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7月17日至18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甘肃‘铸牢’新实践——道中华·丝路行”活动采风组走进张掖开展主题采风活动。中国民族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李寅,省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树红带队,来自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及自媒体创作者20余人,深入中农发山丹马场、山丹艾黎纪念馆、山丹培黎学校、河西学院、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地开展实地采访和调研。
在中农发山丹马场,采风组参观场史展馆,了解马场养殖基地悠久历史,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底蕴,并在草原上取景采风,用镜头记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掖后,当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山丹艾黎纪念馆,采风组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手稿、照片和实物,深切感悟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先生将毕生献给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在山丹培黎学校,采风组深入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得知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程,把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全过程,传承发扬光荣历史和国际主义精神。在河西学院,采风组重点了解该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建设及“人才援疆”工作,对学校服务新疆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的成果与经验进行深入挖掘。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采访组调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目睹景区依托独特景观资源,通过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采风组怀着崇敬心情,聆听讲解,凝视文物史料,深刻感受西路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和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迹。
采风组成员利用两天时间沿着总书记足迹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拍,通过听讲解、看展厅、实地参观和采访,深入挖掘丝绸之路张掖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多维度展现近年来张掖市在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以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最新成果。大家表示,后续将通过报道和镜头以更大视角、更多笔触关注张掖,报道展示张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成效,利用多平台讲好张掖民族团结好故事、传播张掖高质量发展好声音。
中国张掖网讯 7月17日至18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甘肃‘铸牢’新实践——道中华·丝路行”活动采风组走进张掖开展主题采风活动。中国民族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李寅,省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树红带队,来自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及自媒体创作者20余人,深入中农发山丹马场、山丹艾黎纪念馆、山丹培黎学校、河西学院、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地开展实地采访和调研。
在中农发山丹马场,采风组参观场史展馆,了解马场养殖基地悠久历史,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底蕴,并在草原上取景采风,用镜头记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掖后,当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山丹艾黎纪念馆,采风组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手稿、照片和实物,深切感悟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先生将毕生献给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在山丹培黎学校,采风组深入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得知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程,把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全过程,传承发扬光荣历史和国际主义精神。在河西学院,采风组重点了解该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建设及“人才援疆”工作,对学校服务新疆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的成果与经验进行深入挖掘。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采访组调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目睹景区依托独特景观资源,通过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采风组怀着崇敬心情,聆听讲解,凝视文物史料,深刻感受西路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和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迹。
采风组成员利用两天时间沿着总书记足迹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拍,通过听讲解、看展厅、实地参观和采访,深入挖掘丝绸之路张掖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多维度展现近年来张掖市在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以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最新成果。大家表示,后续将通过报道和镜头以更大视角、更多笔触关注张掖,报道展示张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成效,利用多平台讲好张掖民族团结好故事、传播张掖高质量发展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