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掖丹霞大景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旅产业焕发新活力,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组织联动把牢党建引领“定盘星”
组织领航,建强党建共同体。统筹整合丹霞大景区党建资源,由张掖丹霞大景区管委会党组牵头,联合临泽县、肃南县相关乡镇、村、社区和企业17个基层党组织,建立张掖丹霞大景区党建共同体,搭建党建共同体党委+联建国有企业党委(乡镇党委)+所属党组织的“1+X+N”跨区域、跨领域党组织协同联动的组织架构,构建以工作运行规则和联席会议制度、走访调研制度、清单化管理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一项规则四项制度”为重点的日常工作运行机制,以党建共同体的组织力赋能旅游产业发展的生产力。
建强堡垒,发挥组织凝聚力。深化党建共商、资源共享、事务共管、难题共解,助力旅游行业和谐发展。以旅游发展为中心轴,推动旅游、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纵向协调、横向融通,凝聚组织合力。发动旅游领域党员牵头成立酒店(民宿)协会、餐饮业协会,成功打造丹霞七彩镇、梨园新村、乡情家园等酒店(民宿)集群发展旅游小镇,实现党委有号召、行业有响应、协会有行动。
人才提质,激发一线战斗力。立足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各领域优秀人才向旅游产业集聚,将旅游发展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出台了《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和丹霞大景区旅游服务基本标准和规范》,搭建七彩丹霞培训平台,定期开展系统培训,累计开展培训26期3500余人次。创新旅游人才“培训+竞赛”培养模式,举办首届张掖丹霞大景区服务技能竞赛暨首届讲解员大赛,储备旅游人才68名。
品牌创建擦亮旅游服务“金招牌”
建立“先锋驿站”。在七彩丹霞景区建成“先锋驿站”3个,从景区机关中抽选48名党员、发展对象以及积极分子编组分工入驻驿站,设立“党员责任区”16个,“党员示范岗”33个,共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歇脚休息、饮用热水、免费服务、行李存放、应急药品等“6+X”服务18万余人次,实现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双提升”。
培树“示范典型”。在旅游服务咨询点、酒店(民宿)、餐饮、旅游购物店等当中评选一批服务设施设备齐全、环境整洁美观、服务质量好的一线服务场所授予“特色美食街区”“文化餐饮街市”“旅游服务十佳宾馆(客栈)”“旅游服务餐饮名店”"最值得品尝的特色小吃”“最值得品尝的名优菜品”“旅游购物示范店”,定期评选表彰“最美服务之星”,不断提升大景区旅游服务质量。
创建“世界品牌”。主动调高坐标,持续推进世界知名品牌创建工作。彩色丘陵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申报资料已通过国家林草局和世界遗产中国委员会审查,七彩丹霞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资格申报资料已报送文旅部;举办2025年世界级旅游景区创建培训班,培训景区员工400多人;直升机、热气球、动力伞等低空观光项目5月份启动运营,“全国最佳低空旅游目的地”创建扎实推进。
党员示范激活旅游要素“新引擎”
推动文化活动常态化。常态化开展《回道张掖》演艺,持续打造“天天篝火·夜夜狂欢”夜游夜娱品牌,开展“篝火晚会”“阿兰拉格达”沉浸式梦幻山谷光影演绎等活动,推动游客变住客、变演员、变宣传员,实现游客满意和旅游盈利“双赢”。
撬动旅游产品特色化。深入挖掘地方农特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销售七彩玛瑙、临泽小枣、山丹马油、野生蘑菇、高台面筋、祁连玉、刺绣、剪纸、彩岩画、民族服饰等特色文化旅游商品200多种。深度挖掘张掖饮食文化,积极开发原生态餐饮、养生美食、风味小吃等地方餐饮。
带动民宿产业规模化。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引导农户民房变客房、农事变体验、农园变景园,共建成酒店、客栈、商铺及餐饮门店330家,接待床位总数达到1.26万张,2024年接待游客住宿49.8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2%。成立“旅店业商会”,规范景区周边民宿经营管理,推动民宿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
主动作为,化解产业发展“烦心事”
立足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徽在一线闪耀、党性在一线锤炼要求,聚焦旅游服务基础重点任务和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争当“五大员”,搭建党员建功立业新平台。牢固树立为党旗增辉、为游客服务的工作理念,在党员中深入开展以争当投资客商办事员、旅游产品宣传员、政策法规培训员、市场秩序监管员、地质遗迹保护员为主要内容的争当“五大员”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发展中得到有效发挥。
深化“三服务”,解决企业商户最急最忧的烦心事。着眼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三服务”工作机制,要求党员干部带题下访,主动服务;拓宽渠道,延伸服务;紧盯问题,超前服务,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形成了自觉担当、热情服务、尊商亲商、共谋发展的良好环境。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领党员干部采取走访协调、邀请现场办公、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沟通对接,解决企业商户最急最忧的烦心事。协调七彩丹霞景区对丹霞景观大道沿路86盏路灯进行更换,更换七彩镇破损井盖46个;制定并推动实施冰沟丹霞景区管理运营提质增效建议方案、完善七彩镇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建议方案,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商户最急最忧的烦心事。
互融共促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深融合两促进,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助力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和丹霞大景区高质量发展。
