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临泽
临泽:农村改革激活要素“一池春水”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7月18日 16:35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临泽讯 近年来,临泽县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充分挖掘整合资源要素,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加速向发展动能转化。

      强化“三资”管理,筑牢制度根基。制定实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聚焦集体资产管理、财务规范、合同监管等八大核心领域,系统性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县累计清核村集体资产7.64亿元,并将2013-2024年度606项、总值3.09亿元的帮扶项目资产全部纳入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平台,为农民权益筑牢防护网。

      创新运营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坚持党建引领、试点先行,灵活采用“单村独资”“多村合作”“整镇组团”“跨镇抱团”等模式,整合土地流转、劳务服务、乡村旅游等资源,积极拓展土地发包、“农旅”融合、小额工程、物业管理等11类实体业务。成功实践“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社会化服务+农户”等多元发展路径。全县已注册村级集体经济公司73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幅达59.8%,村均收入突破40万元。

      推广托管服务,提升农业效能。积极构建“服务组织+产业基地+小农户”服务体系,在土地流转、技术支撑、订单销售、利益分配等环节提供保底托管服务,加速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2024年,玉米生产单环节托管服务面积达35万亩,制种玉米实现增效、增产、增收,亩均节本增收超500元。全县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00家,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85%,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培强经营主体,构建联动格局。立足“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主体带动”思路,着力抓规范、抓创建、抓联结、抓提升,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多元主体并进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县规模经营主体达120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4个、家庭农场424家,“五有”合作社占比67.2%,联结带动小农户比例达42.8%。

      深化产权改革,盘活沉睡资源。围绕“搭体系、建标准、创服务、提效能”,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有效路径,加快农村产权体制机制创新。常态化开展农业设施产权抵押登记工作,2025年上半年即为经营主体办理设施产权抵押登记12笔,获贷款支持4343万元,并为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发放各类产权证书5本,有效激活了农村要素潜能。(郭玉红 张洁)

  中国张掖网临泽讯 近年来,临泽县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充分挖掘整合资源要素,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加速向发展动能转化。

      强化“三资”管理,筑牢制度根基。制定实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聚焦集体资产管理、财务规范、合同监管等八大核心领域,系统性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县累计清核村集体资产7.64亿元,并将2013-2024年度606项、总值3.09亿元的帮扶项目资产全部纳入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平台,为农民权益筑牢防护网。

      创新运营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坚持党建引领、试点先行,灵活采用“单村独资”“多村合作”“整镇组团”“跨镇抱团”等模式,整合土地流转、劳务服务、乡村旅游等资源,积极拓展土地发包、“农旅”融合、小额工程、物业管理等11类实体业务。成功实践“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社会化服务+农户”等多元发展路径。全县已注册村级集体经济公司73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幅达59.8%,村均收入突破40万元。

      推广托管服务,提升农业效能。积极构建“服务组织+产业基地+小农户”服务体系,在土地流转、技术支撑、订单销售、利益分配等环节提供保底托管服务,加速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2024年,玉米生产单环节托管服务面积达35万亩,制种玉米实现增效、增产、增收,亩均节本增收超500元。全县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00家,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85%,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培强经营主体,构建联动格局。立足“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主体带动”思路,着力抓规范、抓创建、抓联结、抓提升,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多元主体并进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县规模经营主体达120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4个、家庭农场424家,“五有”合作社占比67.2%,联结带动小农户比例达42.8%。

      深化产权改革,盘活沉睡资源。围绕“搭体系、建标准、创服务、提效能”,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有效路径,加快农村产权体制机制创新。常态化开展农业设施产权抵押登记工作,2025年上半年即为经营主体办理设施产权抵押登记12笔,获贷款支持4343万元,并为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发放各类产权证书5本,有效激活了农村要素潜能。(郭玉红 张洁)

编辑:郑明圆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