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内涵、有温度的创建活动。先后有金昌市、嘉峪关市、兰州市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崇信县、玉门市、敦煌市、永靖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创造了很多特色做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力争在新一轮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现选取我省各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典型案例,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开设“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城市文明”专栏,分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5个篇章,供各地学习参考。
信仰坚定篇
传承红色基因赋能城市文明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提出的“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张掖市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以红色文化铸魂城市文明内核,以红色资源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以红塑城、以文兴城、以产促城”的文明城市创建路径,打造了红色文化弘扬与文明城市建设协同推进的“张掖样板”。
做法与成效
(一)以红色资源赋能城市发展,夯实精神根基。制定《张掖市创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持续推进红色文化保护研究,强化红西路军征战河西遗址为重点的革命文物保护,实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等项目6项,修缮红色纪念场馆、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57处,整理编辑《深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西路军图集》等书籍7册,推出革命历史类VR网上展馆5个,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处,红色文化根基进一步夯实。
(二)以红色文化浸润城市文明,提升文化内涵。制定出台《张掖市重点文化项目暂行扶持办法》,加大红色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力度,待续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市七一剧团创排的大型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获戏剧“红梅奖”并参加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和到陕西西安、青海西宁、宁夏银川等地演出,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电影《浴血誓言》《天盖勒》《爱在夏日塔拉》在全国公映,话剧《血色高台》在省内高校巡演,电影《培黎之光》和电视剧《猎狼刀》上星、《英雄的旗帜》进入后期制作,有力提升了红色城市文明形象。
(三)以红色教育凝聚城市动力,激活发展动能。将红色教育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和青少年思政课教育内容,常态化组织开展缅怀革命英烈、“十百千万铸党魂”【十项体验悟初心、百堂党课触灵魂、千名书记进党校、万名党员受教育】系列教育和红色文化“七进”、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惠民演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书法美术作品展、“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革命文物“云展览”“云直播”等线上展播活动,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2万余场次,展播红色电影4000余场次,参与干部群众近50余万人次,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和文明城市创建凝聚了强大精神动力。
(四)以红色品牌引领城市建设,构建共建格局。将红色场馆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实施西路军精神核心展示园、高台干部学院新校区等项目30余个,建设高台红色大道等红色街道7条,建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6个、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7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4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主义教育基地3个,高台董振堂小学等3所学校被命名为全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培黎职业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多项称号,红色建筑已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五)以红色旅游助推城市经济,增强产业活力。以革命历史纪念场馆为重点,积极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和星级饭店创建工程,实施西路军精神核心展示园等项目20多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通过红色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入选“2022甘肃文旅100个美好目的地”、全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天域绿尔佳酒店、山丹瑞景大酒店等一批酒店建设为四级星饭店,全市累计建成星级饭店达52家,开发“踏寻总书记足迹”“播撒红色火种,从南梁到高台”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9条,年接待红色旅游20余万人次,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
启示与思考
(一)红色资源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根脉。文明城市建设,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滋养,坚持把红色基因传承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通过系统性保护革命遗迹、创新红色教育课程、打造红色文艺精品等,切实把红色文化融入城市肌理,可为培育市民爱国情怀和文明素养提供强大精神支持,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红色基因传承同频共振。
(二)红色旅游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建设文明城市,需要健全完善文化旅游设施,坚持“红色教育+旅游经济”双轮驱动,推动文旅产业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新动能,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与城市功能提升的有机统一。
(三)红色教育是凝聚城市建设合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实践”的红色基因传承格局,扎实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可有效激发全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形成红色基因传承与文明行为养成的良性互动,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内涵、有温度的创建活动。先后有金昌市、嘉峪关市、兰州市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崇信县、玉门市、敦煌市、永靖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创造了很多特色做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力争在新一轮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现选取我省各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典型案例,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开设“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城市文明”专栏,分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5个篇章,供各地学习参考。
信仰坚定篇
传承红色基因赋能城市文明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提出的“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张掖市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以红色文化铸魂城市文明内核,以红色资源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以红塑城、以文兴城、以产促城”的文明城市创建路径,打造了红色文化弘扬与文明城市建设协同推进的“张掖样板”。
做法与成效
(一)以红色资源赋能城市发展,夯实精神根基。制定《张掖市创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持续推进红色文化保护研究,强化红西路军征战河西遗址为重点的革命文物保护,实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等项目6项,修缮红色纪念场馆、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57处,整理编辑《深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西路军图集》等书籍7册,推出革命历史类VR网上展馆5个,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处,红色文化根基进一步夯实。
(二)以红色文化浸润城市文明,提升文化内涵。制定出台《张掖市重点文化项目暂行扶持办法》,加大红色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力度,待续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市七一剧团创排的大型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获戏剧“红梅奖”并参加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和到陕西西安、青海西宁、宁夏银川等地演出,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电影《浴血誓言》《天盖勒》《爱在夏日塔拉》在全国公映,话剧《血色高台》在省内高校巡演,电影《培黎之光》和电视剧《猎狼刀》上星、《英雄的旗帜》进入后期制作,有力提升了红色城市文明形象。
(三)以红色教育凝聚城市动力,激活发展动能。将红色教育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和青少年思政课教育内容,常态化组织开展缅怀革命英烈、“十百千万铸党魂”【十项体验悟初心、百堂党课触灵魂、千名书记进党校、万名党员受教育】系列教育和红色文化“七进”、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惠民演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书法美术作品展、“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革命文物“云展览”“云直播”等线上展播活动,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2万余场次,展播红色电影4000余场次,参与干部群众近50余万人次,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和文明城市创建凝聚了强大精神动力。
(四)以红色品牌引领城市建设,构建共建格局。将红色场馆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实施西路军精神核心展示园、高台干部学院新校区等项目30余个,建设高台红色大道等红色街道7条,建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6个、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7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4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主义教育基地3个,高台董振堂小学等3所学校被命名为全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培黎职业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多项称号,红色建筑已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五)以红色旅游助推城市经济,增强产业活力。以革命历史纪念场馆为重点,积极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和星级饭店创建工程,实施西路军精神核心展示园等项目20多个,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通过红色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入选“2022甘肃文旅100个美好目的地”、全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天域绿尔佳酒店、山丹瑞景大酒店等一批酒店建设为四级星饭店,全市累计建成星级饭店达52家,开发“踏寻总书记足迹”“播撒红色火种,从南梁到高台”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9条,年接待红色旅游20余万人次,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
启示与思考
(一)红色资源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根脉。文明城市建设,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滋养,坚持把红色基因传承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通过系统性保护革命遗迹、创新红色教育课程、打造红色文艺精品等,切实把红色文化融入城市肌理,可为培育市民爱国情怀和文明素养提供强大精神支持,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红色基因传承同频共振。
(二)红色旅游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建设文明城市,需要健全完善文化旅游设施,坚持“红色教育+旅游经济”双轮驱动,推动文旅产业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新动能,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与城市功能提升的有机统一。
(三)红色教育是凝聚城市建设合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实践”的红色基因传承格局,扎实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可有效激发全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形成红色基因传承与文明行为养成的良性互动,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实现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