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临泽
临泽倪家营:“云”端书写田间梦 智慧农业展新颜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7月22日 16:04

分享到:

  炎炎夏日丹霞山下,万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上,一场绵延不断“数字雨”正浸润着大地。近年来,临泽县倪家营镇以高标准农田为抓手,不断推进科技兴田、数字管田,带动农户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使农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实现科学种植、降本增效、丰产丰收。

  

  建设智慧农田,夯实农业发展“基本盘”

  “以前,大水漫灌,每亩地单次灌水要100方,如今,全村的高标准农田全部装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农户只要在地头打开截止阀,上千亩地就能同时浇水,每亩地单次灌水只需要30方左右,省水、省时,还省力。”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村委会主任张维军说。

  倪家营镇依托玉米制种核心区域优势,按照“高标准农田应建尽建,改造提升智慧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的思路,把发展水肥一体化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融合推进、一体实施,全镇2.3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配备智能灌溉、智能物联网监测、智能绿色防控系统,实现大数据平台远程管理、监控、操控和预警等。先行先试以汪家墩村为试点,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全面推行农业生产各环节托管,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托管社会化的目标,实现节药20%、节肥30%、节水40%、节工50%以上的效果,有效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增加种植收益。

  搭建云端平台,打造智能管理“指挥舱”

  “现在,手机就是我们农民的新农具,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就可以远程一键开启全社数百亩地的轮灌作业,还能实时监控水肥使用数据,自动形成记录,方便调取查阅。”正在操作智慧灌溉终端设备的管理员韩金兵介绍。

  倪家营镇以倪家营村4300亩玉米制种高标准农田为智能化试点,以智慧节水灌溉为基础,智能化管理为核心,新建终端设备控制室,配套气象、苗情、虫情、土壤墒情监测设备,采用先进的无线远程传输技术LORA等,搭建“云”端平台,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全面跟踪监测农田建设现状,打造集设施精细管理、田间智慧监测、智能水肥集成、无人化灌溉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变量灌溉系统,形成了“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精准灌溉”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在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的基础上亩均省工50%、节水20%,节肥20%,亩均增收150元,实现了远程智能智慧管理、精准节水节肥节药、省工省时省力、增产增效增收的目标。

  突出精准管护,提升科学种田“软硬件”

  倪家营镇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结合全镇实际,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充分研究论证制定《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后管护制度》,将高标准农田设施设备管护精准落实到人,不仅明确了镇村两级硬件管护职责,还配备专人负责配套智能化程序软件的维护,确保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已建成的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并长期发挥效益。同时加大管理人员对智能设备操作、管理维护等培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收集和分析大数据计算田间最佳灌水量,使智慧灌溉精准节水高效,真正实现智能管理、远程可视、精准节水从而达到科学种田的目的。

  现如今,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费亩均提高300-500元,玉米制种亩均节约水、肥、机械、人工等费用超500元,亩均粮食增产50公斤以上,净收益增加680元以上。

  在智慧农业等技术的助力下,丹霞山下广阔田野正孕育着一年一轮的大丰收。倪家营镇将紧盯“土、肥、水”关键核心要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耕地质量提升、水肥托管等技术,持续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让高标准农田智慧化灌溉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样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王希婷)

  炎炎夏日丹霞山下,万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上,一场绵延不断“数字雨”正浸润着大地。近年来,临泽县倪家营镇以高标准农田为抓手,不断推进科技兴田、数字管田,带动农户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使农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实现科学种植、降本增效、丰产丰收。

  

  建设智慧农田,夯实农业发展“基本盘”

  “以前,大水漫灌,每亩地单次灌水要100方,如今,全村的高标准农田全部装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农户只要在地头打开截止阀,上千亩地就能同时浇水,每亩地单次灌水只需要30方左右,省水、省时,还省力。”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村委会主任张维军说。

  倪家营镇依托玉米制种核心区域优势,按照“高标准农田应建尽建,改造提升智慧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的思路,把发展水肥一体化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融合推进、一体实施,全镇2.3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配备智能灌溉、智能物联网监测、智能绿色防控系统,实现大数据平台远程管理、监控、操控和预警等。先行先试以汪家墩村为试点,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全面推行农业生产各环节托管,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托管社会化的目标,实现节药20%、节肥30%、节水40%、节工50%以上的效果,有效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增加种植收益。

  搭建云端平台,打造智能管理“指挥舱”

  “现在,手机就是我们农民的新农具,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就可以远程一键开启全社数百亩地的轮灌作业,还能实时监控水肥使用数据,自动形成记录,方便调取查阅。”正在操作智慧灌溉终端设备的管理员韩金兵介绍。

  倪家营镇以倪家营村4300亩玉米制种高标准农田为智能化试点,以智慧节水灌溉为基础,智能化管理为核心,新建终端设备控制室,配套气象、苗情、虫情、土壤墒情监测设备,采用先进的无线远程传输技术LORA等,搭建“云”端平台,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全面跟踪监测农田建设现状,打造集设施精细管理、田间智慧监测、智能水肥集成、无人化灌溉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变量灌溉系统,形成了“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精准灌溉”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在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的基础上亩均省工50%、节水20%,节肥20%,亩均增收150元,实现了远程智能智慧管理、精准节水节肥节药、省工省时省力、增产增效增收的目标。

  突出精准管护,提升科学种田“软硬件”

  倪家营镇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结合全镇实际,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充分研究论证制定《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后管护制度》,将高标准农田设施设备管护精准落实到人,不仅明确了镇村两级硬件管护职责,还配备专人负责配套智能化程序软件的维护,确保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已建成的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并长期发挥效益。同时加大管理人员对智能设备操作、管理维护等培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收集和分析大数据计算田间最佳灌水量,使智慧灌溉精准节水高效,真正实现智能管理、远程可视、精准节水从而达到科学种田的目的。

  现如今,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费亩均提高300-500元,玉米制种亩均节约水、肥、机械、人工等费用超500元,亩均粮食增产50公斤以上,净收益增加680元以上。

  在智慧农业等技术的助力下,丹霞山下广阔田野正孕育着一年一轮的大丰收。倪家营镇将紧盯“土、肥、水”关键核心要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耕地质量提升、水肥托管等技术,持续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让高标准农田智慧化灌溉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样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王希婷)

编辑:赵燕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