丰富旅游业态。科学谋划、勇于创新,积极拓展文旅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推动《阿兰拉格达》《回道张掖》剧目常态化演出,创新推出《艺鸣惊绝》杂技秀,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视听盛宴。动力伞、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旅游项目运营层次不断提升;丹霞口动力乐园、玻璃水滑道等体验式项目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党员干部群策群力、精心策划,依托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基地设置研学专区,大力培育3条精品研学线路,着力打造“品读丹霞研学之旅”特色品牌,共接待研学团队200多批、16万人次,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了旅游吸引力。
激活发展动能。在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和党员“排头兵”作用,把项目建设中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攻克,全力推动文旅项目落地见效。七彩丹霞景区基础设施、景区智慧化系统提升改造项目及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基地4个项目建成运营,丹霞小镇二期、世界地质公园数字科普馆项目稳步推进。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十五五”产业发展形势,精心谋划储备项目4个,总投资14亿元,为文旅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激发市场活力。党员干部走出去,赴重庆、新疆等地开展文旅资源宣传推介,组织丝绸之路(甘肃)国际旅行商大会140名国际旅游组织官员、旅行商代表、社交媒体达人深度踩线丹霞景区,全方位展示张掖丹霞旅游的独特魅力。完善七彩丹霞智慧营销平台,“七彩丹霞+”优惠线路产品上线营销,在兰州举办200多家旅行社参加的大型推介活动;开通广州至成都“彩虹张掖·七彩丹霞”冠名列车,七彩丹霞、裕固风情走廊、冰沟丹霞景区对接境内外旅行社及OTA平台800多家,进一步提升张掖丹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带动产业发展。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实施党建引领、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等方式,积极实施乡村旅游振兴工程,帮助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型、民俗风情体验型、绿色产业庄园型等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景区周边现有住宿床位12600张,旅游经营商户493户,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同时,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的带动下,2024年张掖市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突破300亿元,直接吸纳旅游就业人数超过4.2万人,已成为张掖市稳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的关键驱动力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任开明)
近年来,张掖丹霞大景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旅产业焕发新活力,书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组织联动把牢党建引领“定盘星”
组织领航,建强党建共同体。统筹整合丹霞大景区党建资源,由张掖丹霞大景区管委会党组牵头,联合临泽县、肃南县相关乡镇、村、社区和企业17个基层党组织,建立张掖丹霞大景区党建共同体,搭建党建共同体党委+联建国有企业党委(乡镇党委)+所属党组织的“1+X+N”跨区域、跨领域党组织协同联动的组织架构,构建以工作运行规则和联席会议制度、走访调研制度、清单化管理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一项规则四项制度”为重点的日常工作运行机制,以党建共同体的组织力赋能旅游产业发展的生产力。
建强堡垒,发挥组织凝聚力。深化党建共商、资源共享、事务共管、难题共解,助力旅游行业和谐发展。以旅游发展为中心轴,推动旅游、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纵向协调、横向融通,凝聚组织合力。发动旅游领域党员牵头成立酒店(民宿)协会、餐饮业协会,成功打造丹霞七彩镇、梨园新村、乡情家园等酒店(民宿)集群发展旅游小镇,实现党委有号召、行业有响应、协会有行动。
人才提质,激发一线战斗力。立足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各领域优秀人才向旅游产业集聚,将旅游发展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出台了《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和丹霞大景区旅游服务基本标准和规范》,搭建七彩丹霞培训平台,定期开展系统培训,累计开展培训26期3500余人次。创新旅游人才“培训+竞赛”培养模式,举办首届张掖丹霞大景区服务技能竞赛暨首届讲解员大赛,储备旅游人才68名。
品牌创建擦亮旅游服务“金招牌”
建立“先锋驿站”。在七彩丹霞景区建成“先锋驿站”3个,从景区机关中抽选48名党员、发展对象以及积极分子编组分工入驻驿站,设立“党员责任区”16个,“党员示范岗”33个,共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歇脚休息、饮用热水、免费服务、行李存放、应急药品等“6+X”服务18万余人次,实现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双提升”。
培树“示范典型”。在旅游服务咨询点、酒店(民宿)、餐饮、旅游购物店等当中评选一批服务设施设备齐全、环境整洁美观、服务质量好的一线服务场所授予“特色美食街区”“文化餐饮街市”“旅游服务十佳宾馆(客栈)”“旅游服务餐饮名店”"最值得品尝的特色小吃”“最值得品尝的名优菜品”“旅游购物示范店”,定期评选表彰“最美服务之星”,不断提升大景区旅游服务质量。
创建“世界品牌”。主动调高坐标,持续推进世界知名品牌创建工作。彩色丘陵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申报资料已通过国家林草局和世界遗产中国委员会审查,七彩丹霞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资格申报资料已报送文旅部;举办2025年世界级旅游景区创建培训班,培训景区员工400多人;直升机、热气球、动力伞等低空观光项目5月份启动运营,“全国最佳低空旅游目的地”创建扎实推进。
党员示范激活旅游要素“新引擎”
