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者故事点燃初心使命
张掖市总工会“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创新实践纪实
“被人需要的人生才是无悔无憾的人生”,全国劳模张小燕的这句朴素告白,让百余名市直机关干部深有感触。
7月29日,“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市直机关专场宣讲活动在市委市政府会议中心举行,百余名市直机关干部在五位劳动者代表的动情讲述中,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思想淬炼。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副研究馆员李菲菲讲述董振堂将军“铁流后卫”的壮烈事迹时,会场再次响起阵阵掌声,将这场精神盛宴推向高潮。
活动现场,全国劳模张小燕动情讲述十年关爱3000多名留守儿童的坚持;全国劳模郑雄国分享从普通电工成长为拥有28项国家专利的技术专家的奋斗之路;甘肃省先进工作者李芳在无影灯下锻造生命之盾,以“三维镇痛”体系让癌痛患者重拾尊严;甘肃省劳动模范牛旭章于甜叶菊田中播种共富梦想,带动500农户增收621万元;李菲菲让信仰之旗迎风高扬,董振堂将军的壮烈誓言在肃穆的会场回荡不息。
没有高台讲章,没有理论堆砌,只有真实的故事和滚烫的初心。
思政课的“一线革命”
今年3月,张掖市总工会四届四次全委会议提出一项创新部署:打造“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品牌,将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
这一决策直指传统思政教育的痛点——理论灌输与职工需求脱节、课堂形式单一、感染力不足。市总工会的破题之道是:让劳动者成为课堂主角,让车间一线变为教学现场。
他们迅速出台《关于打造“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的实施方案》,组建起一支由33名劳模工匠、思政教师和工会干部构成的师资库。课程采用“示范宣讲+互动交流+沉浸式体验”的创新模式,把“文件语”转化为“家常话”。
“要让思政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张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刘晓红道出核心理念。
劳模故事:最动人的思政教材
在甘肃滨河集团的宣讲现场,张小燕的故事引发强烈共鸣。
“今天听她讲和留守儿童娃儿们的故事,真的是我们民乐人的好榜样”,包装车间赵大姐的感慨道出职工心声。张小燕十年如一日关爱3000多名留守儿童,用行动诠释了“被需要”的人生价值。
郑雄国的故事则点燃了技术工人的热情。维修工小赵感叹:“和劳模们近距离接触后,才发现他们也是普通人,就像郑雄国那样,是从最普通的电工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市总工会经审会主任杜明语在现场总结道:“我们要酿造既有技术含量又有思想深度的时代佳酿。”
6月10日,思政课的舞台延伸到山丹县培黎职业学院。500余名师生与劳模工匠、工会干部齐聚一堂,见证一场特殊的思政教育实践。
活动中,四位劳模的成长故事引发学子深思。更富创新的是,课程融入情景剧再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在山丹的岁月,传承“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教理念。
“我们将持续推进劳模‘三进’宣讲活动”,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目前,进企业、进校园、进展馆已成为常态”。
云端讲述:职工的思政舞台
7月,张掖市总工会再推创新举措——启动“庆工运百年·展职工风采”岗位“云讲述”活动。该活动将历时三个月,依托“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职工视角、职工语言、职工故事,生动展现新时代张掖职工的精神风貌和奋斗实践。活动设置了短视频征集和演讲比赛两大板块。在短视频征集中,职工可以通过“劳模说”“职工说”“工会说”三个主题,用短视频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奋斗故事;演讲比赛则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为职工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为确保活动实效,活动设“最佳讲述奖”“创新表达奖”等奖项,获奖作品将在全市各级工会新媒体平台集中展播,让更多职工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
“用职工讲、职工听、职工评的互动模式,让每个岗位故事都成为生动教材”,张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刘晓红阐释活动理念。
从“思政课”到“信仰课”
“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开展半年来,成效显著。已在10余家企业、5所院校开展示范宣讲,33名师资库成员覆盖各行业领域,“云讲述”活动吸引全市职工广泛参与。
张掖市总工会的探索证明,最好的思政教育不在文件里,而在劳动者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不在讲台上,在电工、裁缝、制砖工的人生轨迹里。当张小燕说出“被人需要的人生才是无悔无憾的人生”,当郑雄国展示28年磨砺出的28项专利证书,当李菲菲让信仰之旗迎风高扬时,劳动者的故事已然成为点亮初心的火种。
这些源自泥土、带着汗水的叙事,正在张掖大地汇聚成一股磅礴力量。它们昭示着一个朴素真理:最动人的思政课,往往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劳动者的掌纹里。
