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创造的先进文化,是涵养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廉洁自律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内核,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道德操守,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基因,是新时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特别是注重从本地红色文化中挖掘、提炼廉洁基因,为党员干部涵养廉洁自律的政治本色提供珍贵素材和精神动力。
张掖是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红色资源富集,境内有革命遗址遗迹88处。西路军浴血河西半年之久,广大指战员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河西写下了一部廉洁史诗,他们表现出来的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坦荡无私的优秀品质,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艰苦奋斗、正心修身、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生动教材。回顾西路军浴血河西的悲壮历史,深挖蕴含其中的廉洁基因,对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管家”郑义斋舍命护党费
郑义斋,河南许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经理处处长,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后勤部)部长等职务,是一位经验丰富、理财能力强的共产党员,被同志们誉为“红色理财专家”。就是这样一位掌管财政大权的部长,生活上却极其简朴。他的一件灰色棉大衣从鄂豫皖苏区一直穿到川陕苏区,整整穿了四年,衣服破了舍不得扔,就自己动手缝补,衣服上到处都是补丁。好多同志跟他开玩笑说:“你一个大部长,穿得补丁摞补丁,你不嫌寒碜,我们还嫌不好看呢。”郑义斋却笑着说:“现在是战争年代,不能图好看,要讲艰苦朴素,能凑合着穿就行了。它好处可多啦,能帮助我们联系群众。”
西路军西征期间,他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总供给部部长。1937年3月,西路军余部从梨园口进入祁连山,准备分散突围。3月14日部队转移到肃南县境内的石窝山附近,敌马步芳的骑兵追了上来,横冲直撞,将西路军分割包围起来。作为总供给部部长的郑义斋,掌管着全军的经费,他深知眼下部队分散突围急需经费,为了把党的经费交到组织手中,他带着十几名战士准备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把经费送往总指挥部所在地。
战斗中,郑义斋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肩膀,鲜血染红了背上装金子的布袋。警卫员张开清见状,想要掩护他撤退,但郑义斋想到自己可能无法突围,于是他果断将经费全部交给张开清,嘱咐他务必将经费送到总部。张开清深知事情的严重性,含泪和郑义斋作了告别,在队友的掩护下冲出敌人的包围。此时敌人的进攻更加猛烈,为了拖住敌人,给张开清前往总部争取时间,郑义斋带领剩下的战士们拼死阻击敌人,但因寡不敌众,战斗中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郑义斋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牺牲时年仅36岁。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郑义斋和战士们用生命捍卫了党的经费。正是因为他们大公无私、廉洁自律,才作出拼死也要把党的经费全部交到组织手里的壮举,没有留给自己一分一毫。今天,面对金钱和物欲的诱惑,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克己自律,心存敬畏、严守规矩。
“独脚将军”谢良自费装假肢
谢良,江西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路军西征期间,先后担任红5军13师政委、红5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1936年11月21日,红5军进驻山丹城,谢良奉命率部在山丹县十里铺阻击敌人,战斗中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左腿,被送往随军医院治疗,但因子弹取不出来,又没有治伤所需的药品,导致伤口发炎,再加上天寒地冻,最终他的腿脚被冻坏了。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在祁连山中分散行动时,谢良因左腿冻伤,行动不便不幸被俘。后经党和人民营救,他被送到兰州省立医院治疗,可惜由于伤口发炎很严重,已经无法治愈,无奈锯掉了左脚。此后,他虽然仅有一条腿,但依然充满斗志,继续南征北战,人们称他为“独脚将军”。
谢良一生廉洁奉公,自己写作所得的稿费大部分都用来交了党费,特别是在失去左腿后数十年当中,为了工作的需要,他安装了假肢,但费用一直是自己来承担,没有向组织上要过一分钱。曾经有人跟他说:你的腿是为革命负伤后锯掉的,你应该向组织上提要求,让国家给你承担安装假肢的费用。可他却说:“有那么多的战友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失去一条腿算什么,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怎么能向组织上提这样的要求呢!”谢良用实际行动为共产党人树立起了廉洁自律的标杆。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淡泊名利、坚守初心的底线,做到有功不居功,居功不自傲,坦荡无私,积极奉献。
