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掖时评】民乐县:让书香浸润童心,用文化涵养乡风
来源:
2025年08月21日 09:25

分享到:

  民乐县三堡镇三堡村农家书屋,静静坐落于村文化大院之中。8000余册藏书在书架上整齐排列,从厚重的经典名著到轻快的少儿读物,从讲述家风故事的通俗读本到记录非遗技艺的珍贵图谱,涵盖了文化学习、阅读拓展、作品展示等多元功能。近年来,这座书屋始终以“扎根乡土、滋养人心”为目标,通过丰富活动、联动资源,渐渐成了村里少年儿童离不开的“精神粮仓”。

  依托文化大院里“村史馆、民俗馆、文化馆”的资源优势,书屋常态化开展“经典永流传·书香润心田”系列活动。今年暑假,志愿者们就守在书屋,手把手指导孩子们阅读,精心推荐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和少儿读物,鼓励他们分享心中的好书、交流阅读心得。“这些活动为孩子们搭起了共同学习、增进友谊的平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更点燃了阅读热情,看着孩子们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特别让人欣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者陈晓雪笑着说,孩子们在书页间收获的,是知识,更是向上的力量。

  除了静态的阅读,书屋还悄悄织起一张“活动网”。创新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手工挂面厂,构建起“教育+文化+实践”的综合体。假期里,高中生朱传国就在书屋管理员的牵线下,走进了文明实践站组织的“非遗体验班”,跟着挂面厂的老匠人谢师傅学起了揉面、醒面、盘面、拉面。“原以为挂面就是简单一拉,没想到要经过20道工序,揉面得有劲儿,醒面得有耐心,真是‘慢工出细活’。”朱传国在日记里认真记下这段体验,“现在写作文,脑子里全是作坊里的烟火气,比以前空泛的句子实在多了。”

  夜幕降临时,书屋的灯光下还藏着另一种热闹。村民朱兴典常带着10岁的孙子来这儿,以前总抱着手机不放的孩子,如今在退休村干部朱兴典的引导下,迷上了非遗传承人鲁振国的皮影戏。幕布上,孙悟空的金箍棒耍得灵动,台下的孩子看得入迷,跟着节奏拍手。“现在一到假期,孩子就追着问‘啥时候演皮影戏’,催着要来书屋,可比在家刷手机踏实多了!”朱兴典提起孙子的变化,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这样的改变在村里并非个例。书屋组织的学唱皮影戏调、临摹家风家训书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200余名少年儿童慢慢从手机屏幕前走到鲜活的文化实践中。在潜移默化的浸润里,他们不仅触摸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更悄悄养成了爱阅读、学手艺、懂孝亲的好习惯。

  如今,孩子们在农家书屋读完书,转身就能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帮老人读报、打扫屋子;也能到挂面厂体验传统农耕工具,感受劳作的意义。这种“读书+实践”的模式,让少年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学会了自立自强,也让农家书屋从单纯的阅读空间,悄然变成了培育文明乡风、凝聚乡村力量的“幸福驿站”。(金时评)

  民乐县三堡镇三堡村农家书屋,静静坐落于村文化大院之中。8000余册藏书在书架上整齐排列,从厚重的经典名著到轻快的少儿读物,从讲述家风故事的通俗读本到记录非遗技艺的珍贵图谱,涵盖了文化学习、阅读拓展、作品展示等多元功能。近年来,这座书屋始终以“扎根乡土、滋养人心”为目标,通过丰富活动、联动资源,渐渐成了村里少年儿童离不开的“精神粮仓”。

  依托文化大院里“村史馆、民俗馆、文化馆”的资源优势,书屋常态化开展“经典永流传·书香润心田”系列活动。今年暑假,志愿者们就守在书屋,手把手指导孩子们阅读,精心推荐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和少儿读物,鼓励他们分享心中的好书、交流阅读心得。“这些活动为孩子们搭起了共同学习、增进友谊的平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更点燃了阅读热情,看着孩子们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特别让人欣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者陈晓雪笑着说,孩子们在书页间收获的,是知识,更是向上的力量。

  除了静态的阅读,书屋还悄悄织起一张“活动网”。创新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手工挂面厂,构建起“教育+文化+实践”的综合体。假期里,高中生朱传国就在书屋管理员的牵线下,走进了文明实践站组织的“非遗体验班”,跟着挂面厂的老匠人谢师傅学起了揉面、醒面、盘面、拉面。“原以为挂面就是简单一拉,没想到要经过20道工序,揉面得有劲儿,醒面得有耐心,真是‘慢工出细活’。”朱传国在日记里认真记下这段体验,“现在写作文,脑子里全是作坊里的烟火气,比以前空泛的句子实在多了。”

  夜幕降临时,书屋的灯光下还藏着另一种热闹。村民朱兴典常带着10岁的孙子来这儿,以前总抱着手机不放的孩子,如今在退休村干部朱兴典的引导下,迷上了非遗传承人鲁振国的皮影戏。幕布上,孙悟空的金箍棒耍得灵动,台下的孩子看得入迷,跟着节奏拍手。“现在一到假期,孩子就追着问‘啥时候演皮影戏’,催着要来书屋,可比在家刷手机踏实多了!”朱兴典提起孙子的变化,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这样的改变在村里并非个例。书屋组织的学唱皮影戏调、临摹家风家训书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200余名少年儿童慢慢从手机屏幕前走到鲜活的文化实践中。在潜移默化的浸润里,他们不仅触摸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更悄悄养成了爱阅读、学手艺、懂孝亲的好习惯。

  如今,孩子们在农家书屋读完书,转身就能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帮老人读报、打扫屋子;也能到挂面厂体验传统农耕工具,感受劳作的意义。这种“读书+实践”的模式,让少年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学会了自立自强,也让农家书屋从单纯的阅读空间,悄然变成了培育文明乡风、凝聚乡村力量的“幸福驿站”。(金时评)

编辑:杨洋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