用劳动者故事点燃初心使命
张掖市总工会“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创新实践纪实
“被人需要的人生才是无悔无憾的人生”,全国劳模张小燕的这句朴素告白,让百余名市直机关干部深有感触。
7月29日,“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市直机关专场宣讲活动在市委市政府会议中心举行,百余名市直机关干部在五位劳动者代表的动情讲述中,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思想淬炼。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副研究馆员李菲菲讲述董振堂将军“铁流后卫”的壮烈事迹时,会场再次响起阵阵掌声,将这场精神盛宴推向高潮。
活动现场,全国劳模张小燕动情讲述十年关爱3000多名留守儿童的坚持;全国劳模郑雄国分享从普通电工成长为拥有28项国家专利的技术专家的奋斗之路;甘肃省先进工作者李芳在无影灯下锻造生命之盾,以“三维镇痛”体系让癌痛患者重拾尊严;甘肃省劳动模范牛旭章于甜叶菊田中播种共富梦想,带动500农户增收621万元;李菲菲让信仰之旗迎风高扬,董振堂将军的壮烈誓言在肃穆的会场回荡不息。
没有高台讲章,没有理论堆砌,只有真实的故事和滚烫的初心。
思政课的“一线革命”
今年3月,张掖市总工会四届四次全委会议提出一项创新部署:打造“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品牌,将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
这一决策直指传统思政教育的痛点——理论灌输与职工需求脱节、课堂形式单一、感染力不足。市总工会的破题之道是:让劳动者成为课堂主角,让车间一线变为教学现场。
他们迅速出台《关于打造“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的实施方案》,组建起一支由33名劳模工匠、思政教师和工会干部构成的师资库。课程采用“示范宣讲+互动交流+沉浸式体验”的创新模式,把“文件语”转化为“家常话”。
“要让思政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张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刘晓红道出核心理念。
劳模故事:最动人的思政教材
在甘肃滨河集团的宣讲现场,张小燕的故事引发强烈共鸣。
“今天听她讲和留守儿童娃儿们的故事,真的是我们民乐人的好榜样”,包装车间赵大姐的感慨道出职工心声。张小燕十年如一日关爱3000多名留守儿童,用行动诠释了“被需要”的人生价值。
郑雄国的故事则点燃了技术工人的热情。维修工小赵感叹:“和劳模们近距离接触后,才发现他们也是普通人,就像郑雄国那样,是从最普通的电工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市总工会经审会主任杜明语在现场总结道:“我们要酿造既有技术含量又有思想深度的时代佳酿。”
6月10日,思政课的舞台延伸到山丹县培黎职业学院。500余名师生与劳模工匠、工会干部齐聚一堂,见证一场特殊的思政教育实践。
活动中,四位劳模的成长故事引发学子深思。更富创新的是,课程融入情景剧再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在山丹的岁月,传承“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教理念。
“我们将持续推进劳模‘三进’宣讲活动”,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目前,进企业、进校园、进展馆已成为常态”。
云端讲述:职工的思政舞台
7月,张掖市总工会再推创新举措——启动“庆工运百年·展职工风采”岗位“云讲述”活动。该活动将历时三个月,依托“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职工视角、职工语言、职工故事,生动展现新时代张掖职工的精神风貌和奋斗实践。活动设置了短视频征集和演讲比赛两大板块。在短视频征集中,职工可以通过“劳模说”“职工说”“工会说”三个主题,用短视频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奋斗故事;演讲比赛则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为职工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为确保活动实效,活动设“最佳讲述奖”“创新表达奖”等奖项,获奖作品将在全市各级工会新媒体平台集中展播,让更多职工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
“用职工讲、职工听、职工评的互动模式,让每个岗位故事都成为生动教材”,张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刘晓红阐释活动理念。
从“思政课”到“信仰课”
“金张掖职工大思政课”开展半年来,成效显著。已在10余家企业、5所院校开展示范宣讲,33名师资库成员覆盖各行业领域,“云讲述”活动吸引全市职工广泛参与。
张掖市总工会的探索证明,最好的思政教育不在文件里,而在劳动者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不在讲台上,在电工、裁缝、制砖工的人生轨迹里。当张小燕说出“被人需要的人生才是无悔无憾的人生”,当郑雄国展示28年磨砺出的28项专利证书,当李菲菲让信仰之旗迎风高扬时,劳动者的故事已然成为点亮初心的火种。
这些源自泥土、带着汗水的叙事,正在张掖大地汇聚成一股磅礴力量。它们昭示着一个朴素真理:最动人的思政课,往往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劳动者的掌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