“守墓人”符泽攀勤俭齐家做模范
符泽攀,四川宣汉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被任命为红33军297团1营3连指导员。西路军西征期间是红5军的一名战士。1936年在山丹保卫战中身负重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养伤。后来随军医院遭到敌人的进攻,部队被打散,从此符泽攀失去了和部队的联系。由于敌人搜查得紧,他便流落到了高台县南山的一处煤矿里,一边挖煤一边治伤,想着伤好后继续寻找部队。后来打听到部队已经转移进入祁连山,他便流落到高台县黑泉镇定平村,在那里成了家落了户。1965年,符泽攀向组织上申请,要到烈士陵园给战友们守墓。他说:到了烈士陵园,和战友首长们在一起,我才算真正回到自己的队伍,回到了家。
符泽攀一生清正廉洁,重视家风家教,生活上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了廉洁自律的好榜样。新中国成立后,亲朋好友劝他说,让他以老红军的身份向组织上申请给子女在县上安排工作,但他坚定地说:“红军的身份是光荣,但不是拿来搞特权的,我的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现在很好,还能与战友日夜相伴,我不能给组织上提任何困难和特殊要求。”符泽攀在烈士陵园工作的时候种下了很多苹果树,有一次他的小孙子跑到烈士陵园摘了树上的一个苹果,遭到了爷爷的严肃批评。爷爷教育他说:“这个园子里的苹果不是我们家的,是公家的,你怎么能随便摘呢?不能因为爷爷在这里工作,你就能拿公家的东西。”符泽攀用实际行动教育子女要养成勤俭节约、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良好家风。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在廉洁齐家上做模范,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红色文化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共产党人清廉为民、严于律己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和精神支持。要充分挖掘、用好红色资源,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廉洁文化互促共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时刻把廉洁自律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张建虎 盛作林 寇周礼 丁燕萍)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创造的先进文化,是涵养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廉洁自律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内核,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道德操守,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基因,是新时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特别是注重从本地红色文化中挖掘、提炼廉洁基因,为党员干部涵养廉洁自律的政治本色提供珍贵素材和精神动力。
张掖是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红色资源富集,境内有革命遗址遗迹88处。西路军浴血河西半年之久,广大指战员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河西写下了一部廉洁史诗,他们表现出来的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坦荡无私的优秀品质,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艰苦奋斗、正心修身、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生动教材。回顾西路军浴血河西的悲壮历史,深挖蕴含其中的廉洁基因,对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管家”郑义斋舍命护党费
郑义斋,河南许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经理处处长,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后勤部)部长等职务,是一位经验丰富、理财能力强的共产党员,被同志们誉为“红色理财专家”。就是这样一位掌管财政大权的部长,生活上却极其简朴。他的一件灰色棉大衣从鄂豫皖苏区一直穿到川陕苏区,整整穿了四年,衣服破了舍不得扔,就自己动手缝补,衣服上到处都是补丁。好多同志跟他开玩笑说:“你一个大部长,穿得补丁摞补丁,你不嫌寒碜,我们还嫌不好看呢。”郑义斋却笑着说:“现在是战争年代,不能图好看,要讲艰苦朴素,能凑合着穿就行了。它好处可多啦,能帮助我们联系群众。”
西路军西征期间,他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总供给部部长。1937年3月,西路军余部从梨园口进入祁连山,准备分散突围。3月14日部队转移到肃南县境内的石窝山附近,敌马步芳的骑兵追了上来,横冲直撞,将西路军分割包围起来。作为总供给部部长的郑义斋,掌管着全军的经费,他深知眼下部队分散突围急需经费,为了把党的经费交到组织手中,他带着十几名战士准备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把经费送往总指挥部所在地。
