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掖市积极开展“五个一”——同筑一个文明思想、同祭一次革命英烈、同上一堂思政课、同升一次国旗、同学一次雷锋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构建思政教育新模式,有力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省情、市情等形势政策教育。
同筑生态文明思想,培育时代新人。以3月22日“世界水日”为节点,组织全市中小学校,一方面,在校内广泛开展节水知识手册发放、节水主题讲座、节水装置模型制作、节水主题画报创作、建立“校园生态监测站”等系列活动,推动全员参与;另一方面,在校外组织广大师生到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开展湿地探水、家庭节水打卡和“生态法庭”模拟等沉浸式教育活动,推动深度覆盖,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和生态环保教育,实现了“一项活动纠正一个习惯,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教育目标,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感可知、入心入行。至目前,全市97%的学生掌握了基本节水技能,建成节水型示范(标杆)校31所,先后创建省市级绿色校园43余所、评选“环保小卫士”1.2万人。
同祭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以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为节点,充分发挥红西路军征战河西战场遗址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梨园口战役纪念馆等5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53家研学旅行基地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徒步砺初心”活动,通过重走一段革命路、重温一次入团誓词、同唱一首革命歌曲、敬献一束鲜花、聆听一段革命历史、参观一次革命纪念馆、擦拭一块烈士墓碑等“七个一”教育实践,共同缅怀革命先烈,感知新中国来之不易,坚定广大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全市先后开发红色旅游线路5条、沉浸式党课剧本49部,组建“小红星宣讲团”,培育红领巾讲解员1200余名,每年有13.6万名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形成“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同上思政金课,筑牢信仰根基。以春学期开学季为节点,组织思政名师和公安司法、消防安全、医疗卫生、地震应急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组成宣讲团,走进学校讲授思政课,利用甘肃智慧教育平台,通过“主会场授课+分会场直播观看”的模式,组织全市143所大中小学15.8万名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让法官、消防员、缉毒警察、医生等一线亲历者,通过案例分析、视频互动等多元形式,讲法治、讲安全、讲毒品预防、讲健康、讲革命传统和讲市情等,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故事提升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至目前,全市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已实现每月一专题、全年常态开展,“思政+实践”双轨育人模式已基本成熟,市域内思政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率达95.8%以上。
同升一次国旗,厚植家国情怀。以春学期开学第一周为节点,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师生开展“同升国旗”活动,通过同升国旗、同唱国歌、同向国旗行礼和开展“国旗下的思政课”校长微讲座、“国旗下的演讲”等主题活动,重温党的历史,回顾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激发全体师生爱国情怀,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学校通过同升国旗活动,推进学校“国旗护卫队”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升旗仪式,形成标准化、规范化仪式流程,使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更具仪式感和庄严性,升国旗仪式育人能力逐步提升。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已组建学生仪仗队128支,实现“国旗下的演讲”等主题活动全覆盖、常态化开展。
弘扬雷锋精神,践行责任担当。以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为节点,积极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10万余名教师和学生参与“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时代使命”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集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公共设施清洁维护、孝老爱亲家庭实践、“红领巾先锋岗”交通引导、课外活动辅导“五大”核心板块活动,广大师生以躬身力行的具体实践,擦亮雷锋精神的时代底色,精心打造了“爱心守护”和“四点半课堂”等一系列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各学校创新性地引入“劳动积分制”,将学生的志愿服务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至目前,劳动积分制覆盖全市91.6%学校,评选出“劳动之星”260余名,进一步激励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成为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实践者。
“五个一”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思政教育常态开展,通过课堂教学、主题实践、研学旅行、升旗演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雷锋精神学习,以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心理健康、法治安全等思政教育,有计划、系统性地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大思政教育新样态,促进了学校大思政教育的常态化、系统化、实践化;有效拓宽思政教育路径渠道,依托境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湿地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汉明长城等在地资源优势,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校内外联运,让学生在行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有效提升思政教育价值认同,通过参与生态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解从理论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促进了空间融合,实现价值认同,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思政教育机制建立,“五个一”教育实践活动,注重校内校外联动、课内课外延伸,构建了“空间-技术-主体-评价”四维融合体系和“校内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联动机制,拓宽了育人渠道,丰富了育人载体和学生学习体验,形成了育人合力。
