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伏夏时节,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的数千亩玉米制种田野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农田音乐会”悄然上演——
植保无人机的嗡鸣是主旋律,大型拖拉机的轰鸣是低音部,而农民们的谈笑声则成了最轻快的伴奏音符……
“三夏忙、三夏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每年七八月份,进入玉米制种去雄抽穗的关键时期,这句种农口口相传的顺口溜,生动描绘了夏日农忙景象。曾几何时,“忙碌”似乎是种农的“夏日限定”。去雄、去杂、打药、施肥、收获,每一步都少不了辛苦汗水。可在临泽县平川镇,种地这个“老活计”如今有了新变化——
“订单排得满满当当,微信预约目不暇接。农机手们天不亮就出车、天擦黑才收工,午饭就在地头对付一口”,翻阅着手机上的订单,惠多多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潘峯向记者说道。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服务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一批提供农业服务的企业和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在农忙时节,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香饽饽”,惠多多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村民刘学建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第一批受益者。12亩玉米制种田,对于刘学建这样家里劳动力较少的农户来说,说多不多、可说少也不少,“家里的事要操心、地里的活要忙活,一年到头焦头烂额,往往还会耽误了农时。”如今,刘学建将自家农田里翻土、播种、打药、施肥、收获等农活打包交给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临泽县惠多多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大型农机咱们个人买不起,可在‘惠多多’我只用花一小笔钱,就能享受一整套专业机械作业服务。”
“我们的大型机械作业效率比农户自购的小型机械要高得多,最近我们有点忙不过来,需要农机作业服务的人太多了。”潘峯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指着正在农田里作业的大型农业机械说道。农忙时,公司60多台大型农业机械、30多名农机作业手几乎连轴转,一天要跑好几个村。
与此同时,三二村附近的三一村正在进行水肥一体化作业。惠多多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桑怀银带着两名助手,仔细核对配比数据,将一袋袋水溶复合肥倒入施肥罐。“这个比例要精确到克,”桑怀银边操作边解释,“微量元素的配比要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期的需求来调整。”
随着水泵启动的嗡鸣声,营养液通过密密麻麻的滴灌带网络,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到每一株玉米根部。“以前大水漫灌,三更半夜全家上地浇水,让人不得安生。”三一村村民朱增荣背着手站在田埂上,望着滴灌带上均匀渗出的水珠笑道,“现在都交给惠多多公司,咱看着就把钱挣了。”
现如今,“良田成方望无边,机械轰鸣地头忙,农民闲坐树阴下,又说又笑拉家常”已成为平川镇老百姓的常态,该镇也通过推行上联企业、中联社会化服务组织、下联农户的多元化农业托管模式,组建“田保姆”“生产管家”“共享农机”等社会化服务队伍,提供生产统管等有偿服务,农业生产综合托管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推广率达90%以上,亩均节本增效588元。
对于潘峯和他的“惠多多”服务队而言,农忙时节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赶工记”。他们用轰鸣的引擎和精准的数据,取代了农户的锄头和汗水,将“三夏忙”的辛劳转化为高效、专业的服务,不仅让广袤的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更悄然改变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图景,让农民在田埂上挺直了腰杆,真正实现了“站着享服务,等着收庄稼”的新农人梦想。(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伟 吴玉杰 见习记者 王钰)
中国张掖网讯 伏夏时节,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的数千亩玉米制种田野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农田音乐会”悄然上演——
植保无人机的嗡鸣是主旋律,大型拖拉机的轰鸣是低音部,而农民们的谈笑声则成了最轻快的伴奏音符……
“三夏忙、三夏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每年七八月份,进入玉米制种去雄抽穗的关键时期,这句种农口口相传的顺口溜,生动描绘了夏日农忙景象。曾几何时,“忙碌”似乎是种农的“夏日限定”。去雄、去杂、打药、施肥、收获,每一步都少不了辛苦汗水。可在临泽县平川镇,种地这个“老活计”如今有了新变化——
“订单排得满满当当,微信预约目不暇接。农机手们天不亮就出车、天擦黑才收工,午饭就在地头对付一口”,翻阅着手机上的订单,惠多多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潘峯向记者说道。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服务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一批提供农业服务的企业和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在农忙时节,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香饽饽”,惠多多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村民刘学建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第一批受益者。12亩玉米制种田,对于刘学建这样家里劳动力较少的农户来说,说多不多、可说少也不少,“家里的事要操心、地里的活要忙活,一年到头焦头烂额,往往还会耽误了农时。”如今,刘学建将自家农田里翻土、播种、打药、施肥、收获等农活打包交给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临泽县惠多多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大型农机咱们个人买不起,可在‘惠多多’我只用花一小笔钱,就能享受一整套专业机械作业服务。”
“我们的大型机械作业效率比农户自购的小型机械要高得多,最近我们有点忙不过来,需要农机作业服务的人太多了。”潘峯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指着正在农田里作业的大型农业机械说道。农忙时,公司60多台大型农业机械、30多名农机作业手几乎连轴转,一天要跑好几个村。
与此同时,三二村附近的三一村正在进行水肥一体化作业。惠多多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桑怀银带着两名助手,仔细核对配比数据,将一袋袋水溶复合肥倒入施肥罐。“这个比例要精确到克,”桑怀银边操作边解释,“微量元素的配比要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期的需求来调整。”
随着水泵启动的嗡鸣声,营养液通过密密麻麻的滴灌带网络,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到每一株玉米根部。“以前大水漫灌,三更半夜全家上地浇水,让人不得安生。”三一村村民朱增荣背着手站在田埂上,望着滴灌带上均匀渗出的水珠笑道,“现在都交给惠多多公司,咱看着就把钱挣了。”
现如今,“良田成方望无边,机械轰鸣地头忙,农民闲坐树阴下,又说又笑拉家常”已成为平川镇老百姓的常态,该镇也通过推行上联企业、中联社会化服务组织、下联农户的多元化农业托管模式,组建“田保姆”“生产管家”“共享农机”等社会化服务队伍,提供生产统管等有偿服务,农业生产综合托管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推广率达90%以上,亩均节本增效588元。
对于潘峯和他的“惠多多”服务队而言,农忙时节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赶工记”。他们用轰鸣的引擎和精准的数据,取代了农户的锄头和汗水,将“三夏忙”的辛劳转化为高效、专业的服务,不仅让广袤的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更悄然改变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图景,让农民在田埂上挺直了腰杆,真正实现了“站着享服务,等着收庄稼”的新农人梦想。(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伟 吴玉杰 见习记者 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