推动文化活动常态化。常态化开展《回道张掖》演艺,持续打造“天天篝火·夜夜狂欢”夜游夜娱品牌,开展“篝火晚会”“阿兰拉格达”沉浸式梦幻山谷光影演绎等活动,推动游客变住客、变演员、变宣传员,实现游客满意和旅游盈利“双赢”。
撬动旅游产品特色化。深入挖掘地方农特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销售七彩玛瑙、临泽小枣、山丹马油、野生蘑菇、高台面筋、祁连玉、刺绣、剪纸、彩岩画、民族服饰等特色文化旅游商品200多种。深度挖掘张掖饮食文化,积极开发原生态餐饮、养生美食、风味小吃等地方餐饮。
带动民宿产业规模化。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引导农户民房变客房、农事变体验、农园变景园,共建成酒店、客栈、商铺及餐饮门店330家,接待床位总数达到1.26万张,2024年接待游客住宿49.8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2%。成立“旅店业商会”,规范景区周边民宿经营管理,推动民宿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
主动作为,化解产业发展“烦心事”
立足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徽在一线闪耀、党性在一线锤炼要求,聚焦旅游服务基础重点任务和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争当“五大员”,搭建党员建功立业新平台。牢固树立为党旗增辉、为游客服务的工作理念,在党员中深入开展以争当投资客商办事员、旅游产品宣传员、政策法规培训员、市场秩序监管员、地质遗迹保护员为主要内容的争当“五大员”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发展中得到有效发挥。
深化“三服务”,解决企业商户最急最忧的烦心事。着眼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三服务”工作机制,要求党员干部带题下访,主动服务;拓宽渠道,延伸服务;紧盯问题,超前服务,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形成了自觉担当、热情服务、尊商亲商、共谋发展的良好环境。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领党员干部采取走访协调、邀请现场办公、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沟通对接,解决企业商户最急最忧的烦心事。协调七彩丹霞景区对丹霞景观大道沿路86盏路灯进行更换,更换七彩镇破损井盖46个;制定并推动实施冰沟丹霞景区管理运营提质增效建议方案、完善七彩镇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建议方案,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商户最急最忧的烦心事。
互融共促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深融合两促进,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助力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和丹霞大景区高质量发展。
丰富旅游业态。科学谋划、勇于创新,积极拓展文旅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推动《阿兰拉格达》《回道张掖》剧目常态化演出,创新推出《艺鸣惊绝》杂技秀,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视听盛宴。动力伞、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旅游项目运营层次不断提升;丹霞口动力乐园、玻璃水滑道等体验式项目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党员干部群策群力、精心策划,依托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基地设置研学专区,大力培育3条精品研学线路,着力打造“品读丹霞研学之旅”特色品牌,共接待研学团队200多批、16万人次,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了旅游吸引力。
激活发展动能。在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和党员“排头兵”作用,把项目建设中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攻克,全力推动文旅项目落地见效。七彩丹霞景区基础设施、景区智慧化系统提升改造项目及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基地4个项目建成运营,丹霞小镇二期、世界地质公园数字科普馆项目稳步推进。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十五五”产业发展形势,精心谋划储备项目4个,总投资14亿元,为文旅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激发市场活力。党员干部走出去,赴重庆、新疆等地开展文旅资源宣传推介,组织丝绸之路(甘肃)国际旅行商大会140名国际旅游组织官员、旅行商代表、社交媒体达人深度踩线丹霞景区,全方位展示张掖丹霞旅游的独特魅力。完善七彩丹霞智慧营销平台,“七彩丹霞+”优惠线路产品上线营销,在兰州举办200多家旅行社参加的大型推介活动;开通广州至成都“彩虹张掖·七彩丹霞”冠名列车,七彩丹霞、裕固风情走廊、冰沟丹霞景区对接境内外旅行社及OTA平台800多家,进一步提升张掖丹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带动产业发展。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实施党建引领、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等方式,积极实施乡村旅游振兴工程,帮助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型、民俗风情体验型、绿色产业庄园型等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景区周边现有住宿床位12600张,旅游经营商户493户,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同时,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的带动下,2024年张掖市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突破300亿元,直接吸纳旅游就业人数超过4.2万人,已成为张掖市稳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的关键驱动力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任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