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临泽
彝乡群众扎根临泽蓼泉:田间务工忙 生活暖人心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7月22日 17:18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临泽讯 仲夏时节,临泽县蓼泉镇墩子村的西兰花田里一片繁忙景象。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务工群众正忙着做好西兰花采摘收尾工作,为下一茬丰收做好准备。他们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手中的动作却丝毫不停歇。这是彝族群众在蓼泉镇扎根务工的第七个年头,他们不仅用勤劳的双手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活力,更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了安稳与温暖。​

  “在这里务工每天能挣180元,管吃管住,收入比在家乡稳定多了。”务工群众吉布吉且算起了经济账。墩子村种植户为彝族群众统一安排了住宿,房间里配备了床、衣柜等基本生活用品,还安装了热水器和无线网络。每到饭点,食堂里飘出饭菜香,彝族群众和本地村民围坐在一起用餐,时而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交流,时而露出会心的笑容。​

  生活上的贴心保障让彝族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村里为务工群众设置了文化活动室,闲暇时大家会在这里看书、下棋,或是跳起欢快的彝族达体舞。“邻居知道我们爱吃辣,会时不时的摘一些辣椒送给我们,逢年过节还会给我们发米面油,就像亲人一样。”务工群众吉布尔洛说。今年端午节,村里还组织了包粽子活动,彝族群众和本地村民一起动手,在欢声笑语中体验民俗文化。​

  随着二茬西兰花移栽工作有序推进,彝族群众对丰收充满期待。“第一茬西兰花亩产3000多斤,卖得很好。现在我们等到9月成熟采摘,收入肯定错不了。”吉夫次达说。近年来,墩子村通过“基地+务工队”的模式,让彝族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千里相隔,挡不住彝汉情深。大凉山彝族群众在蓼泉镇墩子村勤劳务工,墩子村以包容关怀待之。各族群众携手劳作、守望相助,共绘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新图景。(张凤妹)

  中国张掖网临泽讯 仲夏时节,临泽县蓼泉镇墩子村的西兰花田里一片繁忙景象。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务工群众正忙着做好西兰花采摘收尾工作,为下一茬丰收做好准备。他们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手中的动作却丝毫不停歇。这是彝族群众在蓼泉镇扎根务工的第七个年头,他们不仅用勤劳的双手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活力,更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了安稳与温暖。​

  “在这里务工每天能挣180元,管吃管住,收入比在家乡稳定多了。”务工群众吉布吉且算起了经济账。墩子村种植户为彝族群众统一安排了住宿,房间里配备了床、衣柜等基本生活用品,还安装了热水器和无线网络。每到饭点,食堂里飘出饭菜香,彝族群众和本地村民围坐在一起用餐,时而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交流,时而露出会心的笑容。​

  生活上的贴心保障让彝族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村里为务工群众设置了文化活动室,闲暇时大家会在这里看书、下棋,或是跳起欢快的彝族达体舞。“邻居知道我们爱吃辣,会时不时的摘一些辣椒送给我们,逢年过节还会给我们发米面油,就像亲人一样。”务工群众吉布尔洛说。今年端午节,村里还组织了包粽子活动,彝族群众和本地村民一起动手,在欢声笑语中体验民俗文化。​

  随着二茬西兰花移栽工作有序推进,彝族群众对丰收充满期待。“第一茬西兰花亩产3000多斤,卖得很好。现在我们等到9月成熟采摘,收入肯定错不了。”吉夫次达说。近年来,墩子村通过“基地+务工队”的模式,让彝族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千里相隔,挡不住彝汉情深。大凉山彝族群众在蓼泉镇墩子村勤劳务工,墩子村以包容关怀待之。各族群众携手劳作、守望相助,共绘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新图景。(张凤妹)

编辑:杨旭康
最新相关新闻