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近年来,甘州区把综治中心作为解决群众需求的大脑和中枢,把“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作为有力抓手,为群众来访办事提供了便利高效的服务。
强化中心统筹能力,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一个中心”统筹全面,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多能合一”的智慧化综治中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战化平台。不断健全完善“一站式”办理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行便民事项集中办理、群众来访统一受理、矛盾问题现场化解、基层治理精准有效,真正做到“只进一个门,只跑一趟路”。
打造智慧服务平台,提升治理效能
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成乡镇(街道)级监控平台23个,村(社区)级监控平台265个,在重点路段、公共场所架设高清视频监控探头621个,实现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对社会面巡逻管控、应急指挥调度等提供重要支撑,提升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同时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数据指挥中心,积极探索开发“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涵盖智慧党建、疫情防控、智慧养老、便民事项办理、重点人员管控等内容,让群众意见线上反映、诉求线上办理、结果线上公开。深化拓展“党建+网格”治理模式,优化设置网格636个,使基层干部服务力量下沉,实现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
夯实基层网格管理,用好“四级七天”调解法
发挥网格化精细管控和精准服务的功能,着力配强网格员队伍,推行“一格多员”、“一员多责”的责任网格管理模式,配备网格员621名,严格落实“四级七天”调解法网格员首调责任,切实做好落实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管、致富有门路的服务工作,至目前,网格员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653件,真正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创新体制机制,筑牢平安建设根基
持续深化“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创新实践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公检法司“四长”包片,一村(社区)一法官、检察官、民警、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心理辅导员的“1+4+6”工作机制和“三官一师两员”进网格活动,推动政法力量向基层下沉、资源往基层配置。围绕工作机制实施,成立了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公检法司“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出台政法为民重点项目6项,制定实施便民措施13条,健全完善“四长”下沉网格(片区)定期联席会议、政法工作定期会商、社会治安维稳形势月分析研判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入户走访、考核管理、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有效促进了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就地化解。(李玲玉)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近年来,甘州区把综治中心作为解决群众需求的大脑和中枢,把“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作为有力抓手,为群众来访办事提供了便利高效的服务。
强化中心统筹能力,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一个中心”统筹全面,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多能合一”的智慧化综治中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战化平台。不断健全完善“一站式”办理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行便民事项集中办理、群众来访统一受理、矛盾问题现场化解、基层治理精准有效,真正做到“只进一个门,只跑一趟路”。
打造智慧服务平台,提升治理效能
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成乡镇(街道)级监控平台23个,村(社区)级监控平台265个,在重点路段、公共场所架设高清视频监控探头621个,实现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对社会面巡逻管控、应急指挥调度等提供重要支撑,提升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同时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数据指挥中心,积极探索开发“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涵盖智慧党建、疫情防控、智慧养老、便民事项办理、重点人员管控等内容,让群众意见线上反映、诉求线上办理、结果线上公开。深化拓展“党建+网格”治理模式,优化设置网格636个,使基层干部服务力量下沉,实现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
夯实基层网格管理,用好“四级七天”调解法
发挥网格化精细管控和精准服务的功能,着力配强网格员队伍,推行“一格多员”、“一员多责”的责任网格管理模式,配备网格员621名,严格落实“四级七天”调解法网格员首调责任,切实做好落实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管、致富有门路的服务工作,至目前,网格员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653件,真正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创新体制机制,筑牢平安建设根基
持续深化“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创新实践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公检法司“四长”包片,一村(社区)一法官、检察官、民警、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心理辅导员的“1+4+6”工作机制和“三官一师两员”进网格活动,推动政法力量向基层下沉、资源往基层配置。围绕工作机制实施,成立了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公检法司“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出台政法为民重点项目6项,制定实施便民措施13条,健全完善“四长”下沉网格(片区)定期联席会议、政法工作定期会商、社会治安维稳形势月分析研判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入户走访、考核管理、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有效促进了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就地化解。(李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