一个个挺胸跷足、颦眉下视的高肉雕飞天。

  飞天,又称伎乐菩萨,梵名叫“乾闼婆”和“紧那罗”,是佛教八部护法神中的两神。“乾闼婆”在云霓间播放清香,歌舞散花,又称香音神;“紧那罗”是“乾闼婆”的妻子,是歌神。两者形影不离,共同娱乐于佛。金塔寺的高肉雕飞天身材妙曼、体态轻盈,V字形的体态造型、舒展的衣带、立体的形象,再加上光影的特殊效果,让这些凌空飞舞的精灵们一个个都具有一种别样的魅力。

  因为隐居密林深处,交通不便,金塔寺在旅游行业的声望并不大,但它的高肉雕艺术却开创了中国洞窟艺术的一个新高度。前浙江大学美术系教授史岩先生曾说:“此类千佛、飞天和菩萨的性质,和敦煌莫高窟北朝系制底窟的影塑完全相同;可是这里的体形极大,作法采用了高肉雕,富有立体感觉,而且体躯健实,姿态自然生动,在艺术成就上,比较莫高窟那种小型浮雕式的近于平面的影塑又提高了一步。”另有资料讲,马蹄寺的高肉雕飞天造型在河西地区绝无仅有。可惜的是,因为经费、交通,以及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加上缺乏像常书鸿、徐悲鸿这样大师级人物的鼎力支持与宣传,金塔寺的声誉要远逊于同处河西的莫高窟。

金塔寺内的高肉雕飞天。(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金塔寺精妙绝伦的艺术在获得业界专家们赞叹的同时,也勾动了一些不法分子罪恶的心思。2002年秋,青海祁连县的几位小伙子乘着夜色偷偷越过祁连山,撬开金塔寺简陋的大门,偷走寺内的五尊佛像和十余幅精美的壁画。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佛陀显灵,就在几个小毛贼光顾了金塔寺的第二天,限于资金短缺、装备落后而很少前往金塔寺巡查的马蹄寺管委会人员竟奇迹般地来到了金塔寺。佛像被盗的事实在最短时间内被发现了,案件被以最快的速度层层上报。几个不走运的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花刚刚到手的赃款就被抓捕归案——两尊刚刚倒手到尼泊尔人手中的佛像被追回了,三尊没来得及出手的佛像和十余幅壁画还静静地躺在祁连山的一个山洞里!

  2003年夏,当我们第二次到达马蹄寺时,盗佛案件刚刚侦破,敦煌研究院著名的壁画修复专家、被尊为“中国壁画修复第一人”的李云鹤研究员正带着几位弟子对壁画进行修复。

  李云鹤先生随和可亲,完全没有大专家的架子,在指导弟子们做修复工作的间隙,他还抽空回答我的疑问,向我普及石窟壁画的修复常识。他为我详细讲解什么是“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壁画修复原则,并让我第一次对“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有了直观而真切的感受!那些穿越千年但始终冷冰冰的佛像在他的解说下,也有了生命的温度,焕发出一种可亲可敬的艺术光彩!

马蹄南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马蹄寺标志性的建筑“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本是佛教欲界最高层“忉利天”的俗称,位于须弥山顶,属于善乐之所。传说三十三位生前曾作过很多护佛供佛善事的好朋友死后居住在这里,故有此名。东晋著名高僧法显所写的《佛国记》中有“佛上忉利天三月,为母说法”之语,似乎佛陀的母亲也常来这里做客,“三十三天”在佛教中的地位之尊崇由此可见!

  马蹄寺的“三十三天”是一组开凿于红砂岩上的洞窟,共二十一个,每个洞窟中都有大小不等的佛像数尊或十数尊。二十一个洞窟自下而上分为七层,下五层为元代洞窟,上两层是明代作品。下三层各五窟,第四层三窟,第五、六、七层各一窟,重重叠叠,形如宝塔。各层洞窟间有隧道连通,隧道开凿于岩壁内部,隐蔽而安全!隧道两壁凿有很多座小佛塔,倘若将耳朵贴在墙上,有时似乎可以隐隐约约地听到从佛国印度传来的梵音。

远眺三十三天石窟。(周珩/图)

  “三十三天”的第六层窟内有大佛塔一座,内藏七星宝剑一柄。佛塔是佛教圣迹,里面一般藏高僧大德的衣物、灵骨,或者是佛经,埋藏其他物品的比较少。马蹄寺的藏剑塔有一个传说:很早以前,马蹄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后来,不知从何处来了一条恶龙,作威作福、残害生灵,让百姓们苦不堪言。绿度母获知此事后,驾祥云而来,以一把七星宝剑斩杀了恶龙,还黎民以太平。马蹄的百姓感激绿度母的救苦救难,遂将绿度母作为马蹄南寺的主神供奉起来,同时也在马蹄建造佛塔供奉了圣物七星剑。

  “三十三天”的最高层是马蹄南寺主神绿度母的专享殿,内塑大型绿度母像一尊,肩挑莲花、面目和善。据一些宗教书籍讲,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有很多的化身,但绿度母总摄其他化身,在度母中地位最尊。因为她是马蹄南寺的主神,所以每当有法事活动,人们都要来这里向绿度母祈祷,祈求她保佑众生平安!

  “三十三天”是马蹄寺的一张名片,也是它重要的一个制高点。站在“三十三天”的最高层极目远眺:远处,是回环于马蹄山腰氤氲蒸腾的云雾;脚下,是郁郁葱葱茁壮生长的林木;身后,则是造型独特精美绝伦的佛教造像;千佛洞的钟声和南寺里低沉的诵经声伴着缭绕的雾气徐徐飘来,丝丝入耳,隐约可闻,让人恍若身临仙境、遨游太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这样与人类的悲悯智慧结合在祁连深处的马蹄寺。

  文章转自南方周末 作者:李文东

 

 

编辑: 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