战斗中,郑义斋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肩膀,鲜血染红了背上装金子的布袋。警卫员张开清见状,想要掩护他撤退,但郑义斋想到自己可能无法突围,于是他果断将经费全部交给张开清,嘱咐他务必将经费送到总部。张开清深知事情的严重性,含泪和郑义斋作了告别,在队友的掩护下冲出敌人的包围。此时敌人的进攻更加猛烈,为了拖住敌人,给张开清前往总部争取时间,郑义斋带领剩下的战士们拼死阻击敌人,但因寡不敌众,战斗中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郑义斋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牺牲时年仅36岁。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郑义斋和战士们用生命捍卫了党的经费。正是因为他们大公无私、廉洁自律,才作出拼死也要把党的经费全部交到组织手里的壮举,没有留给自己一分一毫。今天,面对金钱和物欲的诱惑,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克己自律,心存敬畏、严守规矩。
“独脚将军”谢良自费装假肢
谢良,江西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路军西征期间,先后担任红5军13师政委、红5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1936年11月21日,红5军进驻山丹城,谢良奉命率部在山丹县十里铺阻击敌人,战斗中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左腿,被送往随军医院治疗,但因子弹取不出来,又没有治伤所需的药品,导致伤口发炎,再加上天寒地冻,最终他的腿脚被冻坏了。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在祁连山中分散行动时,谢良因左腿冻伤,行动不便不幸被俘。后经党和人民营救,他被送到兰州省立医院治疗,可惜由于伤口发炎很严重,已经无法治愈,无奈锯掉了左脚。此后,他虽然仅有一条腿,但依然充满斗志,继续南征北战,人们称他为“独脚将军”。
谢良一生廉洁奉公,自己写作所得的稿费大部分都用来交了党费,特别是在失去左腿后数十年当中,为了工作的需要,他安装了假肢,但费用一直是自己来承担,没有向组织上要过一分钱。曾经有人跟他说:你的腿是为革命负伤后锯掉的,你应该向组织上提要求,让国家给你承担安装假肢的费用。可他却说:“有那么多的战友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失去一条腿算什么,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怎么能向组织上提这样的要求呢!”谢良用实际行动为共产党人树立起了廉洁自律的标杆。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淡泊名利、坚守初心的底线,做到有功不居功,居功不自傲,坦荡无私,积极奉献。
“守墓人”符泽攀勤俭齐家做模范
符泽攀,四川宣汉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被任命为红33军297团1营3连指导员。西路军西征期间是红5军的一名战士。1936年在山丹保卫战中身负重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养伤。后来随军医院遭到敌人的进攻,部队被打散,从此符泽攀失去了和部队的联系。由于敌人搜查得紧,他便流落到了高台县南山的一处煤矿里,一边挖煤一边治伤,想着伤好后继续寻找部队。后来打听到部队已经转移进入祁连山,他便流落到高台县黑泉镇定平村,在那里成了家落了户。1965年,符泽攀向组织上申请,要到烈士陵园给战友们守墓。他说:到了烈士陵园,和战友首长们在一起,我才算真正回到自己的队伍,回到了家。
符泽攀一生清正廉洁,重视家风家教,生活上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了廉洁自律的好榜样。新中国成立后,亲朋好友劝他说,让他以老红军的身份向组织上申请给子女在县上安排工作,但他坚定地说:“红军的身份是光荣,但不是拿来搞特权的,我的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现在很好,还能与战友日夜相伴,我不能给组织上提任何困难和特殊要求。”符泽攀在烈士陵园工作的时候种下了很多苹果树,有一次他的小孙子跑到烈士陵园摘了树上的一个苹果,遭到了爷爷的严肃批评。爷爷教育他说:“这个园子里的苹果不是我们家的,是公家的,你怎么能随便摘呢?不能因为爷爷在这里工作,你就能拿公家的东西。”符泽攀用实际行动教育子女要养成勤俭节约、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良好家风。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在廉洁齐家上做模范,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红色文化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共产党人清廉为民、严于律己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和精神支持。要充分挖掘、用好红色资源,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廉洁文化互促共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时刻把廉洁自律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张建虎 盛作林 寇周礼 丁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