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办实事” 架起党群“连心桥”
山丹公路段2025年推进“一支部一实事 一党员一承诺”活动综述
2025年,山丹公路段党支部深入推进“一支部一实事,一党员一承诺”活动,以“实事”落地有声回应职工期盼,以“承诺”践诺于行温暖社会民心,支部年初承诺办好的3件实事、党员确定的23件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
用情用心解决停车难
随着养护作业车辆和职工私家车数量的逐年增加,山丹公路段昔日宽敞的机关后院,逐渐变得拥挤,“停车难”成了困扰职工的“新烦恼”。尤其是养护车辆出车收车的高峰期,院内通行视线受阻,安全隐患存在,职工反映强烈。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支部将解决停车难问题列为头号实事项目,领导班子积极开拓思路,提出了“向内挖潜、变废为宝”的解决方案,将单位后院一块多年闲置的荒地利用起来,把养护作业中产生的路面铣刨旧料作为地基填充和硬化的主要材料,将更换拆除交安设施的废旧立柱用作车棚立柱,废旧铣刨料经过平整、碾压、硬化,一片规整的场地初具雏形。随后,坚固美观的车棚拔地而起,清晰的停车位标线画设完毕,19个新增车位(含大型车辆车位)赫然呈现。
此项举措,彻底解决了职工停车难、养护车辆停放不便的老大难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院内空间利用效率和整体环境,变废为宝实现了废旧养路材料的循环利用,节约了建设成本,践行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让广大职工真切感受到单位“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的务实作风,提升了职工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满意度。如今,院内车辆停放有序,出入顺畅,职工们对此赞不绝口。
巧用“废材”铺就民生路
公路养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铣刨旧料,传统处理方式往往是运往固定点废弃或简单填埋,不仅占用土地,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压力。如何让这些“废弃资源”焕发新生?山丹公路段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服务地方乡村振兴。
今年5月,该段在G312线马山段进行集中油路修补作业时,邻近的老军乡政府正为峡口村通村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群众出行不便而发愁。得知这一情况后,山丹公路段积极与老军乡政府对接,经过技术论证,决定将符合要求的铣刨料无偿提供给乡里,并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指导协助其对通村道路进行铺筑,一段平整坚实的路面取代了昔日的泥泞与颠簸。
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道路废料的就地转化利用,大幅降低了废料运输和处理成本,快速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是养护绿色转型的有益探索,也是深化路地合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务实举措。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道路铺筑后,老军乡政府将一面绣着“废材焕新颜铺就康庄阡陌,养路筑坦途真情惠泽乡邻”大字的锦旗送到了山丹公路段。这面沉甸甸的锦旗,是对公路人服务社会的肯定,更是路地情深、携手共进的最好见证。
真情陪伴护航成长途
2025年,山丹公路段党支部深入推进“一支部一实事,一党员一承诺”活动,以公路人的温暖,既洒在畅通无阻的公路上,也照进需要关爱的角落里。“六一”儿童节期间,山丹公路段的党员和团员青年们没有忘记一群特殊的孩子——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
儿童节当日,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带着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走进了留守儿童家庭。志愿者与孩子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和监护人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坚强面对困难,努力学习知识,自信乐观成长。
这项实事项目的开展,展现了公路人的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搭建起一座与社会沟通、被关爱包围的“暖心桥”。
支部树标杆,党员践承诺。在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下,支部23名党员以身作则,结合自身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扎实推进:3名党员在高考期间“爱心送考”,为遇困考生及家长提供免费接送服务,用“公路情”守护学子的“赶考路”;2名党员进社区为老人们开设“安全课堂”,讲解家庭用电用气安全、火灾逃生知识,提高老人们的自防自救能力;4名党员在“世界献血日”履行承诺,伸出手臂献出热血,用“热血真情”传递爱心,弘扬志愿精神;5名党员前往山丹县残疾人温馨日间照料中心,为“折翼天使”们送去了公路人的“暖心关怀”……23名党员的23份承诺事项件件完成、个个兑现,先锋本色熠熠生辉。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弦歌不辍,履践致远。山丹公路段持续深化办好实事好事工作机制,紧密围绕养护主业,聚焦社会与职工需求,推动办实事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努力以公路人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公路力量。(周永祥)
