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新闻中心  >  县区  >  高台  >  综合

高台:美丽乡村田园如画 谱写丰收致富曲

2016年08月29日 17:28   来源:张掖日报

高台:丰田沃野谱富曲

周淑云

  盛夏,途经高台县村镇“高地花海”、花卉种植基地等“彩色农业带”,各色花卉竞相绽放,与村庄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风景画,吸引游客观赏拍照;各类瓜菜制种等“合同田”,成为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土地流转让农民拿着“地租”、挣着“工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四成土地流转农民变身“上班族”

  “在这里打工一天能挣100块钱,还不耽搁家里的活。”宣化镇贞号村三社的闫秀兰在管理好自家10多亩农田的同时,还到邻近流转大户的地上打工,不仅缓解了种植大户用工难的问题,而且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宣化镇乐三村从去年开始,立足当地实际,支持、鼓励村民以每亩地600元的租金,将全村耕地整村流转给种植大户,村民们过上了“土地流转有租金、充分就业有薪金”的日子。“我们村整村土地流转后,解放出300多劳动力外出务工,预计增加收入600多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许三甲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该县把土地流转作为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强化政策扶持,健全服务体系,创新经营机制,农村土地流转快步推进。至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1%。据统计,去年全县土地流转后输出农村劳动力1.56万人,实现收入18741万元,流转土地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与此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依托设施农业探索发展开心农场、采摘园等,在沿路沿线种植花卉制种,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出附加值,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累计建成各类农家乐66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今年上半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038.12万元。

特色产业成群众致富“增长极”

  制种西瓜成熟的时节,在该县各种植点随处可见瓜农们打瓜收籽的忙碌身影。种植制种西瓜已有好几个年头的巷道镇小寺村七社村民李永存,今年瞅准国家扶持土地规模流转的机遇,与朋友合伙在宣化镇宣化村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西瓜。看着一个个籽粒饱满的西瓜,李永存乐得合不拢嘴,“我们这一亩地能收25公斤到30公斤籽种,收入5000到6000块钱。”

  63岁的南华镇小海子村二社村民何进珍这几年依靠种植制种苜蓿走上了致富路。今年,他将流转来的700多亩耕地全部种上了制种苜蓿。这几天,他和工人们一边忙着收割苜蓿,一边为晒干的苜蓿脱粒。“一公斤种子在28块钱左右,纯收入一年下来700亩地的种子估计能收入十来万。”何进珍告诉记者,由于制种苜蓿是订单产业,收入比较稳定,今年村上共种植了1600多亩,经济效益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今年,该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群众在发展制种、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上大做文章,使特色产业走上了标准化生产、订单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全县特色经济作物达35.8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5.4%,预计实现收入近10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极”。

家庭农场成现代农业发展“领舞者”

  “今年打算把圈全部收拾好,再增加一批羊,把圈全部养满。”巷道镇八一村村民米雪兵发展家庭农场已经有三个年头了,这个30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这几年不仅把自己的家庭农场办得风生水起,还承包本村700多亩耕地,搞起了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米雪兵告诉记者,今年地里全部种上了水果玉米和葵花。前几天,养殖场里的300多只肉羊也全部出栏,一年下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三农”政策,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鼓励有资本和技术经验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个体工商户等回乡投资兴办家庭农场,重点扶持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家庭农场,切实解决农户分散经营的问题。同时,加大对专业大户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成为有“本领”的现代农民,带领其他农户脱贫致富。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家庭农场352家,其中从事种植业182家、养殖业131家、渔业7家、种养结合32家,总耕地面积达87558亩,总资产规模达5.9亿元。

编辑:张玉茹
更多>> 甘肃新闻
更多>> 视频新闻
关于中国张掖网关于张掖大众文化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系方式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不良信息举报中不良视听节目举报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主管:中共张掖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共张掖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张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张掖市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办公室
中国张掖网 版权所有 陇ICP证120005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甘新办 许可证编号:6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