近年来,张掖市积极开展“五个一”——同筑一个文明思想、同祭一次革命英烈、同上一堂思政课、同升一次国旗、同学一次雷锋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构建思政教育新模式,有力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省情、市情等形势政策教育。
同筑生态文明思想,培育时代新人。以3月22日“世界水日”为节点,组织全市中小学校,一方面,在校内广泛开展节水知识手册发放、节水主题讲座、节水装置模型制作、节水主题画报创作、建立“校园生态监测站”等系列活动,推动全员参与;另一方面,在校外组织广大师生到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开展湿地探水、家庭节水打卡和“生态法庭”模拟等沉浸式教育活动,推动深度覆盖,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和生态环保教育,实现了“一项活动纠正一个习惯,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教育目标,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感可知、入心入行。至目前,全市97%的学生掌握了基本节水技能,建成节水型示范(标杆)校31所,先后创建省市级绿色校园43余所、评选“环保小卫士”1.2万人。
同祭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以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为节点,充分发挥红西路军征战河西战场遗址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梨园口战役纪念馆等5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53家研学旅行基地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徒步砺初心”活动,通过重走一段革命路、重温一次入团誓词、同唱一首革命歌曲、敬献一束鲜花、聆听一段革命历史、参观一次革命纪念馆、擦拭一块烈士墓碑等“七个一”教育实践,共同缅怀革命先烈,感知新中国来之不易,坚定广大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全市先后开发红色旅游线路5条、沉浸式党课剧本49部,组建“小红星宣讲团”,培育红领巾讲解员1200余名,每年有13.6万名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形成“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同上思政金课,筑牢信仰根基。以春学期开学季为节点,组织思政名师和公安司法、消防安全、医疗卫生、地震应急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组成宣讲团,走进学校讲授思政课,利用甘肃智慧教育平台,通过“主会场授课+分会场直播观看”的模式,组织全市143所大中小学15.8万名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让法官、消防员、缉毒警察、医生等一线亲历者,通过案例分析、视频互动等多元形式,讲法治、讲安全、讲毒品预防、讲健康、讲革命传统和讲市情等,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故事提升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至目前,全市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已实现每月一专题、全年常态开展,“思政+实践”双轨育人模式已基本成熟,市域内思政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率达95.8%以上。
同升一次国旗,厚植家国情怀。以春学期开学第一周为节点,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师生开展“同升国旗”活动,通过同升国旗、同唱国歌、同向国旗行礼和开展“国旗下的思政课”校长微讲座、“国旗下的演讲”等主题活动,重温党的历史,回顾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激发全体师生爱国情怀,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学校通过同升国旗活动,推进学校“国旗护卫队”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升旗仪式,形成标准化、规范化仪式流程,使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更具仪式感和庄严性,升国旗仪式育人能力逐步提升。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已组建学生仪仗队128支,实现“国旗下的演讲”等主题活动全覆盖、常态化开展。
弘扬雷锋精神,践行责任担当。以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为节点,积极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10万余名教师和学生参与“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时代使命”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集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公共设施清洁维护、孝老爱亲家庭实践、“红领巾先锋岗”交通引导、课外活动辅导“五大”核心板块活动,广大师生以躬身力行的具体实践,擦亮雷锋精神的时代底色,精心打造了“爱心守护”和“四点半课堂”等一系列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各学校创新性地引入“劳动积分制”,将学生的志愿服务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至目前,劳动积分制覆盖全市91.6%学校,评选出“劳动之星”260余名,进一步激励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成为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实践者。
“五个一”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思政教育常态开展,通过课堂教学、主题实践、研学旅行、升旗演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雷锋精神学习,以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心理健康、法治安全等思政教育,有计划、系统性地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大思政教育新样态,促进了学校大思政教育的常态化、系统化、实践化;有效拓宽思政教育路径渠道,依托境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湿地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汉明长城等在地资源优势,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校内外联运,让学生在行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有效提升思政教育价值认同,通过参与生态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解从理论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促进了空间融合,实现价值认同,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思政教育机制建立,“五个一”教育实践活动,注重校内校外联动、课内课外延伸,构建了“空间-技术-主体-评价”四维融合体系和“校内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联动机制,拓宽了育人渠道,丰富了育人载体和学生学习体验,形成了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