党员干部“办实事” 架起党群“连心桥”
山丹公路段2025年推进“一支部一实事 一党员一承诺”活动综述
2025年,山丹公路段党支部深入推进“一支部一实事,一党员一承诺”活动,以“实事”落地有声回应职工期盼,以“承诺”践诺于行温暖社会民心,支部年初承诺办好的3件实事、党员确定的23件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
用情用心解决停车难
随着养护作业车辆和职工私家车数量的逐年增加,山丹公路段昔日宽敞的机关后院,逐渐变得拥挤,“停车难”成了困扰职工的“新烦恼”。尤其是养护车辆出车收车的高峰期,院内通行视线受阻,安全隐患存在,职工反映强烈。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支部将解决停车难问题列为头号实事项目,领导班子积极开拓思路,提出了“向内挖潜、变废为宝”的解决方案,将单位后院一块多年闲置的荒地利用起来,把养护作业中产生的路面铣刨旧料作为地基填充和硬化的主要材料,将更换拆除交安设施的废旧立柱用作车棚立柱,废旧铣刨料经过平整、碾压、硬化,一片规整的场地初具雏形。随后,坚固美观的车棚拔地而起,清晰的停车位标线画设完毕,19个新增车位(含大型车辆车位)赫然呈现。
此项举措,彻底解决了职工停车难、养护车辆停放不便的老大难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院内空间利用效率和整体环境,变废为宝实现了废旧养路材料的循环利用,节约了建设成本,践行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让广大职工真切感受到单位“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的务实作风,提升了职工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满意度。如今,院内车辆停放有序,出入顺畅,职工们对此赞不绝口。
巧用“废材”铺就民生路
公路养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铣刨旧料,传统处理方式往往是运往固定点废弃或简单填埋,不仅占用土地,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压力。如何让这些“废弃资源”焕发新生?山丹公路段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服务地方乡村振兴。
今年5月,该段在G312线马山段进行集中油路修补作业时,邻近的老军乡政府正为峡口村通村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群众出行不便而发愁。得知这一情况后,山丹公路段积极与老军乡政府对接,经过技术论证,决定将符合要求的铣刨料无偿提供给乡里,并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指导协助其对通村道路进行铺筑,一段平整坚实的路面取代了昔日的泥泞与颠簸。
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道路废料的就地转化利用,大幅降低了废料运输和处理成本,快速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是养护绿色转型的有益探索,也是深化路地合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务实举措。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道路铺筑后,老军乡政府将一面绣着“废材焕新颜铺就康庄阡陌,养路筑坦途真情惠泽乡邻”大字的锦旗送到了山丹公路段。这面沉甸甸的锦旗,是对公路人服务社会的肯定,更是路地情深、携手共进的最好见证。
真情陪伴护航成长途
2025年,山丹公路段党支部深入推进“一支部一实事,一党员一承诺”活动,以公路人的温暖,既洒在畅通无阻的公路上,也照进需要关爱的角落里。“六一”儿童节期间,山丹公路段的党员和团员青年们没有忘记一群特殊的孩子——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
儿童节当日,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带着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走进了留守儿童家庭。志愿者与孩子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和监护人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坚强面对困难,努力学习知识,自信乐观成长。
这项实事项目的开展,展现了公路人的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搭建起一座与社会沟通、被关爱包围的“暖心桥”。
支部树标杆,党员践承诺。在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下,支部23名党员以身作则,结合自身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扎实推进:3名党员在高考期间“爱心送考”,为遇困考生及家长提供免费接送服务,用“公路情”守护学子的“赶考路”;2名党员进社区为老人们开设“安全课堂”,讲解家庭用电用气安全、火灾逃生知识,提高老人们的自防自救能力;4名党员在“世界献血日”履行承诺,伸出手臂献出热血,用“热血真情”传递爱心,弘扬志愿精神;5名党员前往山丹县残疾人温馨日间照料中心,为“折翼天使”们送去了公路人的“暖心关怀”……23名党员的23份承诺事项件件完成、个个兑现,先锋本色熠熠生辉。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弦歌不辍,履践致远。山丹公路段持续深化办好实事好事工作机制,紧密围绕养护主业,聚焦社会与职工需求,推动办实事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努力以公路人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公路力量。(周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